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國務院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海基會文教處《交流雜誌102年6月號第129期(歷史資料)》

今(二○一三)年三月初,大陸輿論突然興起一股比較機構名稱「長短」的風潮,剎時,各式古怪名稱紛紛出爐,令人驚異連連。

根據「人民網」報導,網友曝出一個據說是全大陸名字最長的部門:「湖北省推進武漢城市圈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且不論真假,數一數,這個部門的頭銜竟然長達四十五個字,沒有標點斷句,可能是空前絕後的紀錄。

大陸國務院推動「大部制」改革

這波熱議的源頭,來自於大陸國務院近期推動被稱為「大部制」的機構改革方案。

新華社在三月十日首先披露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內容,其中提及將組建一個新部門「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各方評論立即排山倒海而來,民眾普遍認為「名稱太長,讀起來拗口」,更有人調侃「擔心木板牌子長度不夠、大門不夠高、公務信封不夠大」。新機構的職權範圍沒受到公眾關注,反而是冗長的名稱佔據了輿論焦點。

這是大陸國務院自一九四九年以來,第十三次針對下屬機構組成和職能進行調整。大陸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指出,機構改革是因當前行政體制出現職能越位、行政效率不高、機構重疊等問題,需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制度機制,特別是職能轉變才能加以解決。

根據大陸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和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設置方案,國務院在二○一三年三月二十一日正式發布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總計設置二十五個組成部門,十五個直屬機構,四個辦事機構,十三個直屬事業單位。

意外引爆最長機構名之爭

在這輪改革方案中,共有四個「正部級」機構被裁撤,包括鐵道部、衛生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電總局)與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出版總署)。號稱「鐵老大」的鐵道部走入歷史,自然最受矚目,整併廣電總局與新聞出版總署組建新部門的規劃,卻意外因為「特長名」而引人注目。

「要準確完整表達新機構的職責範圍,只能拉這麼長」,大陸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峰在受到輿論質疑後,很無奈地如此表示。就大陸官場文化來看,新單位取名確實是門大學問,尤其是兩機構整併,還要顧及到「權力」均衡,隨便減掉一個字,就好像刻意刪了哪個部門的功能,貶低了它的地位,給人很多聯想空間。

面對民意壓力,國務院原提方案「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最終經大陸人大審議修改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下簡稱新廣總局),另加掛國家版權局牌子,名稱風波暫時告一段落。

新廣總局在性質上為大陸國務院直屬機構,與國家版權局是「一個機構,兩塊招牌」。原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出線擔任首任局長,副局長則是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蔣建國。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兼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卸任後應聘出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同時也是大陸全國人大代表。


新  職其他兼職原  職

蔡赴朝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

國家版權局局長

中宣部副部長、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副書記

原任廣電總局局長、

黨組書記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原任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


新廣總局目前仍處於「真空」運轉階段

新組建的新廣總局已經在二○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正式掛牌,但現階段原廣電總局與新聞出版總署仍然分開辦公,分管執行既有相關業務,甚至也各自保留原有獨立官網,不僅新廣總局迄今無建置機關網站,前述單位網站的領導人事資料也遲遲未予更新。

回顧過去大陸國務院歷次進行機構改革的經驗,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縱使新部門完成掛牌,新領導也安排到位,並不意味已經準備就緒,新部門通常會在職能、機構、編制尚未確定的情況下,「真空」運轉一段時間。換言之,等到「三定」方案(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通過後,機構改革才算初步完成。至於「真空期」有多長?短則數月,長則一年,內部人員的調整以及職能細緻化等,則需要更多時間來落實。

著眼突破行業壁壘,集中管理著力點

根據先前公佈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新廣總局的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大陸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產業發展,監督管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和業務以及出版物、廣播影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負責著作權管理等。

對大陸來說,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都負有「輿論陣地」、「黨的喉舌」等作用,兩機關在整併前,分別對不同新聞媒體業態承擔監管責任,但亦有兩部門同時管理者,例如日趨熱門的視頻行業,屢因各自為政,造成內部管理困擾。因此,外界認為相關調整將有利於「減少職能交叉」,「機構整合後,在流程、監管上或將有所簡化」,「合併有助理順內部關係,整合資源,加強輿論控制」。

另大陸自二○一○年起政策性推動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組建新廣總局也有助打破行業壁壘,因應網路新媒體時代,提供跨媒體經營,為實現資訊匯流創造條件。

「大文化部」格局仍未成熟

此波機構改革曾有將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併入大陸文化部,從而形成「大文化部」的版本,理想雖受期待,惟最終未能實現。

文化部部長蔡武表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會逐漸向市場化轉變。前新聞出版署長柳斌杰則認為,文化管理方式要適應形勢需要,上層建築要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市場還沒成熟,在文化領域,大陸還沒有把握把傳播管道與文化生產統一起來,目前尚處於變革時期。

進一步對照台灣近年推動的中央政府組織改造運動,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建會)於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正式改制為文化部,業務範疇除涵蓋原有之文化資產、文學、社區營造、文化設施、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文化交流業務外,並納入行政院新聞局出版產業、流行音樂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事業、兩岸交流以及政府出版品等業務,並管轄相關文化類館所。

顯然,大陸整併廣電總局與新聞出版總署,和台灣相較,似僅達初步整合階段,組建新廣總局後是否真能夠統一事權,提升效能,仍有待實踐檢驗。另新廣總局與文化部之間,仍存在若干「文化管理」的職能衝突地帶,未來是否繼續向「大文化部」邁進,尚屬未知,但如何避免現行體制中「不該管的,管的過多;該管的,又沒管好」的窘境,應屬當務之急。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