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建設「海洋強國」兩岸合作新契機■文/吳福成(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事務處副處長)《交流雜誌102年6月號第129期(歷史資料)》

今年三月第十二屆人大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其中一個大部門制改革就是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將主導落實建設「海洋強國」的發展戰略。明(二○一四)年大陸主辦亞太經濟合作(APEC)年會暨領袖高峰會,更規劃要召開APEC海洋部長會議。從此發展脈絡可見,海洋議題已成為大陸國家發展和對外經濟合作的主流,這是值得台灣注意的一個重點。

然而,面對今後大陸推動建設「海洋強國」進程,必然會帶給四面環海的台灣在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的機會,譬如海洋能源、礦產資源的共同開發,以及與海洋經濟相關的產業如漁業、水產養殖、造船與航運等,但同時可能也會在兩岸海洋權益上發生某種程度糾葛,譬如海洋礁島、資源開發主權的重疊。尤其近幾年東海、南海等海域的島嶼主權爭端升高,兩岸又應如何充分利用海基、海協兩會的磋商機制,以及在APEC架構下進行預防性溝通,進而尋求推動廣泛的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相對地具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海洋強國」發展戰略

針對中共十八大報告把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目標置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章節的凸顯地位,迄今外界仍頗多懷疑其背後動機,甚至認為這是大陸繼經濟崛起後,準備擴大海洋軍事力量來「稱霸」海洋的企圖。其實,大陸要建設「海洋強國」的核心內容很明確,依序為發達海洋經濟、創新海洋科技、優美海洋生態環境、強大海防力量,這是歷屆以來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首次對海洋的總體思路,相當反映出大陸對應當前海洋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海洋糾紛不斷的未雨綢繆,以及維護海洋權益的積極性。

進一步研析,大陸之所以要建設「海洋強國」,背後即隱含著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運用海洋科技來發展海洋資源,並建設一個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平衡、永續而美麗的「海洋強國」,而美麗的海洋更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揭櫫的「美麗中國」願景的主要具體部分。但不可諱言,目前面對東海、南海等海域的島嶼爭議問題之嚴苛挑戰,大陸未來支撐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的海洋力量,必然會涵蓋到海洋軍事的擴大,這也是外界所關切的焦點。

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

在中共十八大揭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之後,大陸立即依據人大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將現有的國家海洋局暨所屬中國海監,以及公安部邊防海警、農業部中國漁政、海關總署海上緝私警察的隊伍和職責加以整合。不容置疑的,大陸提高國家海洋局的角色,旨在以更具組織性措施來擬定海洋發展規劃,包括強化海洋活動、捍衛海洋主權和確保海洋資源,而此一機構的重新組建,也不排除與近幾年中日釣魚台主權爭端,以及中越、中菲的南海島嶼主權爭端日趨激化有關。

回顧舊體制的國家海洋局,係成立於一九六四年,迄今已歷經四十九個年頭。而今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把過去分散的海洋執法力量統一起來,已被期待更能有效保護和開發大陸所擁有的海洋資源,以及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現任國家海洋局長劉賜貴即曾公開指稱,國家海洋局作為大陸海洋行政管理機構,承擔著制定海洋發展戰略規劃,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依法加強對海域、海島的管理,開展國際海洋交流與合作,以及維護大陸海洋權益等職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新成立的中央海洋權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屬於合署辦公性質,據悉與習近平的「維護權益」政策有密切關係,國家海洋局必然也是執行上述辦公室交辦的海洋權益任務之重要機構。

積極推動APEC海洋合作

近幾年大陸各方面都高度重視海洋經濟政策,去年十二月天津曾舉辦第二屆「APEC藍色經濟論壇」,並爭取將本身作為大陸海洋城市的重點;緊接著,廣東也舉辦「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更積極彰顯本身作為海洋強省的「藍色經濟引擎」之角色。最近APEC海洋中心管委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建設中國特色「海洋強國」,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同時要營造良好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並決定今明兩年將具體做好幾項工作,包括編制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報告,提出海洋區域合作的政策建議,爭取舉辦二○一四年APEC海洋部長會議,積極推動區域海洋合作發展,開展APEC藍色經濟合作網絡示範項目,以及舉辦藍色經濟論壇等,最後將推動形成亞太區域共同認可的海洋經濟合作發展新模式。 APEC海洋中心是大陸在APEC架構下的倡議,於二○一一年十一月在廈門成立,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還特地發函致賀,期許有關各方充分利用此一平台,共同探討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理念、政策、管理和技術,深化海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推動海洋事業和亞太地區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目前該中心已是大陸政府對實現「十二五」規劃中的「推進海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的一項重大舉措,更是大陸政府積極參與國際海洋事務的平台,並由此出發,積極推動APEC各經濟體之間的海洋領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海洋,以及加強海洋綜合管理能力建構,最後實現亞太區域海洋經濟(或稱藍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海洋經濟 藍色引擎

在迎向大陸推動建設「海洋強國」的新契機之前,事實上今年印尼主辦APEC年會暨領袖高峰會,也積極在推動海洋經濟/藍色經濟,並與大陸推動海洋相關議題主流化(mainstreaming the ocean-related issues)工作,包括促進亞太區域在海洋領域的環境保育、能源發展、運輸、觀光和糧食安全之合作。展望明年,大陸積極利用主辦APEC年會暨領袖高峰會的優勢,努力爭取舉辦APEC海洋部長會議。一般咸信,隨著大陸的舉辦APEC海洋部長會議,屆時中共十八大報告所揭櫫的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項目,極可能擴大延伸為「亞太海洋合作」議題的內容,並成為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藍色引擎」。

有鑑於長期來APEC區域廣大海洋一直都深刻影響著所有經濟體和人民,而大陸面向多個海域,台灣則是典型的海島,且都積極實踐海洋生態保護政策,今後兩岸若能攜手合作,基於「APEC MEANS BUSINESS」的精神,除了能創造海洋經濟新商機,更能在二○一四年大陸主辦APEC海洋部長會議和領袖會議上,發揮推動建設亞太區域為一個巨大藍色經濟體的關鍵性角色和力量。加上APEC屬於經濟合作機制,不討論主權或政治議題,但可就海洋資源分享、海洋科技、生態、環保等議題加以討論,也因此,兩岸在APEC架構下進行相關海洋合作議題,客觀而言,確實較其他經濟體之間擁有更寬廣的空間和新契機。

深化政治互信 共創海洋利益

總體而言,在大陸推動建設「海洋強國」的進程,兩岸理應運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有利軌道,以及APEC經濟合作的架構下,進一步深化兩岸海洋合作,實現海洋經濟整合,共創兩岸海洋利益。至於在兩岸海洋權益交集和糾葛的現實情況下,今後兩岸更需持續通過對話交流,以建立互信的有利基礎,才能化解不必要的誤解和意外。

譬如去年大陸國家海洋局片面公佈了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共七十一個島嶼名稱,正式把台灣習慣稱呼的「釣魚台」定名為「釣魚島」,卻未與擁有釣魚台主權的台灣先行討論。稍早前台日雙方簽署了關於釣魚台周邊海域漁業權的協議,大陸方面即表關切,要求日方基於「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審慎處理涉台問題。另外,去年大陸公布的「全國海島保護規劃」,把台灣和港澳同列為一級區進行保護,內容卻從略,而最近大陸開放西沙群島旅遊,卻只對大陸民眾開放,謝絕持有港、澳、台護照者,如此差別待遇,背後似乎有某種政治考量。

所以,今後兩岸要推進任何形式的海洋合作,顯然確有必要先行透過海基、海協兩會的商談機制,實質瞭解大陸「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並展開預防性溝通,以避免誤判情勢,繼而再從保護、開發和利用海洋的「三合一」觀點,尋求兩岸合作推動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經濟,以及建設生態海洋和永續海洋。若可能的話,則以馬英九總統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為試點,尋求兩岸在東海、台灣海峽和南海等重疊海域,建立適當的合作開發和共享資源的行為準則,如共同開發太平島海域能源、建立東沙環礁旅遊線,以及展開東海、南海海域救難合作、補給油料和用水等,相信這些合作項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現階段大陸和平發展的海洋戰略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