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台灣電子商務福建試點 推進大陸雲端商機■文/何英煒(工商時報記者)《交流雜誌102年10月號第131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今年六月兩岸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兩岸服貿協議」),其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於電子商務產業。大陸允許台灣電子商務服務提供者,可以在福建省設立合資企業,提供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台資股權比例不超過五五%。
換言之,台灣的電子商務業者可以在福建試點區成立合資公司,申請電子商務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網路內容提供者)經營許可證時,持股比例最高為五五%。相較於目前不得高於五成的持股比例,兩岸服貿協議給予台灣電子商務業者更甚於WTO的待遇,且優於香港、澳門。
擁有主導權 做全大陸的生意
對台灣電子商務業者來說,雖然兩岸電子商務目前仍存在著許多不對等及不公平競爭,但兩岸服貿協議所釋出的善意,意謂著台灣電子商務業者可以擁有事業的主導權及控制權。
TIEA(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詹宏志表示,感謝政府的努力,爭取台商可以過半資本持股取得ICP經營許可證,這將有利於台灣電子商務平台和供應商前進大陸,更是台灣電子商務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業者表示,雖然是透過試點方式取得ICP營運執照,但因為電子商務的營運範圍無遠弗屆,拿到執照後等於可以做全大陸的生意,無論是新疆、內蒙或海南島的消費者,只要看得到網址、瀏覽網頁並下得了單,生意就可以做到天涯海角。
業者躍躍欲試 適用這項優惠的台灣電子商務業者,包括平台業者、大型企業及小型供應商。 兩岸服貿協議簽署後,已經有不少電子商務業者表態要赴福建申請ICP執照。上櫃電子商務業者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在第一時間就表示,將積極申請ICP經營許可;而未來究竟是要在大陸市場發展B2C業務,或是開店業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而東森國際早已經搶得頭香,六月份在大陸福建廈門設立「東森全球電子商務公司」,取得第一張福建台資ICP執照,準備進軍大陸市場。
目前正投入電子商務事業的大型集團,如潤泰集團、統一集團及富邦集團(MoMo網路購物)等,均已經表態將積極拓展大陸電子商務市場。
現有的電子商務平台業者,除了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外,還有網家集團的商店街、新光三越轉投資的PayEasy(康迅網路)等,也正在評估當中。
目前在網購平台上闖出名號的原生品牌廠商,如東京著衣、Lativ、86小鋪、Catworld、Pazzo、小三美日、Joyce Shop、LuLu's等,也可因此受惠,前進大陸市場,搶攻十三億人口的商機。
擁有六千多家客戶的開店平台Shop 123也表示,近期有不少客戶詢問是否可以在大陸市場成立電子商務的官方網站。由此可以明顯看出不少電子商務業者躍躍欲試。
業者進軍大陸的意願遽增
在兩岸服貿協議簽署之前,已經有不少業者透過在當地尋找合作夥伴,以合資公司的模式,率先進入到大陸市場。Shop 123表示,像是元祖食品在大陸就做得相當不錯。該公司在大陸的電子商務事業,每年營業額為三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兩岸服貿簽署後,Shop 123發現,對於到大陸設立電子商務網站感興趣的業者,從原本的五%至一○%,提高至二~三成。
業者表示,此次ICP執照的開放意義重大,除了台灣大型集團磨刀霍霍,對於許多不熟悉電子商務,但擁有優質商品的台灣商家來說,也是個擴展商機的絕佳機會,商家可以透過進駐到大型網購平台,將商品銷售到大陸,可省去物流及金流等建置投資。以PChome Online網路商店來說,供應商就有幾千家,而網路開店平台商店街,累計有一‧三萬的特色商家進駐。這都是該項政策的受惠族群。
尤其是大陸來台旅客眾多,未來如果有興趣持續採購伴手禮,只要透過網購平台即可下單,相當便利。對於業者來說,透過電子商務的方式將產品銷售到大陸,不但可增加市場銷售潛力,也可降低庫存風險,更重要的是,不必大江南北、風塵僕僕的找當地代理商、經銷商。
國際業者頻送秋波
台灣廠商受惠兩岸服貿協議,可以取得五五%股份成立合資公司及申請ICP執照的資格,讓不少外國企業感到興趣。像台灣知名的電子商務公司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近來就收到不少詢問。該公司的國外企業股東,像是微軟及伊藤忠株式會社等,也紛紛洽詢打聽兩岸服貿協議的相關內涵,並表達願意一同合作進軍大陸市場的意願。
仍有細節需要克服
但業者表示,ICP執照開放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兩岸電子商務交流仍有許多細節需要克服。
目前台灣電子商務業者最關心的議題就是網站的遮蔽,台灣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入口網站及新聞網站,如PChome Online、Yahoo!奇摩、UDN購物等,都有被遮蔽的問題。
反觀目前台灣消費者很喜歡透過淘寶網站去搜尋和購買商品,根據非正式的流計,目前台灣網友到淘寶網購買商品的金額已經多達新台幣四百多億元,台灣註冊會員到去年底已經高達六十萬。看到台灣網友瘋狂的購買大陸商品,網站被遮蔽的台灣業者感到忿忿不平。
所謂的被遮蔽,就是大陸的買家和網友跟本連不上台灣的網站。業者表示,不少大陸消費者想要透過電子商務平台購買台灣的面膜、鳳梨酥、茶葉等商品,但卻沒有辦法連上台灣的購物網站。
據了解,九月中旬在台灣舉辦的兩岸電子商務搭橋會議中,雙方針對台灣網站被遮蔽議題,提出來討論。回想去年度,在大陸舉辦的兩岸電子商務搭橋會議中,首度拋出要在福建試點並給予台灣電子商務業者,持股五五%可取得電子商務ICP執照,果然一年後就在兩岸服貿協議中見到成果。由此推估,台灣網站被遮蔽議題,一旦被提出和檢討,也可期待會儘速解決。
另一方面,開放五五%持股比例後,業者更關心商品檢驗及通關流程等議題,畢竟下了單之後,還有複雜的程序,像是金流的界接及物流的遞送。業者表示,金流及物流已經有不少服務商提供,但業者比較擔心的是商品本身的通關檢疫等流程,因為商品內涵千萬種,而兩岸對於商品的檢驗標準尚無共識,這就牽涉到兩岸電子商務能夠做到多大的問題。舉例來說,化妝品的檢驗就是一例,健康食品也是,如果兩岸對於商品的檢驗及標準並未達成共識,兩岸的電子商務交流仍會被侷限。
ICP執照的持股比例期盼爭取到六七% 目前依照兩岸服貿協議,台灣電子商務業者可以五五%持股比例取得ICP執照,但業者仍私下反映,雖然五五%的股權具備主導權,但如果要在股東會上掌握表決的優勢,最好是持股三分之二以上。因此,業者建議我方主管機關應爭取持股比例由五五%提升到六七%。
未來如果兩岸就此議題達成共識,那麼對於台灣電子商務業者進軍大陸可說是再添一大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