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以自信走出兩岸新藍海《交流雜誌102年10月號第131期(歷史資料)》

九月的紛擾,彷彿宣告了「多事之秋」的來臨。國際上,敘利亞化武疑雲持續延燒,聯合國的「舉兵」不定,為國際油價增添不穩定因素;近鄰日本,福島的核污水外洩事件,引起周邊國家的疑慮,也讓二○二○年的東京奧運蒙上一層陰影;國內則面臨政局動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重要法案的審議可能因此導致延宕的隱憂。

但是,世界的紛擾並不能影響台商全球佈局的雄心,服貿協議的延宕更不能動搖政府帶領台灣走向貿易自由化的決心。當國內部分輿論都聚焦在眼前激烈競爭的紅海,卻忽略了背後一大片等著我們大展身手的藍海。

事實上,服貿的意義不只是協議本身,它更代表兩岸攜手走向全世界的決心。

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陸是世界的大競技場,各國企業在此角力,走進大陸市場,有如走上世界舞台的試金石。然而,對各國企業而言,華人文化卻是「看不見的阻礙」,對於強調在地與信任的服務業尤其如此。台灣服務業以人性化的服務為本,經常贏得陸客讚賞,再加上此一文化上的優勢,深具利基。

本期《交流》雜誌特別以「兩岸攜手合作 開創服務業新藍海」為題,策劃一系列文章介紹台灣服務業,從電子商務、醫療、連鎖,到殯葬、印刷、物流與旅遊,每個產業經營內容或許有別,面臨的挑戰也各有不同,但尋求更大舞台一展身手的渴望,卻是一致的。

太平洋的藍海,正等著兩岸共同創造,而台灣也將因著市場的開放,注入新的活水。

為了爭取更多的海外投資和貿易,政府已經積極在做準備。自由經濟示範區內的法規鬆綁及便利措施,展現政府加入TPP等國際及區域經貿協議的企圖,而與大陸自由貿易區的合作,則是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促進兩岸經濟整合的一個可行途徑。

大陸歷經三十餘年來的改革開放,交到習李第五代領導人手上的,卻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幹部貪腐嚴重、環境難以永續的「脆弱強權」。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接棒的習李力圖革新,政治上有習近平力推的「群眾路線」整風運動,試圖掃除黨內貪腐;經濟上有李克強的「李克強經濟學」,嘗試在「調結構」等長期目標及「穩增長」等短期目標上取得平衡。

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大陸的經濟成長一再受到能源供應的掣肘,而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的極端氣候,更是處處抵銷大陸經濟成長的果實。

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早已是國際議題,而能源安全對於核電存廢爭議的台灣,亦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海基會高孔廉副董事長兼秘書長七月率媒體記者赴內蒙古考察風力發電,深入了解風力發電的發展與限制,而政府亦在美中兩強能源競合態勢中,尋求合作的空間,確保台灣能源供應穩定。

面對世界的變革,台灣需要更寬闊的視野與更積極的作為。我們不開放自己,又如何走向世界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