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九二共識20週年學術研討會》從「九二共識」看兩岸政治互信■發表人/趙建民(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整理/編輯部《交流雜誌101年12月號第126期(歷史資料)》

自二○○八年馬總統執政以來,兩岸關係發生了根本的變革,「九二共識」在此期間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台灣方面,在經貿上創造「台灣經濟奇蹟」,但在政治上,台灣內部仍有人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大陸方面,則開始有新的提法。此一兩岸之間六十年來僅有的政治共識,是否出現危機?

趙教授分別從「九二共識」的價值、目前兩岸關係的現況,以及「九二共識」的未來等三個層面,逐一探究與分析。

兩岸關係史上的分水嶺

海峽兩岸分裂分治已經超過一甲子,主權的爭議是雙方關係最主要的牽絆。兩岸的海基、海協兩會在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所達成的「兩會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的原則」,也就是後來所稱的「九二共識」,無疑是兩岸關係史上的重要分水嶺。

趙教授指出,「九二共識」出現前的兩岸關係,是零和式的敵對關係。冷戰時期,大陸採取閉關自守的對外策,而台灣的出口導向政策則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兩岸各有所擅的脆弱均衡,到了一九八○年代大陸經濟改革後,兩岸之間的競爭逐漸對台灣不利。

「九二共識」的適時出現,為前述困境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對台灣的貢獻,堪稱無以倫比。

「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九二共識」化解了兩岸的政治對峙與互不往來,提供兩岸互動的基本名分,建立互信提供基礎,並逐漸擴大深化。

趙教授指出,台灣在兩岸之間找到了開創性與建設性的機會之窗,以經濟的紅利取代軍事對抗的風險,融入全球化經濟整合的過程中。大陸方面也同受其益,充分肯定「九二共識」的歷史地位。

兩岸對「九二共識」同表讚揚,即使在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中,民進黨仍然否定「九二共識」,但似乎也意識到必須在兩岸之間長期的主權爭議,找到有效的解決之道,否則關係無以開展。在另一方面,大陸也出現「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框架的聲音。

鞏固「九二共識」 深化兩岸互信

兩岸如何共同鞏固「九二共識」並深化兩岸互信,趙教授觀察認為,大陸方面是以原則與交流並行以深化互信,包含兩個層面:

一、政治互信的原則:

(一)強調「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為互信基礎。 (二)「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得以進入制度化的和平穩定交流。 (三)體認台灣政治的動態性變化高,但認為國民黨台灣化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四)馬總統的大陸政策瞻前顧後,對未來的兩岸關係更平添了不確定性。 (五)兩岸問題不宜任其長期懸而未決。

二、穩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包含「三化」:

(一)經濟的合作深化。 (二)現有交流的廣化。 (三)政治互信的深化。

趙教授指出,現階段大陸對台政策以廣義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為努力方向,在作法上,以鞏固並強化共同政治基礎、擴大惠民措施、擴大經濟合作、全力完成ECFA協商、推動簽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等為優先項目。

趙教授認為「九二共識」是六十年來兩岸政治紛擾中僅有的交集,得之不易,已經創造了無以倫比的效益,包括:

●交流去政治化 ●協商準政府化 ●政治議題去敏感化 ●主權問題不再是雙方爭鋒相對的零和遊戲

對台灣而言,對於「共表一中」的提法,目前仍然存在若干問題:

一、「一中」必須與「各表」相連,才有可能被台灣民眾所接受。

二、政治互信的建立,涉及長期以來雙方的敵對制度、文化與心態,不是短時間可以達到。

三、兩岸民眾對「九二共識」的信任感仍然不足,台灣民意對「九二共識」支持度大約只勉強過半。 「九二共識」的未來發展

「九二共識」雖為兩岸關係提供了名分的基礎,但是問題並未解決。展望未來,兩岸應該在「九二共識」的既得效益上,鞏固並強化互信,以期為兩岸關係奠定可長可久的康莊大道。

對此,趙教授認為「九二共識」應該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

一、從解決低度政治的基礎,成為解決所有問題的共同基礎。 二、從兩岸協商的基礎,成為各類互動的共識基礎。 三、從處理兩岸問題的原則,到為兩岸國際合作開創條件。

趙教授表示,若能顧及這三方面的發展,則「九二共識」不必然只是一個具有階段性任務的集體智慧,它也可以是一個可長可久的政治信念。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