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微博正在改變大陸■文/羅世宏(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交流雜誌102年8月號第130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大陸已躍居世界上網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二○一三年一月發佈的第三十一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二○一二年十二月底,大陸上網人口規模達到五‧六四億。微博的興起在其中也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微博使用者人數超過三億,佔大陸網民的五四‧七%,其中透過手機使用微博的用戶達二‧○二億。由於微博兼具社群媒體(social media)、Web 2.0等特性,近年來在大陸社會的突發事件中扮演訊息擴散或群眾動員的角色,已對大陸官方的資訊控管形成重大挑戰,因此繼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在中東激起「茉莉花革命」之後,引起許多人好奇:微博是否可能改變大陸,甚至推動政治體制改革?    新興媒體

微博在大陸泛指提供微型博客服務的網站,用戶可以通過網頁、手機或iPad發佈消息或上傳圖片/視頻。使用者間通過互相關注、私信或對話等方式互動。和推特一樣的是,微博限制用戶每次只能發佈一百四十字以內的訊息,但由於漢字的訊息量遠超過英文等西方文字,一百四十個漢字已足以傳遞一則新聞的所有元素(包括5W1H:What, Where, When, Why, Who, 和How),因此它比推特在西方世界更可能扮演新聞媒體的角色,對主流媒體和言論自由受到黨國嚴格控制的大陸而言,微博更能發揮另類新聞媒體的作用,而且它的「公共性」色彩更強烈,更可能介入公共議題和公共事件。

由於全球性的社群媒體網站如臉書和推特在大陸境內遭到防火牆封鎖 ,一般網民不易在大陸境內使用,使得大陸本土發展出來的微博迅速普及。

目前大陸被廣泛使用的社交網站包括類似臉書的「人人網」和提供微博服務的新浪、騰訊、網易、搜狐等微博服務平台。早在二○○七年五月十二日,大陸的第一個模仿推特的微博網站「飯否」即已公開上線;接著,另一個模仿推特的微博「嘰歪」也上線。不過,在二○○九年七月七日以後,飯否、嘰歪等微博網站相繼被官方要求停止營運(飯否在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又被官方允許恢復上線,但在微博用戶市場的佔有率已經不復當年),主要原因為新疆在二○○九年七月五日發生「七五事件」,大陸官方擔心微博可能被用來迅速傳播不符官方意識形態的訊息。不過,這個插曲並未阻礙微博在大陸的後續發展。

目前比較大的幾個微博網站都是在二○○九年底和二○一○年初陸續設立的。二○○九年十一月三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線,成為最早由商業入口網站推出的微博,開始掀起大陸的微博風潮。緊接著,二○○九年十二月,搜狐微博正式上線。二○一○年一月,網易微博上線。二○一○年四月,騰訊微博上線。由於微博(亦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或社群媒體網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在大陸的盛行及其潛在的社會影響力,二○一○年又被稱作大陸的「微博元年」。更值得注意的是,微博在社會輿論上動見觀瞻,擁有大陸話語權力最大的一批用戶,包括娛樂明星、企業高級主管、媒體人士等。

截至二○一三年六月底為止,大陸女星姚晨在新浪微博的粉絲人數已高達四千八百萬。除了大陸網民之外,台灣註冊成為新浪微博用戶的人也逐漸增多,特別是一些明星和知名人士;其中,蔡康永的粉絲數達兩千兩百萬人,徐熙娣(小S)的粉絲數達兩千七百萬人,而王力宏的粉絲數更高達三千五百萬人。雖然這些名人的粉絲人數不排除有「灌水」的可能,但其影響力顯然已不下於傳統的大眾媒體。

輿論新場域

匯集大量人氣的微博在大陸也開始成為重要的新聞傳遞或轉發的管道。二○一○年八月,甘肅舟曲發生土石流災害,網民在第一時間於新浪微博直播災情,並轉發至其他網站。

影響所及,大陸官方一改過去對待微博的消極態度,轉而積極利用微博。許多政府機構開始設立微博帳號,對外發佈並企圖引導網絡輿論。截至二○一○年八月為止,至少有四十一家政府機構透過微博發布即時訊息。而從二○一一年一月開始,公眾形象不佳的大陸警方也開始使用微博來「聯繫群眾」。據BBC中文網轉載大陸官方媒體報導,大陸已至少有數百個公安部門建立了微博帳戶,目的都為了改善警民的緊張關係。

為了降低微博對資訊控管和官方公信力的衝擊,大陸官方也在二○一一年底實施微博「實名制」政策,要求用戶在註冊時必須提供真實姓名,其間官方也曾薄懲不配合過濾審查手段的微博網站,或是暫時要求關閉微博的評論功能。

不過,這些管制措施在限制新聞言論擴散傳播的實際效果有限。許多粉絲人數多達數十萬或百萬的新聞記者或公共知識份子,透過微博實踐「自媒體」的作用,突破官方的新聞和意見封鎖,對重大突發事件或公共政策議題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大陸新聞傳媒現況不能孤立看待,而必須同時關照新媒體在大陸的發展態勢。微博自去年開始對大陸輿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例如「溫州高鐵追撞事件」裡官方表現的顢頇與失措,引發網路民意強烈反彈,也造成中共公信力更加低落。官方越來越擔心民意反撲或甚至失控,這種焦慮已經反映在官方喉舌媒體《環球時報》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的社評:「如果任由公共關係災難在政府機構與公眾之間不斷發生,官方信譽將像日曆一樣被一頁頁撕掉,中國的輿論場也將變成沒有任何公信座標的荒蠻之地,成為最原始法則主導的草原和叢林。」

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指出,微博是最看重內容、最輕忽發言者政經地位的媒體;微博在大陸已具有一定政治和社會功能。越來越多的大陸民眾認為「真相只在微博上出現」。

人民大學康曉光也說,導致大陸紅十字會信譽破產的「郭美美事件」彰顯了大眾的覺醒和大眾力量的壯大:

最近兩三年,另一種力量在崛起,就是在互聯網的一種技術革命的支持下,大眾的力量崛起了,這個力量是了不起的力量。可以說在今天,真正的開始有了輿論,有了大眾的聲音,開始發揮影響,而且這樣一種輿論,這樣的一種公眾的聲音不太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不太容易被操縱。

從管制到利用

微博等新媒體的橫空出世,逼得官方不得不正視微博等新媒體上所表達的聲音。根據張志安、賈佳的統計,截至二○一一年上半年,大陸經實名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已超過一千七百個,政府官員開設的微博帳號則有七百二十多個。不過,總體而言,張志安、賈佳還是對官方目前運用政務微博的成效提出質疑,認為政務微博尚難改變政府積習,亦即:

公開安全的、有利於自己的資訊,遮罩關鍵的、不利於自己的資訊。在這種政治生態中,不少政務微博的開設動機並非「問政」,而在於完成上級部門或領導的任務,或在於建構自身的良好形象,這樣的政務微博能發揮的作用必然非常有限。

儘管如此,這類「政務微博」的數量增加非常快速,到了二○一二年三月大陸「兩會」期間,大陸最大的微博服務商新浪在二○一二年三月八日發佈數據顯示,新浪微博平台上的政務機構微博達一七三六四個;官員微博達一五○一三個,其中有不少參加「兩會」的委員、代表開設微博帳號並公開徵集提案,與粉絲民眾交流互動。

以二○一○年《時代週報》選出的「微博治理時代的十大事件」而論,微博發揮了相當大的社會影響。這些事件包括:上海高層住宅大火事件、宜黃強拆自焚事件、「我爸是李剛」事件等。在這些社會事件當中,微博開闢了一個公民表達、參與和互動的新場域,培育了一批具有現代公民意識的群體,也塑造了一個相對令人欣慰的公共空間。有論者因此指出:「圍觀正在改變中國」。

圍觀政改

目前已離職的《南方週末》首席評論員笑蜀在二○一○年也指出,以微博等網路工具驅動的公民圍觀,代表的是一種「來自普通人的漸進革命」。圍觀個案有其積極意義,最大意義在於啟蒙,即從根本上改變普通人對公共事務的冷漠,把圍觀變成最大規模也最有效的公民訓練場。雖然笑蜀認為圍觀個案有其侷限,無以指引整個政治社會體制的變革,但如果圍觀個案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體制上的變革,要求根本地杜絕因體制不健全導致的社會悲劇。從圍觀個案升級到圍觀體制變革,即圍觀政改,是邏輯發展的必然。透過微博關注社會事件和公共議題,也可能激發各種有創意的、另類的公民行動,包括「草泥馬」(意指在網路上表達對政治社會體制不滿的異見者)、「散步」(無組織的自發性遊行)、「飯醉」(在集會結社限制下的另類公民社會串連)與「圍觀」(透過微博等網路工具對社會事件和公共議題的集體關注),是不可小覷的力量,也逐漸蓄積一股改變大陸的社會力量。

微博正在改變大陸

持平而論,微博已逐漸改變了大陸官民互動的方式,讓原本無聲與無權力的民眾找到了發聲和相互培力(empowerment)的管道。另一方面,官方不可能坐視微博成為挑戰其政權統治的工具,必將繼續過濾和審查微博內容,甚至會積極利用微博於其宣傳和控制的目的。不可否認的是,微博正在改變大陸。在資訊控制失去往昔威力,官方公信力蕩然,以及民間另類傳播力量崛起之際,大陸維持專制黨國統治的成本勢必越來越高,終將達到一個臨界點。到那個時刻,大陸政治體制改革是必須邁出的一步。微博的社會影響力,可能會讓那個時刻更快地到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