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改革與創新《交流雜誌102年2月號第127期(歷史資料)》

新年新氣象。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跨年倒數聲中,送走了二○一二,迎來了二○一三。即便爭議不少、挑戰不斷,二○一二年已隨著跨年煙火,逐漸消失淡去,而新的一年,就像元旦的曙光,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

二○一二年底,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推舉習近平為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時也當選中央軍委會主席,順利完成黨權與軍權的平穩交接。

這位新產生的中共最高領導人,近日動作頻頻。抓貪腐、改文風、倡樸實、展親民,種種被形容為「有感」的新作風,向外界傳達出「改革」的訊號。

事實上,胡錦濤交給習近平的,是一個內有資源嚴重分配不均、經濟發展遇瓶頸,外有東海與南海領土爭議、美國重返亞洲壓力的「危局」。內政問題千頭萬緒,外部挑戰也不遑多讓,舊有的思維與模式早已不足以因應,改革似乎是必然。

與大陸人員往來頻繁、經貿合作緊密的台灣,自然不能忽視大陸未來可能的轉變。本期特別以「中共十八大:轉型的挑戰」為題,從政治體制、經濟結構、社會管理與對台政策等方面,探討大陸目前所面臨的轉型壓力。中共新的領導班子如何在嚴峻的情勢下進行改革?這些改革,又將如何影響北京的對台政策?這些都是本期觀察的重點。

今年初,北京少見的零下十五度嚴寒,似乎在提醒北京這位新領袖,前方的道路崎嶇,改革的道路難行。日益頻繁的群體性事件背後,反映出大陸黨國體制的僵化。如何在既有的框架中尋求突破,考驗著中共領導人的智慧與魄力。

本期的另一個重點,是「創新」。改革需要魄力,創新則需要人才。不論是數位出版產業、動漫產業還是影視產業,本期作者都不約而同地直指,「人才」才是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核心。

台灣自由的空氣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已孕育出充滿無限創意的下一代。在台灣,點子信手拈來,驚喜到處都有。就如同本期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李應平主任所說,與香港相比,台灣的優勢在「原創」。但是。如果要將創意產業化,還須將「創意轉為專業」,帶入市場機制。

相較於台灣的原創力,大陸的優勢在於土地、資金與廣大的市場,而香港的強項則在國際網絡的連結與大陸市場的掌握度。台港優勢互補,聯手進軍大陸市場固然是一種發展文創產業的途徑,但如果要讓台灣的文創產業發展可長可久,政策的鼓勵與制度的保障仍不可少。

本期特別邀請到政大法律暨智財所馮震宇教授,為兩岸的文創政策與法規把脈。馮教授指出,解決文創業者融資的問題、運用ECFA平台突破大陸市場准入的限制,以及強化兩岸對智財權的保護,是政府扶植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的不二法門。

改革離不開創新的思維,創新離不開改革的決心。從台灣到大陸,從政府到民間,「改革」的氛圍正在成形,「創新」的渴望正被喚醒。新的一年,改變的力量,波瀾壯闊。我們必須自問,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