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堅持改革、打造幸福—解析馬總統五二○就職講話■文/李允傑(國立空中大學公行系教授)《交流雜誌101年6月號第123期(歷史資料)》

總統在五二○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發表近三十分鐘的就職演說,以「堅持理想、攜手改革、打造幸福台灣」為主題,強調以五大支柱為基礎,全面提升台灣的全球競爭力,讓台灣在未來四年脫胎換骨、邁向幸福。

馬總統連任後立即展現其尋求歷史定位的企圖心,以黃金十年作為國家發展脫胎換骨的長期戰略方針:對外建構自由貿易網絡、鞏固兩岸和平發展;對內凝聚朝野共識、打造公平正義社會。


黃金十年戰略正確 戰術應細膩


從美牛風波、油電雙漲到證所稅所引發的民怨,嚴重衝擊政府威信。開放美牛與油電雙漲是黃金十年國家戰略藍圖的必要戰術,陣痛無法避免;問題是政府能否採取積極作為,有效減緩並縮短陣痛?

在建構自由貿易網絡方面,ECFA、TIFA與TPP是脫胎換骨的三根支柱。馬總統最近強調推動自由化與調整經濟結構不能繼續蹉跎,否則台灣將逐漸被邊緣化。的確,今年三月美韓FTA生效,而中日韓高峰會五月在中國大陸舉行,已就三方展開FTA談判達成共識。

由於目前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條件仍不夠充分,必須儘快恢復與美國的TIFA協商,同時加緊推動台星與台紐經貿合作步伐,以及早加入TPP為目標。如果美牛的問題不解決,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不可能恢復協商,對台灣的影響會非常大。

另一方面,台灣的油電價長期凍漲壓低,民眾雖有便宜的油電可用,但終需國庫補貼,負擔的還是全體人民。尤有甚者,使用多者補貼多;違背使用者付費與量能課稅的原則,變成是窮人補助富人的不公平結果。油電價回歸市場機制,不僅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也有利於我國進行FTA與TPP的談判。

馬總統推黃金十年,為了國家長期發展利益,戰略正確,但戰術上溝通不足。到目前為止,民眾對於美牛問題與國家經貿發展的關聯性不甚清楚,對於油電漲價與公平正義也無法劃上等號,乃因缺乏充分溝通與論述。現代網路、媒體如此發達,未見到政府團隊積極向社會大眾溝通對話,爭取多數民意支持。

馬總統堅持改革,雖千萬人吾往矣,展現國家領導人的魄力與勇氣。但要大刀闊斧脫胎換骨,除了前瞻性的長期戰略,還要有「同理心」的戰術作為,去除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才有利於黃金十年的戰略布局與目標達成!


內政經濟優先 打造公平正義社會


馬總統在第二任就職演說中,提出厚植台灣競爭力的黃金十年五大支柱目標,包括「強化經濟成長動能」、「創造就業與落實社會公義」、「打造低碳綠能環境」、「厚植文化國力」,以及「積極培育延攬人才」。

演說中首先點出的第一大支柱「強化經濟成長動能」,針對各方憂心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提出作法展示政府加速經濟自由化的決心。近三個月紛擾不休的證所稅、油電漲價政策,雖引發社會不同聲音批評,但「量能課稅」、油電價格回歸「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也是為了堅持改革及打造幸福台灣,政策方向應會堅持下去。

在創造就業與落實社會公義方面,創造優質就業環境,解決青年失業與貧富差距,讓所有人都有尊嚴的工作。台灣固然要追求經濟成長,更要縮短貧富差距;而落實量能課稅與租稅正義等,都是落實社會公義的內涵。


兩岸先經後政 民生優先


「吳李會」象徵兩岸行政部門領導人建立交情與互信基礎。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希望兩岸攜手合作,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深化兩岸經貿關係。吳敦義則提出「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優先」十六字箴言。吳李會除強化高層互信外,聚焦經濟民生議題,定調未來四年兩岸將持續經貿合作優先的願景。

「吳李會」對兩岸關係發展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回顧二○○八年博鰲論壇舉行的「蕭胡會」,可說是兩岸關係從八年僵局轉為開啟善意的里程碑。隨後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會協商,四年來兩岸舉辦七次「江陳會談」,簽署十六項攸關經濟民生的協議。兩岸在經濟合作與人員交流都達到新的歷史高峰,可以說過去四年兩岸協商的成果,超過之前二十年的總合,創造了兩岸關係六十年來最穩定的時刻。

「吳李會」繼承「蕭胡會」的歷史資產,在既有基礎上「鞏固兩岸互信、深化經貿合作」。為促進經濟發展,台灣方面提出了「黃金十年」,而大陸方面也進入新一輪的「十二五」規劃,兩岸在未來四年能否進行產業合作,互利雙贏,攸關馬總統第二任的經濟戰略佈局。

對我方來說,兩岸簽署ECFA後,後續議題的協商仍有待努力,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保、爭端解決四大協議、海關與產業合作等。尤其攸關台商人身安全與財產保障的兩岸投保協議,經多回合協商,可望在今年舉行的第八次會談簽署。而兩岸金融合作議題,包括簽署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兩岸金融監理平台等,也是台灣金融業者期盼多年的重要議題。

北京在馬總統第一任初期曾對兩岸加速政治對話有期待,如今大陸應當理解: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欲速則不達、行穩以致遠」。在兩岸政府皆出現換屆之際,雙方應有默契與諒解,今後仍將秉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鞏固互信、深化經貿合作。


堅守中華民國 開展民主對話


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表示,過去四年改善兩岸關係,降低台海緊張,帶來和平與繁榮。兩岸政策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而我們所說的「一中」,當然就是中華民國。

今年北京的對台工作會議提出兩岸進入「深化鞏固期」,並強調要深化兩岸的政治互信,所謂「互信」應是「相互信任」,而非一昧期待或要求對方提供保證或做出承諾。

台灣社會對兩岸議題處理雖存在不同立場,但「中華民國」是大多數人接受的「台灣共識」,必須正視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事實,才能化解台灣社會的疑慮。

馬總統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也都同樣尊崇國父孫中山先生。我們不能忘記國父「天下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國理想。台灣實施民主的經驗,證明中華民族的土壤,毫不排斥外來的民主制度。

馬總統呼籲未來四年,兩岸要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期盼兩岸民間團體在民主、人權、法治、公民社會等領域,有更多機會交流與對話,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他期盼中國大陸的政治參與逐步開放,人權與法治日漸完善,公民社會自主成長,進一步縮短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

未來四年是中共政治改革的關鍵期,胡溫即將卸任,溫家寶的政改路線能否持續值得觀察。廣東烏坎村的村民選舉,透出大陸基層民主的曙光。事實上,大陸每年有成千上萬因貪污或執法不公引發的集體性抗議或上訪事件發生。

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前提下,中共更嚴密防堵,壓抑民間力量與社會運動的興起。然而,如此只是治標,無法解決社會根本矛盾與結構性危機。長期來看,大陸要民主轉型,提升人文素養與公民素質,必須朝向參與、透明、監督、課責四大原則,而民主制度的建立與開放非政府組織(NGO),是落實四大原則的關鍵。


台灣民主價值 引領中華民族


五月上旬大陸知名作家韓寒在新浪博客以「太平洋的風」為題發表訪台心得,以他接觸到的眼鏡行老闆與計程車司機的故事,讚美台灣人文素養與公民素質,引發兩岸網友瘋狂轉貼與熱烈回響。台灣人文素養與公民素質之所以令韓寒驚艷,關鍵密碼就在「民主制度」與「非營利組織」。

透過民主化的過程,逐漸凝聚成一個共同的台灣經驗;民主制度變成所有族群的台灣共識。在各種社會力量與舊體制相互衝撞的過程中,民主制度讓不同族群學習妥協調適與尊重包容。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有蓬勃發展的非營利組織和宗教團體,有四萬個非營利組織和超過一百萬名志工在默默奉獻。他們補充政府資源與正規教育的不足,在全台灣每個角落提升公民素質,培養民眾的愛心。四川大地震與日本311大地震,台灣人踴躍捐輸,讓大陸人與日本人深受感動。這種「尊重、包容、善良、樂於助人」的特質,正是令韓寒驚豔的元素。

中國大陸在硬實力上崛起是事實,每一年追求高標的經濟成長率、北京上海的建設蓬勃發展、樓高路寬。但陳光誠事件卻暴露了大陸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治理問題:缺乏公民參與和監督機制所產生的政府官員濫權與貪腐,造成民怨四起。事實上,台商投資保障與人身安全議題和大陸地方政府治理、人權狀況息息相關。

馬總統曾多次提及「台灣是中華文化領航者」概念,要恢復既傳統又具現代性的中華文化,台灣經驗對大陸有無可取代的參考價值。

兩岸同文同種、經濟社會關係緊密,在中國大陸民主化過程中,台灣經驗對大陸有無可取代的參考價值。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台灣對於自身的民主價值,固然無須自我炫耀,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兩岸關係日益密切,台灣如何自處與角色扮演,除了謀取經貿利益與市場商機,也應從善意的角度,關注對岸民主治理的發展。台灣民主價值,是引領中華民族的關鍵力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