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灣「騎」蹟—MIT品牌+製造,台灣自行車結合兩岸騎向世界■文/李書良(工商時報記者)《交流雜誌101年6月號第123期(歷史資料)》

靠著不斷創新的研發、完整細密的產業鏈優勢,以及休閒環保的形象,台灣的自行車產品行銷全球,為「MIT」產品的形象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在兩岸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台灣的自行車業者更能完美的結合工廠與品牌,不僅銷量勁增,有利於業者加速打開全球品牌市場,充分展現出台灣「騎」蹟的優勢。


自行車休閒風 台灣軟實力的展現


二○○九年五月,當時七十五歲的巨大機械、捷安特集團董事長劉金標率領「京騎滬動」,這群帥氣的台灣自行車騎士,從北京奧運地標「鳥巢」出發,沿途經過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等省市,越過黃河與長江,完成了全程一六六八公里、共二十天的長途騎乘挑戰紀錄。

這項活動吸引兩岸媒體高度關注,許多大陸網民與車友更在媒體或網路上發表感言,表達欽佩、羨慕、鼓勵、感動等感想。更羨慕台灣有這麼好的騎乘自行車風氣與條件,讓自行車不再是大陸人腦海中刻板的交通代步工具,而是演化為休閒風、環保風等級的新形象。不過,這只是台灣展示其自行車品牌、形象軟實力的一個畫面。


MIT製造實力強悍


多年來,台灣自行車能夠「騎」遍全球,受到許多車友、消費者喜愛與肯定,除了巨大捷安特、美利達等業者較早塑造品牌形象之外,台灣自行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上中下游產業鏈的細緻完善,都是重要原因。

例如,以研發和製造精良的角度來看,這項優勢讓台灣業者可以更快的切入自行車領域。像是來自屏東的上市公司大田精密,過去以研發製造頂級的高爾夫球具聞名,但在二○○九年八月轉入自行車品牌VOLANDO經營,品牌成立兩年以來,其精心設計的碳纖維自行車,在二○一一年獲得了台灣精品獎的肯定。

當然,台灣自行車的整體製造與品牌形象,也透過在大陸舉辦的各項展出活動而持續發光發熱。例如,四月初外貿協會在上海市舉辦台灣名品展,上海市長韓正在參觀農業館與精品館時,對台灣各項展出精品無不一一好奇詢問,甚至還一時興起抬起一輛台灣製造、全球最輕的自行車,直讚嘆:「好輕呀!」


台灣業者在大陸市場內外兼修


以當前台灣自行車產業最重要的製造基地中國大陸而言,台灣業者可說是最早進入大陸投資的台商之一。例如巨大捷安特到江蘇昆山、美利達前往深圳投資,如今算來都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不僅成為當地代表性的台資企業,而且由於是品牌龍頭,許多配套廠與協力廠也跟著登陸,讓台灣自行車製造業產業鏈因此延伸到大陸,再透過大陸這個世界工廠行銷到全球。

而聰明的是,當絕大多數的台商業者都還在沉迷於加工出口所能輕易賺取的利潤時,美利達、捷安特等業者就嘗試在人生地不熟的大陸跑內需市場。在經歷許多辛苦與挫折之後,一步步的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信譽,以及大陸消費者的口碑。在當前許多出口型台商因全球金融風暴才轉攻內銷之際,台灣的自行車業者反而已經在享用大陸內需市場成長的回報了。

在大陸市場這種「內外兼修」的情況下,台灣自行車業者不像其他行業,金融風暴後搭上休閒與環保節能概念,營運反而逆勢成長。

今年三月初,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期間即傳出,台灣自行車雙雄巨大機械、美利達今年營收可望再創新高。巨大今年將挑戰全球出貨六百萬輛,其中大陸就貢獻三分之一;而專攻高價車款的美利達,繼去年在大陸銷售翻倍後,今年預估還能維持五○%的成長動能。

去年巨大全球銷量五百七十萬台,年增八‧五七%,大陸市場就貢獻一百九十萬台,年增二二‧五%。巨大執行長羅祥安認為,雖歐洲氣候逐漸轉佳,加上整體景氣回升,業績表現應可持穩,北美市場則「還OK」。至於中國大陸及亞洲市場仍為業務重心,預估今年表現會相當不錯。

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則表示,雖然歐美景氣仍有疑慮,但就目前觀察,全年業績至少較去年持平;反觀中國大陸因受惠於「十二五」規劃,銷售動能不減,預估出貨量將較去年再增加五成。

美利達去年合併營收二○二‧九億元新台幣(下同),年增一九‧九三%,全球銷售總台數一八二‧七五萬台,年增一四‧四六%。美利達在大陸山東及廣東兩條生產線均已滿載生產,曾崧柱指出,投資八千萬美元的江蘇南通廠將在一年後投產,未來主攻大陸華東市場。在業績帶動下,業者股價也迭創佳績。


ECFA效應 帶動台灣自行車產品銷售勁增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岸簽訂了ECFA之後,對於台灣自行車業者在兩岸的佈局,乃至全球的營銷,有了更強力的助益,更能促使業者發揮優勢競爭力。

近期,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原本台灣業者銷往大陸的自行車平均關稅為一一%~一二%,簽署ECFA後,一下就降至五%,今年更降為零關稅。他強調,二○一一年相較於二○一○年,自行車整車輸往大陸成長二○七%、零組件更成長九九%,顯示簽署ECFA後有助於高級自行車與零組件銷往大陸。

身兼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羅祥安也表示,據統計,二○一一年台灣自行車整車出口近四百三十八萬台、出口總值高達一六‧六二億美元。其中出口值比二○一○年成長一○‧六六%,平均單價三百八十美元,較前一年大幅提高二八‧一九%;零組件方面,二○一一年出口總值七‧八一億美元,成長一八‧八九%。

羅祥安同時肯定ECFA帶來的後續效益。他表示,台灣二○一○年外銷至大陸的自行車約一‧一萬台,但去年受惠於ECFA的降稅效應發威,台灣銷往大陸的自行車成長至三‧三萬多台,無論是數量或金額幾乎皆成長三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二月台灣銷往大陸的高級自行車已經超過兩萬台,達到去年六○%,平均單價超過五百美元。羅祥安預期,今年外銷大陸總金額有機會挑戰兩億美元,年增一‧五倍。


結合兩岸優勢,帶領台灣「騎」向全球


在業者充分結合兩岸優勢與深化佈局的效應發酵下,台灣自行車業駛向全球化的道路更加穩健。

特別是在美國及歐洲債信危機、全球經濟景氣渾沌的氛圍中,去年台灣自行車產業還能逆勢成長,整車出口數量為四三八萬台,雖下滑一三‧六○%,但出口值卻高達一六‧六億美元,成長一○‧六六%;主要零配件出口金額則達七‧八二億美元,較二○一○年的六‧六億美元成長一八‧八五%;整車之出口平均單價增為三七九‧九五美元,比二○一○年大幅提升了二八‧三六%。

這顯示台灣自行車廠商以設計及創新主打中、高級車路線策略奏效,即使是在趨於保守的消費時代,仍能突破重圍,以穩紮穩打的逐步茁壯,在國際舞台上創下亮眼佳績。

業者指出,今後值得持續關注的是電動自行車之發展。隨著電動車技術不斷成熟,作為綠色非機動車交通工具的電動自行車,以其零污染、無噪音、又有自行車輕便的特性,產量已逐漸上升。二○一一年相較於二○一○年,不論是產量及出口量皆大幅成長,成長超過一倍以上,未來前景看好,也將成為台灣自行車業者繼續騎行天下的利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