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持續開放 穩中求進 奠定和平繁榮基礎《交流雜誌101年8月號第124期(歷史資料)》

兩年前的六月二十九日,兩岸兩會在重慶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去年六月二十八日,台灣正式開放陸客自由行。這兩項政策,有著一個共同的核心理念─開放。開放是台灣必走的路,一個海島經濟的國家唯有開放,才能增加競爭力。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自由化的重要一步。自去年元旦早收清單項目開始實施降稅,至今年三月已節省關稅超過兩億七千萬美元,且早收清單項目的出口成長率較總體出口成長率高。在早收清單實施以後,還有後續的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等協議要繼續洽談,最終的目標,要達成大多數商品的自由貿易。除此之外,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協定談判,也在同步進行。

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對外貿易是經濟成長的主力,在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下,唯有經濟開放,朝自由化的方向邁進,才能增強體質,提升競爭力。

至於陸客自由行,開放至今已滿一週年,人數仍不斷增加中。去年總計兩萬九千多人,平均一天大約一百六十人;而今年光一到六月,總計已達五萬八千多人,平均一天三百二十六人,成長超過一倍。若從九十七年七月開放陸客以「團進團出」方式來台觀光開始計算,至今年六月底止,已有近四百萬人次來台,估計陸客已為台灣帶來超過新台幣兩千億的經濟效益。

這些開放的政策,最直接的獲益當然是經濟效益,促進經濟成長,讓台灣再一次蛻變。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態上的改變,代表我們不必害怕開放,應勇於面對競爭、接受挑戰。相較於大陸,我們的優勢在於軟實力,在於以「人」為核心所形成的制度與文化。

正如大陸媒體「新周刊」七月份的封面標題,「台灣 最美的風景是人」!雖然我們有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等知名的自然景點,也有收藏中華文化瑰寶的故宮,但我們的優勢更在於「人」。「人」包含的概念很廣,從國民的人文素養、環保意識、互助精神,到更高層面的文化發展、法治觀念、政治制度等。相較於大陸,或許我們沒有崇山峻嶺、大江大海,但整體社會的精神文明,是我們引以為傲、更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我們最有競爭力的核心價值。

經濟的自由化,有助於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旅行的自由化,有助於提升人民的彼此認識,增加了解。陸客來台觀光旅遊,短則三、五天,長可達一個月;陸生來台就學,短則一學期,長可達四年以上;而大陸配偶來台,終將落地生根,成為這塊土地的一部分。

無論是陸客、陸生還是大陸配偶,我們都應該儘可能的提供機會,讓大陸民眾認識台灣、了解台灣,甚至進而認同台灣的價值觀,展現我們的自信。過去四年,我們創造了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未來,我們要維繫兩岸繼續往和平繁榮的方向邁進,除了增進政治互信之外,如何透過交流,深化兩岸人民的進一步了解,拉進彼此的心理距離,更是關鍵所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