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與時俱進的「昆山模式」—昆山對台經貿發展軌跡■文/李孟洲(投資中國信息網社長)《交流雜誌102年6月號第129期(歷史資料)》

從二十幾年前開始,江蘇省昆山市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和眾多台商的經營實力充分結合,迄今開創了成果耀眼的經貿奇蹟。多年來昆山對台經貿的機制和建構,被外界統稱為「昆山模式」。

昆山模式的特色,主要在於「與時俱進」。昆山市歷任首長一直能以審時度勢的思維,為該市尋求最佳的對台經貿方針,並隨環境推移而作機動調整。昆山因而成為對台經貿的「長青樹」,歷久不衰。

新獲准設對台產業合作試驗區

昆山新近的與時俱進事例,是今年二月獲大陸中央政府批准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試驗重點在於產業技術合作與金融業務交流,這兩方面都將「先行先試」各項在兩岸具有新意的業務項目或經營模式。

其中,金融業務特別受到各界矚目,因兩岸金融今年才剛開始制度化交流(貨幣清算機制正式啟動),而昆山得以先行一步,試辦兩岸金融領域的新種業務,例如兩岸間的個人戶人民幣往來業務、兩岸間的企業戶人民幣借貸等。昆山藉此佔到兩岸金融發展新局的「制高點」,頗有助於延續該市對台經貿的優勢地位。

其實,在這之前,昆山早已做了對台經貿的「轉軌」工作,也就是在原本以台商製造業擔綱的基礎上,轉而加大力度發展台商服務業,及強化當地的兩岸商貿機能。最有代表性的指標,是二○一○年該市在花橋鎮設立了兩岸商貿合作示範區,其設定的發展目標,是要使該區成為台灣商品交易中心、兩岸會展中心、台商營運總部及研發中心、台商文創新事業基地等。

這個商貿合作區,是今年新設「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兩區的「併軌」運作,也許會使昆山發展成「串聯兩岸經貿與大陸內銷市場」的樞紐之一。這樣的定位,會是大陸發展「世界市場」新潮流下的亮點。

台商轉進昆山的故事

回顧過去二十幾年,昆山從一個不起眼的農業縣份,發展成大陸對台經貿首屈一指的重鎮,其實不是類似「點石成金」的神奇故事,而是主事者善於掌握市場契機的結果。譬如,當初昆山之所以和兩岸經貿主流掛上鉤,原因就是當時昆山和近鄰上海市的發展落差,被當時昆山的主政者巧妙地運用了。 昆山老台商記得,在一九九○年代初期,有些台商想要投資上海,卻在那個「十里洋場」裡被洋商投資潮所淹沒,不但氣勢不如洋商,而且感覺當時上海市官員也沒特別照顧他們,所以心裡有些挫折感。昆山市知道了這樣的情況,眼明手快派出不少人員,到上海去分頭對台商進行「感情遊說」,說昆山經濟雖還遠遠不如上海,但台商如果轉去昆山投資,成本非常低廉,且市政府將熱情相待,充分配合台商需求。

先是幾家台商抱著試試看的心裡,轉到昆山去投資,發現該市官員果如所說,服務很週到,白天陪台商跑項目,晚上還接台商電話,受理相關問題,而且,不會在台商資金到位後就換一張臉孔。這樣的作風,很快成為一個口碑,傳遍了台商圈。於是,台商一家接一家進駐。

不出幾年,昆山就成了大陸數一數二的台商群聚區,並且有了「小台北」的稱號。而昆山台商也早已體會到,當地的社交氛圍比較活潑,官員來到台商聚會場合,比較不會「訓話」,還會和台商打成一片,一起上台「飆歌」、搏感情。這是昆山吸住台商的原因之一。

電子業帶動台資高潮 嚴格說來,台商投資昆山的高潮,始於一九九○年代中期。當時昆山及時掌握了歐美日電子大廠投資長三角的熱潮,而拉到台商成群結隊進駐該市,佈建電子產業鏈。由於當時歐美日電子廠商的主廠設在上海較多,昆山的台商電子廠主要生產零組件,來和上海的歐美日主廠配套,因而成了上海電子產業的後援基地。

緊接著,台資電子代工組裝廠掀起大陸投資熱潮,而昆山挾著零組件產業優勢,成為多家代工組裝大廠的投資基地,因此也建立了完整的電子產業鏈,從原材料、零組件到最終產品的生產,通通包攬了。所以,有人把昆山稱為電子業的「一次買足中心」,意思是在昆山一地之內,可以買到電子產業的上中下游全部產品。其中,台資廠商扮演了「支柱」的角色。

台商內外銷並重優勢

當然,昆山已形成的台資產業體系,並不只電子業而已,應該說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大部份類項,都已有台商投資經營,包括農業產品、機械設備、家用物品、商貿物流服務等。目前昆山台商家數約五千家,總投資額兩百多億美元,規模相當可觀,且產業門類相對齊全,堪稱為台灣產業體系的縮影。

昆山這個台商「產業集群」,多年來有過多次的經營導向調整。最早是吸收南方分流而來的加工出口型台商,以及有意到長三角市場投石問路的台資企業。接下來則是依託上海及整個長三角,發展出完整的產銷體系,其中電子品的產銷是主軸。如今,昆山又順著大陸市場的新潮流,正在積極打造台商的「服務經濟」。

其中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多年來昆山台資群體的經營導向,無論怎麼調整,總是不失「內外銷並重」的屬性。當地台商的產品去路,內銷與外銷大致平分秋色,各佔半壁江山。如此「兩條腿走路」的樣態,比較容易抵擋國際經濟危機。特別是二○○八年以後,美國金融海嘯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相繼發生,導致國際市場低迷,並使大陸某些高度倚賴出口的城市受傷慘重,但昆山受到衝擊的程度明顯較輕,當地台商因此而倒閉停業的家數也相對較少,因為昆山台商原有的內銷業務基礎較強,可以抵銷部分的出口損失。

上海的拉拔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昆山台商經營與對台經貿的績效相對良好,功勞不能完全歸給昆山市的領導層,另外也應表彰上海市及整個長三角對昆山的拉拔作用。因為,很多昆山台商所生產的零組件或中間材料,是供給上海及蘇州、無錫、常州、南京、杭州、寧波等長三角城市的廠商。至於昆山台商所生產的最終產品,也以上海、長三角為主要市場。

尤其上海對昆山發展的貢獻,更值得強調。一方面,上海和昆山地域相連的地利之變,使很多台商順理成章地,在兩地間建立「前店後廠」的經營布局,即在上海開店,在昆山設廠,兩地互相配套。

而上海因素對昆山特別具有關鍵作用的項目,是科技。上海原本就是大陸科技產業最發達的地方,這方面的實力,對近鄰昆山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甚大。因而多年來,昆山台商總是慣於在上海培養自家技術人員,或聘用上海的陸籍技術人才。另方面,昆山台商在上海科研風氣的影響下,也一向比較願意投資於研發創新。據了解,目前昆山台資企業在當地設有研發部門的家數比例,在全大陸各城市的台商群體中,是位列前矛。

科技創新 轉型升級

關於這方面,去年昆山市政府訂定了一項「推進台資企業轉型升級」相關的具體辦法,其中有很多舉措,是要協助台商加速進行科技創新,其具體作法,諸如引導創業投資及風險投資機構擴大投資台商、補助台資企業的技術改造及新科技新產品開發項目、獎勵台資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鼓勵台資企業參與產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等。

該辦法中有項舉措對台資企業的鼓勵特別大,就是要將符合質量標準的台商產品或服務,納入當地政府的採購平台,並對其採取「同等情況下優先採購」的優惠。如此以政府採購訂單來誘導台商積極從事轉型升級,稱得上是高明的辦法。

而說到昆山台資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另有必要提到大陸清華大學的台灣研究所。該所早已在昆山設立常駐辦事機構,經常性擔負昆山經濟發展的智庫角色。該所並設有台資企業研究中心,著重研究昆山台商的經營及發展形勢,並針對台商面臨的問題,尋求解決對策。如此與名牌大學的密切結合,已增加了昆山市乃至昆山台商的研發創新動能。

長保對台經貿優勢之道

總的看來,昆山對台經貿及當地台商投資的發展「模式」,現有成果實是相對強固。這是主客觀條件交互作用的結果。但這套模式未來能否「可大可久」,關鍵在於昆山市能否持續把台資廠商當成「戰略夥伴」。果能如此,則台資廠商將會一如既往地,注入昆山最好的技術、管理方法及資源,為昆山增添「永續發展」的能量。

在這種情況下,昆山市應積極為台商提供最好的商機,全力保障台商的合法權益。後者譬如,應全力避免強行拆遷台商廠房,或全力協處台商智慧財產權被侵奪案件等。台商權益受損或被忽視的事件,在昆山也時有所聞,未來應儘量把發生率降到最低,才能使台商在昆山長期安居樂業,而昆山對台經貿的優勢地位,也能可長可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