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建構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城市之系統思維■文/呂鴻德(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中原大學全球台商研究中心執行長)、陳立恆(法藍瓷有限公司董事長、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

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兩岸產業交流再上一個新台階的重要產業動力,兩岸政府、文創產業政策制定者及文化創意產業業者,應有一共同屬於兩岸推動的整體構思,以使文化創意產業真正成為促進兩岸產業合作的主軸,為「中華元素+全球思維=未來趨勢」這公式奠定時代的見證。

系絡平台【Context】:3C

華人平台(Chinese platform)

處中華文化核心的台灣與大陸,紛紛頒布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與措施,可預見的是華人崛起將促使中華文化在全世界開枝散葉。在兩岸政府的政策力道扶持與文創的龐大成長空間,文創產業勢必成為未來兩岸最具潛力與前景的產業之一。因此,為協助大中華文創產業發展,建立一個華人文創平台,便至關重要。

近年來,中華文化在全球造成一股「中國風」熱潮,諸如:二○一○至二○一一年巴黎、倫敦、紐約、米蘭等知名時裝週與Chanel、Prada等品牌的產品設計皆融入中國元素。隨著大陸經濟崛起,東南亞華人地位也發生變化,海外華人的政治與經濟地位已獲得逐步提升。在中華文化復興的時代背景下,文化的滲透力與影響力將撼動全世界,而其產業化的結果,便是透過文化創意產業來傳遞中華文化感染力。

兩岸平台(Cross strait platform)

世界各國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近年新興亞洲國家,如中國大陸、韓國、泰國,皆意識到文創產業帶動經濟成長與產業升級的能量,以及其在城市乃至國家行銷所創造的高附加價值,而將文創產業視為國家的重點計畫。

文建會二○○九年「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指出,當前兩岸政策開放,為兩岸文化交流營造出更寬廣的空間,台灣應吸納大陸的市場和資源,為台灣文創產業開創新局。其具體實施內容,包括:建立「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及市場開發機制」,調查研究大陸文創產業市場情報資訊與相關法令政策,協助業者針對相關法令及權益問題進行談判或簽訂互惠協定,並對文創產業相關資金、市場拓展、人才交流、政府與民間資源之整合給予協助。然而,方案只是紙上談兵,如何發揮效用,仍有待觀察。

整合平台(Coordinator platform)

根據二○○九年《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結案報告指出:「應儘速建立跨部會的整合平台,成立類似過去李國鼎先生『科技顧問小組』組織,作為整合的平台。事權統一、統合資源,讓政府資源與文創產業的相關行業,皆可在此平台上相互協力、跨界支撐及資源整合,成為有機的力量」。有鑑於此,二○一○年二月三日修正的「行政院組織法」,文建會將於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起將升格為「文化部」,承接原行政院新聞局有關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政策與產業業務,在「文化國力」成為各國重視且列為國家發展政策之際,「文化部」的成立更顯重要。期盼「文化部」能扮演一個整合平台,以整合各方資源,將台灣形塑為一個多元、創新的文創產業環境。

投入因素【Input】:4C

城市(City)

隨著「文化創意」、「創意經濟」等概念逐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如何為本國的城市尋求再生並再創經濟競爭力」的嶄新概念,亦逐漸被推展開來。城市是文化與文明發展的重心,同時亦具備豐沛的創造力。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文化不僅是凝聚力及創造力的泉源,更是綜合實力與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例如:融合多元種族風貌令人聯想到吉隆坡、百老匯明星群聚耀動即令人想到紐約等,皆是透過遊客認同,進而推廣其城市文化之案例。

此外,越來越多的城市紛紛在傳統文化基礎上,加入現代創新的概念以發揮相乘效果,如大陸長春市透過舉辦電影節、文化藝術週等系列文化活動,不僅將其融入當地的生活,更為該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與成長動力,使長春贏得「電影城」的美譽。

文化(Culture)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文化,即如同擁有生命力般活躍。世界四大古都西安、開羅、雅典和羅馬,均因其擁有歷史悠久的固有文化,而塑造出濃厚的古老城市氛圍。至於深受移民文化所影響的地區,如美國、深圳和台灣等,則融合海洋文化與移民社會的開放包容和進取精神。

另外,頗具代表性的上海市「海派文化」,則是促使上海蓬勃生氣及活力的源泉,其中「海納百川,相容並蓄」即為上海文化的精髓,成就今日充滿創意色彩、勇於突破且創新的城市性格特色。

內容(Content)

相較於以理性、感性或炫耀社會地位的消費意識,現代的消費者希冀得到的是一種不同的體驗生活。因此,愈來愈多以地方文化特色、傳統資源為發展基準的文化城市受到重視,藉由該城市的特色文化,形塑出城市的內容。許多以「手工價值」塑造出的城市特色文化,例如俄羅斯的手工彩繪娃娃、義大利威尼斯的手工玻璃等,不僅充份發揮手工的特質,更將手工價值的魅力與城市文化互相結合。

除地方文化特色與資源外,如何保存地方傳統與地方魅力,並發掘地方的創意與特色,亦是形塑城市內容的重點。例如三義的木雕、美濃的油紙傘、苗栗的桐花等,皆是將其最為純正高級的手工藝品保留在該地區,除吸引遊客前往,更得以維持地方永續發展。

資金(Capital)

資金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條件,文化創意產業不同於一般產業的地方,在於文創產業有價值的資產,大部分為無形資產。要將其轉化為經濟產業,不僅須面對文化創意於「產業化」過程中,所產生之價值衡量的衝突,在市場融資機構對於其價值的肯定與認定上,亦亟需完善的配套機制。

一九九八年英國政府於《英國創意產業路徑》報告即提出,以獎勵投資、提供貸款及成立風險基金等方式,作為對創意產業的財務支持。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行政院通過「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劃」,除建構台灣成為具豐富文化與創意內涵的產業結構與社會外,更明定「獎勵數位內容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優惠貸款要點」,以協助文化創意產業取得資金,並加速健全該產業之發展環境。

推動過程【Process】:6C

創意(Creative)

文創城市的形成,需要都市活力、環境刺激、多元文化活動等創意環境(creative milieu)元素的存在。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表示:「創意所產生的效應,就有如原子裂變過程,每一盎司的創意,都能帶來無以數計的商業奇蹟和商業效益」,可見,創意對於塑造文創產業城市的重要性。關於創意的來源,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吳靜吉表示:「創意可以分為兩種:大C與小c」,大C是指足以改變人類文明和生活的偉大創造或發明。大C的發明需要長期投入,無法短期看到成果,是種高風險的投資。小c則是指生活中的創意,不見得是一種發明,有時是透過不同元素的獨特組合。小c是所有人都可以培養及學習的。

群聚(Cluster)

在數位科技興起與文化藝術復興的推波助瀾下,近年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形成群聚效應,造就許多老舊社區的精彩重生。

藝術產業的集中能帶動藝術市場的興起,例如上海莫干山路50號的「M50創意園」,原本是上海紡織集團的舊廠房,二○○○年開始有藝術家進駐,目前已成上海最大的藝廊群聚區;北京首度入選二○○三年美國《新聞週刊》年度十二大世界城市,原因便是「798藝術區」成功的將一個廢舊廠區改變為時尚社區。台北「華山創意文化園區」,也從昔日酒廠與藝文特區形象脫胎換骨,成功轉化為吃喝玩樂皆能讓眾人滿足的創意群聚。

顧客(Customer)

城市要發展文創產業,必須透過滿足顧客達到文創產業的深耕,而當地居民也是很重要的顧客。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當地居民的支持才能持續推動。如果當地居民不買單,政策再怎麼鼓勵,行銷再怎麼宣傳,也無法將城市的文化與創意散播出去。

消費者、社會團體及當地民眾的直接參與,並且認同文化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城市文化交流,增加文化多樣性,更可以激發創意活力,為城市積累文化資本。台灣電影《海角七號》的成功,可歸功於其抓住民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整部電影對草根性的描述淋漓盡致,加上民眾的支持與認同,間接成就及發揚屏東恆春的城市文化。

脈絡(Contextualization)

文化脈絡除了是一種文化表徵,也是在特定的時空環境裡,一群人享有的共同認知、語言、風格、風俗、傳統和習慣等,此也為一個城市在擁有豐富文化資源、藝術人才之外,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更為永續文化創意城市的一大推手。

世界各地城市或區域常存有其特殊「脈絡」,例如:由印度文化孕育而成的孟買電影產業,便發展出近百年歷史的寶萊塢(Bollywood)。印度電影善於以情敘事,對於嚴肅的電影題材,亦會融入親情、友情、愛情等元素。而印度社會保守,許多談情說愛的場景則會以舞蹈場面取代,形成印度寶萊塢電影的特殊「脈絡」。由此可知,一個城市或國家欲發展文創產業,形塑共通「脈絡」便成為其關鍵因素之一。

藝匠(Craftsmanship)

不同於工匠,藝匠擁有更精緻的技藝、更完美的品質,以及不斷對風格與美學重新定義的執著,並在其特定領域中精益求精。此外,藝匠將其創新與創意,轉化為可商用化之技術,推動產品外觀、功能與應用上之進步,並以追求「深度經濟」(economies of depth)的效益為目標。

國家薪傳獎燈藝大師吳敦厚,本著對於傳統燈籠記憶的執著,十餘年來,常於各縣市公、私立各社教機構示範製作燈籠,使無形的文化資產後繼有人;而烘培師吳寶春為進一步提升技藝,積極學習如何品嚐紅酒、義大利菜及法國菜,以進一步了解不同食物搭配麵包時的細膩差別。

跨界(Crossover)

為創造高附加價值,文化創意工作者紛紛與其他行業「跨界整合」,以提升文創產業的品質與競爭力。全球市場中,存在許多跨界整合提升附加價值之案例,例如:二○一○年Swarovski推出Atelier Swarovski系列,即是與時裝、首飾及建築等頂尖設計師,所合作推出的極致奢華配飾系列。二○一○年行政院文建會所舉辦「文藝品味‧創意時尚」作品發表會,亦是藉由文化、書法與藝術進行跨界創作,並結合玻璃、金工、陶瓷等材質,製作出豐富美學內涵的藝術作品,充分展現台灣當代藝術家、文學家與書法家的品味、態度與生活美學。

產出績效【Output】:2C

消費力(Consumption)

前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指出:「要有消費,才能被稱之為是產業」,呼應商業價值除了是文創產業的產物之外,亦是城市發展文創產業重要的評估標的。透過文化創意核心元素的投入與轉換過程,終而產生消費力,推動文化創意城市。

台灣推動《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及相關獎勵政策,使台灣得以向世界發聲,在世界科技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二○○九年一月十六日,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於「第一次文化創意產業圓桌會議」表示:「以經濟的觀點來看減稅,看到的是政府收入減少,以文化產業的觀點,減稅讓很多人感到文化是跟他的生活有關的。」透過相關政策連繫文創產業與消費大眾,便能刺激文創產業的消費力。

競爭力(Competitiveness)

當法國人不再使用LV,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會願意繼續使用LV嗎?換言之,文創品牌必須象徵具有內涵的文化意義,才能在消費者心中產生價值。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表示:「商品是否能透過己身的符號與顧客己身的生命史構成『意義的關聯』,便成為商品的競爭力來源」。以LV為例,消費者一旦帶著它出門,便會感覺自己進入法國文化所勾勒出的生命情境中,這種意義賦予的能力,成為LV脫穎而出的優勢。總言之,文創產業的競爭力必須倚靠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體驗與感動,進而使城市透過這些產業的發展,獲取在世界舞台耀眼的機會。

文化創意15C 推動兩岸文創大復興

「文化是城市之根,創意是城市之魂」,文化創意城市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新顯學,依前述系絡平台、投入因素、推動過程及產出績效等「15C」構成的推動構思(如圖所示),希冀成為兩岸推動文創產業的參考。

大中華經濟圈在全球影響力日益加深,台灣有高素質人文素養、豐沛創意精神、濃厚中華文化底蘊及多元文化揉合,而大陸擁有廣大市場、政府政策支持,兩岸若能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必能開創兩岸文創新紀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