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日韓啟動FTA協商及其對兩岸台商之影響■文/吳福成(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事務處副處長)《交流雜誌101年6月號第123期(歷史資料)》

最近中日韓領袖在北京召開高峰會,發表關於提升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宣言,並支持在年內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由於中日韓領袖還認可簽署投資協定,此一旨在促進和保護三國間投資行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性安排,已替未來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提供重要基礎。將來中日韓FTA一旦實現,經濟規模約占全球二○%,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我國迄今尚無機會參與其中,恐將蒙受不可測的市場競爭風險。

由於中國大陸是我國最大出口和順差市場,日本是我國最大貿易逆差國,韓國是我國出口主要競爭對手,預期在中日韓FTA登場後,透過日本的資金和技術、韓國的創造力和營銷能力、中國大陸的資源和市場等優勢整合,必能提升產業競爭力,大幅降低貿易成本,進而擴大區域內貿易規模,相對必將壓縮台灣在區域內貿易活動空間。因此,如何面對中日韓FTA,以及針對其可能給兩岸台商帶來挑戰未雨綢繆,有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日韓FTA的理想與現實


根據已公布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可行性聯合研究報告」,中日韓三方內部貿易僅占其總貿易量不到二○%,遠低於歐盟的六三‧二%。同時三方間相互投資也明顯偏低,只占其對外投資總額六%,所以推動中日韓FTA以實現貨物、人員和資本自由流動,將全面促進三者產業調整和經濟發展,大幅增加消費者福利,繼而實現共同繁榮。特別是當前歐債危機不斷發酵,美國尚未從經濟危機中恢復,推動中日韓FTA,應可發揮經濟持續成長的引擎動力。

中日韓FTA涉及的領域和範圍,有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以及其他議題如: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技術性貿易障礙、智慧財產權、透明度、競爭政策、爭端調解、產業合作、消費者安全、電子商務、能源與礦產資源、漁業、食品、政府採購和環境等。未來的談判原則也設定,將是一個涵蓋面廣的高水準協定,也會與世貿組織(WTO)規則保持一致,並對各方敏感領域給予充分關注。

客觀來看,中日韓FTA有理想,也有其現實問題。目前三者的關稅稅率是不對稱的,日本出口商品到中韓,都被課徵較高關稅;而中韓出口商品到日本,卻只課徵較低關稅。所以在未來貨物貿易自由化談判上,日本和中韓將有一番苦戰。尤其,三者本身也都同樣要面對敏感產業的開放壓力,例如大陸具競爭力的農產品將對日韓市場造成衝擊,日韓具競爭力的鋼鐵、石化、汽車等技術密集製造業也將對中國大陸相關產業發展造成影響。

最重要的是,韓國雖原則上同意在年內啟動中日韓FTA談判,卻對日本工業產品將大軍壓境存有戒心,認為會惡化對日貿易逆差。因此,搶先與中國大陸啟動雙邊談判,希望在兩年內簽訂FTA,並暗示「中日韓FTA難以與中韓FTA同時進行談判」,言外之意,即中韓FTA談判優先於中日韓FTA。儘管大陸農產品也會對韓國農業造成傷害,但因雙方已同意安排過渡期保護緩和衝擊,加上中國大陸龐大內需市場更具誘因,使得韓國寧「親中」而「遠日」。


對兩岸台商的影響利弊互見


面對中日韓即將啟動談判,國內上下都相當緊張,認為將全面衝擊台灣產業發展,並質疑:台灣的下一步何在?蕭萬長前副總統憂心忡忡,中日韓FTA一旦談成,恐將抵銷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優勢。馬英九總統更指示行政院必須加速我國與各國的經貿談判,以積極行動爭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同時ECFA後續協商也希望儘速完成,否則簽署ECFA對韓國的相對優勢可能很快被抵銷。

根據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一項研究,中日韓FTA將帶給台灣國內生產總值(GDP)負成長一‧一八%,在亞太區域內二十一經濟體受衝擊程度是僅次於泰國的負成長一‧一九%,可見中日韓FTA對台灣經濟影響甚鉅。台灣經濟研究院相關研究也指出,我國與韓日兩國在出口結構相似度高,台韓間的相似度高達八○%,台日間的相似度也有六七%,意味著將來在中日韓FTA簽訂之後,因三方彼此撤除關稅,更將對我國產品出口中日韓市場造成替代威脅。

尤其在中國大陸有過半的進口產品,我國與日韓都是相互競爭的貿易對手國。將來中日韓FTA實現,我國面對的將是關稅不公平待遇,基於貿易移轉效應,必將導致我方產品如車輛零組件、電機設備及其零組件、機械及零組件、光學產品及其零附件、塑膠及其製品、調製食品、紡織品等出口大陸受到擠壓或被替代。不過,大陸台商則拜中日韓FTA之賜,其製品可以「made in China」名義享受免關稅而擴大對日韓市場出口。當然,將來日韓產品出口大陸也可免關稅,壓縮大陸台商在大陸內需市場的發展空間。

 另外,在投資領域我國也會受到衝擊。由於中日韓已簽訂投資協定,將使我方原本計畫利用ECFA爭取日資來台,或台日合作前進大陸市場的目標被打折扣。因為,日韓企業直接到中國大陸投資後,其製品即可以「made in China」名義,搭兩岸ECFA便車,轉銷台灣市場。根據全國工業總會的「二○一二年進口威脅調查報告」,中日韓進口產品已嚴重衝擊本土廠商,將來中日韓FTA登場後,此一問題恐將更為嚴重。


中日韓還有荊棘之路要走


中日韓FTA要進一步實現,還有一段荊棘之路要走。由於大陸總理溫家寶將在今年秋中共十八大後交棒,日本總理野田佳彥的民意支持度低,恐怕不久也會下台,韓國總統李明博則已任滿五年,依法不能再競選連任,今年十二月即將卸任。因此,趕在今年中日建交四十週年、中韓建交二十週年之際,拍板定案在年內啟動中日韓FTA談判,頗有「趕業績」、「寫歷史」的味道。未來,三方新領導人能否無縫接軌,延續前人所安排的中日韓FTA談判方向,仍有待觀察。

另外,中日韓之間迄今仍存在地緣政治嚴重矛盾,極可能是未來啟動FTA談判的潛在地雷,包括中日釣魚台、日韓獨島、中韓蘇岩島等主權爭議。所以在地緣政治問題未解決之前,短期內要深化三國經濟整合,恐非易事。何況,中日韓的歷史問題,如二戰慰安婦、靖國神社等,均引發中韓人民不滿。近來日本右派勢力敵視中國大陸,支持新疆維吾爾族和西藏人權,也都是未來洽簽中日韓FTA的干擾因素。

最後是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強勢主導具有「圍堵」中國大陸色彩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也可能成為中日韓FTA談判障礙。目前美韓已簽署FTA,還催促日本加入TPP,自不希望日韓兩國向中國大陸過度傾斜。尤其,在應對北韓核武問題上,中日韓的立場分歧,日韓兩國力主應迫使北韓放棄核武試驗,北京則希望採取溫和措辭,最後北韓核武問題並沒有寫入北京領袖高峰會的聯合聲明裡。


ECFA後續談判化解中日韓FTA衝擊


總結上述,中日韓FTA將在年內啟動談判,不啻敲響了台灣經貿發展的警鐘,但應不至於是喪鐘。因為從主客觀條件來研析,中日韓FTA談判進程恐需漫長歲月,只要我國能能快馬加鞭推動兩岸ECFA後續談判,簽出品質好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等協定,兩岸台商即可利用此一優勢,站穩開拓大陸內需市場腳步,並以ECFA作為延伸發展東亞區域產業鏈合作平台。如此一來,不但可化解中日韓FTA可能帶來衝擊,也能與其他經貿夥伴國或區域接軌,進而為對外洽簽FTA奠定有利基礎。

針對中日韓FTA的挑戰,政府有關部門理應有長遠戰略思維。東亞區域已存在中國—東協、日本—東協、韓國—東協等三個「10+1」自由貿易區,一旦中日韓FTA成形,再與東協簽訂FTA,所謂「10+3」東亞自由貿易區即不難實現,這也是未來邁向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路徑圖之一。兩岸須儘快深化ECFA內容,並與出口主要市場日韓、東協發展實質經貿投資關係,只要能實質參與東亞區域產業分工體系,台灣即便一時無法被納入「10+3」,也會因區域產業鏈合作緊密,而確保本身的經貿利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