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從美國大選兩黨政綱看美國對台政策■文/嚴震生(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交流雜誌101年10月號第125期(歷史資料)》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十一月六日舉行,在此之前兩黨都舉行了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了政綱,候選人的正式競選活動亦隨即展開,大選前還會有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的辯論。

雖然我們認為美中台三邊關係是美國對外關係的重要一環,但在多數的總統大選中,台灣絕對不會是重要的選舉議題。在過去五十多年的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僅有一九六○年的尼克森和甘迺迪的第二次辯論,中華民國的外島議題成為雙方攻防的焦點。一九八○年的大選,台灣也是雷根和卡特競選時的一個焦點。除了這兩次曇花一現的情形外,台灣議題鮮少會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關注對象。不過,這並不意味兩黨對台灣或是兩岸關係沒有想法,只是它屬於政策層面,並非選舉中的政治議題,我們仍可由兩黨政綱中比較不同政黨對台灣或是兩岸關係的立場。

美國兩黨政綱研究的價值

或許有人認為政綱有如政策白皮書,是在競選期間用來滿足媒體及部份選民或是敷衍政治學者而草草擬定的綱要,那是對美國政治的本質認識不清。因為政綱是經過黨代表不斷的辯論所產生,而不是候選人競選總部交辦的結果。此外,政綱並非僅是競選期間的口號而已,許多美國選民是依據政綱投票,也期待政治人物在當選後將其付諸施行。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二○○八年民主黨政綱所提出的全民健保,在歐巴馬當選後終獲實現。

基於此,我們認為政綱中有關台灣的論述仍有研究的價值,畢竟它反映了政黨對台灣及兩岸關係的立場。我們就拿二十一世紀以來兩黨在四次大選的政綱來作比較,探討台灣論述的演變。

關於對台灣安全的承諾

首先,在這八份政綱中,台灣都有被提到,共和黨政綱給予較多的篇幅,民主黨則是在二○○四年的政綱中,僅略為提到台灣一次,其他三次仍有較多的論述。共和黨在二○○八及二○一二年的兩份政綱中,都是將台灣單獨列於大陸之前,篇幅雖然略小於大陸,但算是比較平衡。其他的兩黨政綱則是將台灣和大陸都放在亞洲之下討論,並沒有刻意的貶抑。

其次,共和黨前兩次政綱提到一個中國,但沒有提到「一個中國」政策,最近兩次黨綱則根本略過這個論述。民主黨則是在四次的黨綱中都明白表示它遵循「一個中國」政策,感覺上共和黨似乎不願意在這個議題上作出任何的承諾。

再者,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台灣關係法》是否納入兩黨的政綱?除了二○○四年的民主黨政綱外,其餘無論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的幾次政綱都提及《台灣關係法》,讓我們感受到美國的安全承諾,並非僅是口頭說說而已,還付諸文字。 不僅是《台灣關係法》的承諾,我們也在乎美國是否表明要軍售台灣。共和黨自兩千年以來每四年一次的政綱,都表明要出售台灣防衛性武器,最近兩次更表明是適當時機(timely)的軍售。民主黨的政綱中雖然沒有明確的表示,但歐巴馬政府任內還是為我國的F-16A/B戰鬥機作了性能的升級。

和《台灣關係法》相對應的三個公報(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則是我們所不願見到者,僅出現過一次,就是二○○四年的共和黨政綱,不知是否因為民進黨陳水扁總統提出的防禦性公投,讓執政的共和黨必須作出如此對台灣不利的回應?至少過去兩次總統大選,共和黨及民主黨的政綱都未再出現這幾份文件,值得欣慰。

美國雖然對台灣安全有所承諾,但事實上它還是希望兩岸能夠以和平方式處理台灣的未來。共和黨在前兩次政綱中反對大陸使用武力(use of force),近兩次則是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unilateral change of status quo)。兩黨各四次的政綱都提及和平解決(be resolved peacefully or peaceful resolution)兩岸問題,民主黨強調要符合台灣人民的意願和最佳利益(consistent with the wishes and best interests of the Taiwanese people);共和黨則是希望透過對話,並且獲得台灣人的同意(agreeable to the people of Taiwan)。

關於台灣的國際參與

在台灣最關心的國際參與部份,由於過去柯林頓總統曾提出過「三不」,明確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等以主權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民主黨似乎仍然受制於這個「三不」,但共和黨在過去四次的政綱中,都特別提到對台灣參與包括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民航組織等多邊組織的支持。

世界貿易組織有香港、澳門和歐盟等非主權國家為會員國,世界衛生組織則有巴勒斯坦和馬爾他騎士團兩個非主權國家,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國際民航組織除了主權國家外,有許多國際組織是其觀察員,因此我國若是以中華─台北身份申請成為觀察員,並不會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共和黨在二○○○及二○○四年的政綱中,都支持台灣參與(participation)世界衛生組織。在二○○八年的政綱中,支持台灣全面參與(full participation)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則是全面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民航組織,因此不僅支持的力道持續,且範圍也在擴大。

兩黨對台灣的支持

最後,美國過去對台灣的支持,先是我們的反共立場和戰略地位為美國圍堵共產主義的盟友,隨後則是我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足以成為美國所推動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模範,最近二十五年來我國的民主人權表現,讓美國更願意支持一個和它在價值完全契合的夥伴。共和黨的四次政綱都特別提到台灣民主政治的事實,但民主黨卻吝於稱許台灣。

我們長期有一印象,就是共和黨比民主黨對台灣較為友善,這可能和國民黨在大陸失去政權時,發表白皮書的美國的杜魯門總統屬於民主黨,隨後參議院在檢討「誰失去中國?」(Who Lost China?)時,則是共和黨主導。民主黨的卡特總統完成與中共關係正常化(normalization),共和黨的雷根總統曾說當選後要和台灣恢復邦交,共和黨的老布希總統在一九九二年時無視「八一七公報」,出售F-16戰機給台灣,共和黨的小布希總統則表態要「竭盡所能」(whatever it takes)協助防衛台灣,這些或許是我們對共和黨印象較佳的原因。然而,開啟和中共關係正常化、簽署「上海公報」的,是一向以反共著稱的共和黨總統尼克森,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派出以兩艘航空母艦為首組成的艦隊到台灣海峽巡弋的是民主黨總統柯林頓。

儘管如此,在過去幾次的選舉中,我們仍然持續相信共和黨候選人當選總統對台灣有利,這難道是一種盲目、錯誤的判斷嗎?如果從本世紀開始的四次政綱來看,共和黨的政綱不僅在有關台灣方面的論述較民主黨來得多,且更為明確和友善,更在最近兩次的政綱,將台灣的論述單獨列出,顯然較為重視台灣。民主黨則幾乎是一再重複它的三段式論述─「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以及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感覺上就是冷冰冰的文字,缺乏對台灣的真情。

至於共和黨若贏得大選,是否意味著它能夠將這些政綱落實?我們從務實的角度思考,對於美國政治人物的一些承諾,應不至於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不過這些政綱的內容並非不能兌現的承諾,畢竟在台海未出現緊張關係時,它們僅是一些指導原則而已。若是真的出現軍事衝突時,美國的立場究竟如何,實難逆料。

民主價值 拉近台美距離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兩岸關係過去四年多的和解與改善,以及大陸在本世紀以來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並沒有讓台灣在美國兩黨的政綱中消失,或是邊緣化,這應該是自由開放的台灣,相對於威權專制的大陸,比較符合美國的民主價值,才會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民主成就感到驕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