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緬懷先哲 再創新局—「辜汪會談」20週年紀念茶會實錄■文/梁玉珍(海基會綜合處科長)《交流雜誌102年6月號第129期(歷史資料)》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清晨,海基會大樓四周,環繞著來自各媒體的SNG車,只見工作人員忙裡忙外,一場盛大的聚會即將開始。進了天燈大廳,一幅辜汪二老握手的巨型布幕映入眼簾,慈藹的微笑、和煦的眼神,引領我們的思緒回到二十年前。

還原歷史現場

海基、海協兩會於一九九二年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後,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與大陸海協會汪道涵會長旋於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在新加坡舉行舉世矚目的「辜汪會談」,並於四月二十九日簽署了「辜汪會談共同協議 」、「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四項協議。這是兩岸分隔四十多年後,兩岸政府首度授權的最高層級會談,對兩岸關係發展意義至為重大。

今(二○一三)年初,海基會開始著手規劃這場「辜汪會談」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籌辦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思索,二十年過去了,在今天兩岸關係平穩發展、各類交流頻繁往來的時刻,要如何來紀念辜汪會談?如何深刻地表達後人的緬懷?如何呈現辜汪會談的價值與啟示?

歷史是人與事的組合:事有待人去完成、人有待事去彰顯。兩岸關係複雜獨特,在一九九○年東西冷戰結束,世界瀰漫和解氛圍的大時代裡,兩岸的領導人選擇看盡世間的大風大浪、具有厚實文化底蘊的辜汪二老作為雙方的談判代表,在兩岸初始建立互信之時,發揮了沉澱、穩定的作用。

海基會找出了二十年前的歷史照片、蒐集整理當時連續好幾天的新聞報導,布置展示在公亮廳的兩側;另外,為了還原歷史現場,特別從台視、中視、華視找出的珍貴的新聞畫面,剪輯製作了一段短片,用記者報導的原音,來訴說這個動人的故事。

當年參與人員齊聚一堂

八時四十分,貴賓陸續抵達,在以辜董事長字號命名的「公亮廳」會場內外,彼此握手、寒喧。海基會這次邀請的貴賓均與「辜汪會談」有關,主要分為六類:一是辜、汪二老的家屬;二是當年到新加坡參加會談的海基會人員,如邱進益先生;三是海基會歷任的董事長、秘書長與現任董監事;四是現任相關的政府官員,包括總統、立法院長、國安會秘書長、陸委會主委等;五是研究兩岸議題的學者;還有一類是當初曾至新加坡採訪的記者;共計約兩百人參加。

九時整,貴賓們魚貫進入會場,最引人注目的就屬辜夫人了,她身著一襲寶藍色旗袍,神情嚴肅認真地走進公亮廳。一九九三年她伴隨辜董事長出席辜汪會談,簽署協議的時刻,辜夫人和汪夫人站立在後觀禮的畫面,已是大家腦海中對辜汪會談最熟悉的畫面。辜夫人作為辜汪會談四位代表人物中唯一在世者,此時此刻,必然是百感交集。她在屆滿廿週年前夕,接受訪問,回憶辜汪會談行前及期間的心情曾表示,「作為兩岸談判的主談代表,一定要愛自己的國家」;「主談代表固然重要,但政策才是創造歷史的關鍵。唯有正確的政策,才能為兩岸人民帶來幸福、為兩岸關係締造和平」。

茶會開始,海基會林中森董事長、陸委會王郁琦主委分別上台致詞,林董事長致詞時特別強調「辜汪會談最重大的歷史意義,是兩岸和解、交流合作、擱置爭議、互利雙贏,是兩岸人民跟兩岸政府發揮大智慧而促成。」

王主委致詞時表示,過去二十年兩岸關係曾起伏跌宕,但二○○八年重啟協商後,兩岸正是在「辜汪會談」奠定的穩固基石上,展開交流合作的新紀元。對照當前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兩岸的和平更顯得彌足珍貴。未來政府仍將持續擴大、深化兩岸各層面的交流,讓兩岸人民有更多的機會互動,瞭解彼此,進一步能夠相互包容,兩岸關係才能走得更穩健、更長遠。

紀念短片喚起記憶

馬總統於九時三十分抵達,親切且愉悅的與各位與會貴賓握手問候。入座後,螢幕上隨即播放「辜汪會談二十週年」紀念短片。

這段深刻感人的影片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鐘,卻喚醒大家塵封已久的記憶。現場的貴賓凝神專注,有人看見畫面中出現二十年前年輕的自己,不禁莞爾;繼而看見當年辜汪二老歷經困難險阻後,代表兩岸在新加坡握手的剎那,許多貴賓眼眶泛紅、頻頻拭淚,感懷二老為兩岸關係所做之貢獻。

回顧過去,辜、汪兩人以兩會領導人的身分,肩負重任,在會談或會晤的過程中,相互體諒、彼此尊重,以對等、互惠為前提,為國為民謀取最大的利益。

辜老擔任海基會的董事長達十五年,經歷兩岸關係的波折起伏與政黨輪替的洗禮,面對兩岸關係的遽變,辜老始終像守護燈塔的老兵,讓兩岸和平的燈火,儘管微弱,卻不致熄滅。熟識辜老的人都知道,在京劇舞台上,辜董事長最常扮演諸葛亮,他讚賞孔明集「大勇、大智、大忠」於一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大勇,「透視時代大局而有所取捨」是大智,「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是大忠;在二十年前那個大時代裡,這也就是辜老的寫照。

肯定辜汪二老的貢獻

馬總統致詞時除肯定辜汪二老對促進台海和平發展的貢獻及付出,並強調「政府推動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必將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依循「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優先順序來處理,不論在國內或國外,都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

總統談及,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兩岸達成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為一九九三年四月的「辜汪會談」奠定基礎,該會談開啟兩岸「以談判化解敵意,以協商取代對抗」的歷史新局。總統說,他從一九八七年就開始參與兩岸事務,二○○六年五月,在「辜汪會談」十三年後,曾以中國國民黨主席及台北市長的身分赴新加坡訪問,特別安排到當初「辜汪會談」的現場海皇大廈參觀。當時兩岸氣氛對立緊張,遙想辜汪當年的和諧盛況,令人感觸良多。緬懷前賢,「務實協商、求同存異」正是辜汪會談留下的最寶貴資產。

總統表示,兩岸這五年來和平互利的交流,為東亞與世界樹立了一個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正面範例,此為得來不易的機遇及成果,我們當然會珍惜,也一定要延續。展望未來,總統期望兩岸能持續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和平與繁榮;同時在「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認知下,擴大與深化兩岸在經貿、文化、科技、環境、社會、法治及人權等各個領域的交流互動,促進兩岸人民更深入的瞭解與更廣泛的合作。

馬總統致詞完後,分別致贈木雕紀念品予辜夫人和汪道涵會長公子汪致重先生。這兩個名為「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木雕作品,是海基會委請台灣知名雕塑家蕭長正先生特別為辜汪二老所作,以台灣樟木雕塑而成,造型類似但不相同,揉合山型、水紋於輕舟之上,山高水長,象徵兩位老人家的高風亮節,而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更是意境深遠。

家屬的感性發言

辜夫人在致詞時指出,辜汪會談開啟兩岸和平發展契機,後來卻因遭逢波折而未能延續,一直等到二○○八年,情況才有所改變。她說:「直到馬總統上任以後,才把兩岸關係拉回正確的軌道上,從這一點上,馬總統可以說是有過人的智慧,謝謝馬總統。」

辜夫人並引用辜振甫生前經常吟誦的詩句「但知春意發,誰識歲寒心」說明從事兩岸工作的困難與挫折,也趁此勉勵並感謝海基會的同仁。辜夫人說,外人通常只看到幕前的光彩,但幕後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辜董事長一九九八年率領海基會訪問團赴大陸進行「辜汪會晤」,這是辜汪兩老第二次見面。在結束上海行程,要搭機前往北京前,訪問團一行參觀了上海豫園。臨行前,豫園備好筆墨,辜董事長提筆揮毫,寫下「但知春意發,誰識歲寒心」十個字,在場記者紛紛探詢此二詩句之出處,因無人知曉,大家即以「古詩」引用,來描述兩岸情勢。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辜董事長自己創作的詩句,並非源自任何「古詩」。

汪道涵會長公子汪致重先生隨後上台致詞,他說:「當年二位老人面臨複雜艱險的環境,但仍忘我地把自己交給歷史與兩岸人民;過了二十年,兩岸現在又面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雙方應以不斷創新的思維理念、更加宏大的格局心胸,來面對亞洲與世界的變化,並應分享各自的經驗與教訓,探索出一條兩岸共榮之路。」

相知相惜的友情

馬總統在致詞時曾提到,「辜汪會談」因為兩岸關係緊張而成絕響,一直到辜汪二老在二○○五年先後辭世都未再舉辦,實屬憾事。辜老比汪老先走一步,汪老在親筆致辜老的弔唁函中寫著:「辜汪會談,兩度執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寥寥十六字,道盡兩老相知相惜的友情與對兩岸關係的熱情,令人感懷。

典禮到了尾聲,海基會前秘書長邱進益先生等曾經參與新加坡辜汪會談的人員,一起上台與馬總統、王金平院長等人,伴同辜嚴倬雲女士及汪致重先生合影,為這場「緬懷先哲、再創新局」的紀念茶會畫下完美的句點。

從歷史看到價值,在回顧時找到真諦。馬總統離場時特別參觀了當年所簽四項協議的文本,和汪致重先生此行致贈海基會的「聯璧生輝」白瓷。臨走前,總統依依不捨地回頭,再度與在場貴賓握手告別,場面溫馨感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