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交流雜誌101年4月號第122期(歷史資料)》

四月,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而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像阿里山上的吉野櫻一樣,繁花朵朵開,到處都是新氣象。

彷彿蟄伏已久正準備蓄勢待發,因總統大選一度放緩腳步的兩岸交流,於選後迅速增溫。

順利取得連任的馬總統,多次於公開場合宣示,第二個任期要讓台灣「脫胎換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第二個「黃金十年」,至此正式啟動。

選後,從上到下,全台灣都為迎接第二個黃金十年而動起來:擴大開放陸資及增加自由行試點城市紛紛列入中央政府的議程當中;地方政府則呼應中央的開放政策,深化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民間也不落人後,舉辦如「兩岸青年領袖營」活動,讓兩岸青年學子在參與過程中「搏感情」,為兩岸的未來鋪路。

如同本期政大經濟系林祖嘉教授所說,第二個黃金十年所奠基的不是政府的大量投入,而是兩岸關係改善帶來的和平紅利。政大東亞所邱坤玄教授更從功能主義的角度解釋,兩岸經濟、社會及文化的交流合作,都將產生外溢到政治領域的效果,因此都可視為廣義和平協議下的一環。

然而,就像淡江陸研所張五岳所長提醒的,一個分裂對立的台灣,勢必難以建構和平的兩岸。如要實現黃金十年的國家願景,朝野對話與兩岸對話應齊頭並進,缺一不可。

當台灣正大刀闊斧改革以迎接第二個黃金十年時,海峽對岸面臨的挑戰也不遑多讓。預料將於十八大完成接班的習近平,所接手的將是一個內有動亂、外有壓力的政權。本期我們有幸邀請國策顧問黃光國教授、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教授以及淡江美洲研究所陳一新教授,分別就烏坎事件、中共對外政策以及習近平訪美,為讀者剖析中共如何處理日益升高的民主壓力,以及在綜合實力逐漸增強的態勢下,中共如何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而這樣的轉變,又是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對照著烏坎式民主是否是真民主的爭議,剛落幕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看在香港人眼裡,滿是欣羨。

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亦是知名作家的張曼娟,用她敏銳的觀察力和極為細膩的筆觸,訴說著香港快速發展背後,港人淡淡的幽思。作為港人及在港陸人參照的對象,張曼娟筆下的台灣,是個自由民主、可以實現夢想的美麗地方。

這四年來,江董事長在海基會催生了兩個夢想,一個夢想是兩岸和平繁榮的新局,另一個夢想是為海基會興建辦公大樓。

海基會新大樓是個結合了台灣文化與科技結晶的智慧型大樓。木船造型的外觀,象徵著先民渡海而來,而大樓裡面的設備,更充分展現了台灣的科技實力。

新大樓於繁花盛開的四月天落成,恰呼應了選後兩岸互動熱絡的新氣象。本期《交流》雜誌因此破天荒,將「海基會搬新家」與「總統大選後的兩岸關係展望」並列為本期焦點。

海基會馬副秘書長曾說,江董事長是築夢者。事實上,江董事長築的並不只是自己的夢,更是全台灣人民的夢。

過去,先民渡海來台,今天,海基會將承載著全台灣人民的夢想,駛進未來,航向全世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