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善念循環遍神州■文/許木柱(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交流雜誌101年2月號第121期(歷史資料)》

從一九九一年開始,慈濟基金會因為馳援華東水患的因緣,開啟了台灣民間慈善組織與中國大陸長達二十年的互動。二○一○年八月,慈濟基金會獲得大陸官方核准,在江蘇省蘇州市掛牌運作。當時參與揭幕儀式的大陸官員期盼慈濟人搭建兩岸人民心靈的橋樑,而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也感恩慈濟志工二十年來在大陸遍植福田,開啟民間慈善組織在大陸的里程碑,顯示各方對於慈濟人在大陸啟動愛心的期許。

慈濟志工 廣植遍地福田

過去二十年來,慈濟志工在大陸的慈善援助,涵蓋區域與項目都相當廣,但基本上可以歸納為急難援助和人文教育援助。急難援助部份緣於一九九一年華東的嚴重洪澇,災情遍及十九省,兩億兩千多萬人受難。本著慈悲濟世的佛教精神,證嚴法師提出直接、重點、即時等原則,經過溝通與協調,慈濟志工終於獲得兩岸相關單位同意,赴大陸提供物資救濟、醫療防疫和經濟支援,並在安徽、江蘇、河南等三省受災較嚴重的鄉鎮援建大愛屋和學校。

慈濟志工的足跡在過去二十年間遍及大陸各地,包括中原的河北、河南、湖南各省,西南的雲南、貴州,到西北的甘肅、新疆,以及東南的福建等省份。其中比較大型的援助,包括甘肅的水窖興建和蘭州靖遠縣大愛村的援建,以及二○○八年的四川大地震。慈濟志工的關懷與援助,至今從未間斷。

擴展善念 啟發利他行動

慈濟的慈善援助對大陸可能產生什麼影響?根據慈濟在其他地區的慈善援助所獲得的效應,以及個人在大陸短期的觀察,筆者從下列三個面向提出預測:

第一、從個人的面向而言,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的慈善援助,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啟發大陸民眾本就俱足的善念,並有可能逐漸擴散,接引更多民眾成為本地志工。

慈濟在美加、南非、印尼、菲律賓等地的慈善援助,以及慈濟在川震後帶動各年齡層的四川志工,已經指出善念的內化與擴散來自個人內心的感動,因而啟發利他的行動。這些現象,呼應了法國社會思想家Bourdieu的實踐理論,以及美國社會學家Blumer的象徵互動論。

以仁為本 重塑人文精神

第二、從文化發展而言,中國大陸原本就具有深厚的「以仁(人)為本」的文化底蘊。雖然,目前每一家戶人數較少,可能導致子女教養方式有過於溺愛的傾向,但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厚度,卻依然具有潛在的影響。在此條件下,利他助人的思想並不難著根。

筆者於過去二年中,曾經二度參加慈濟在安徽和廈門的人文交流,今年八月間,並陪同慈濟教聯會的老師和慈濟青年聯誼會及慈濟大學的學生志工,至四川成都和慈濟在川震後援建的十三所學校中的五所學校師生和家長,進行人文教育交流,並在十月間應邀至上海大學參加「宗教與慈善」研討會。

這幾次的互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大陸民眾和知識份子,對人文精神的重視與期待。這些深沉的關懷,有助於大陸社會形塑利他精神的人文典範。

環保教育 紮根資源回收

第三、從環境發展而言,大陸的氣體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三名,雖然這是發展過程中很難避免的現象,但是有些都會區已經採行嚴格的環境保護策略。例如:福建的福州、廈門等城市,甚至安徽全椒縣的學校,都禁止使用汽柴油馬達的車輛進入市區或校區,但是在資源回收方面卻還在起步階段。

有鑑於此,慈濟在大陸的援助已經從慈善擴散至環境保育,慈濟志工並在四川成立一座環保園區,一方面處理回收的塑膠、紙類及電器廢棄物,同時積極推動環保教育。這項工作,對大陸的環保觀念將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儘管如此,慈濟人對大陸最重要而根本的影響,其實是大陸民眾善念的啟發。我們樂見並預見慈悲善念遍神州,這將是兩岸及世界之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