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關鍵時刻 穩中求進《交流雜誌102年12月號第132期(歷史資料)》

時序入冬,年意漸至。綜觀二○一三年,是兩岸關係的挑戰、突破與豐收之年。

今天的台灣,面對隨時丕變的國際局勢,存在著經濟自由化的壓力。與台灣僅一海之隔的大陸,也吹起改革號角,宣示推動經濟體制與社會轉型。只是,二○一三年的世界,與一九七八年相比,經濟競爭更為激烈,世界情勢更為險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大陸再一次帶往歷史改革的十字路口,這次成果攸關大陸未來十年的走向,台灣與全球政經格局亦將產生連動。

為爭取台灣的經濟發展空間,馬總統宣示,台灣要成為「自由經濟島」,除要全面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更要儘速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降低大幅開放的衝擊,為台灣加入TPP、RCEP等預先做好準備。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雙方經貿往來訂定明確規範,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創造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條件。

穩健開放,是政府面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負責任態度,期為下一代營造一個有希望的環境。不可諱言,兩岸的自由貿易政策具有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貿易談判有取有給,每個產業面臨的挑戰也各有不同。政府本著「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進行協商,謀取民眾與相關產業最大利益。

今年十月,蕭前副總統在印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進行會談,陸委會王郁琦主委與大陸國台辦張志軍主任藉由這個場合首次會面,雙方互稱官銜。看似簡單的一席談話,卻是兩岸的第一次,亦是兩岸關係六十多年來的重要突破,落實馬總統「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的十六字箴言,兩岸漸進走入「互不否認治權」的階段,從其延伸而來的,是「正視兩岸分治的現實」。

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也為台灣在國際社會爭取到實際的利益與尊嚴。與美國重啟延宕六年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與日本簽署《台日漁業協議》,解決困擾兩國四十多年的漁業糾紛,並於十一月簽署電子商務等五項協議;與紐西蘭簽署《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與新加坡簽署《台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九月,聯合國所屬的「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主席,在暌違四十二年之後以「特邀貴賓」身分邀請我國參加第三十八屆大會。這是繼五年前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之後,再度獲邀參加聯合國專門組織,對保障國人及全球旅客的飛航安全,意義非凡。

國際情勢風雲變化,但不變的是兩岸追求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信念,不變的是兩岸人民真摯的情誼,以及雙方攜手走向世界、共創美好未來的決心。和平與繁榮是兩岸人民共築的願景。我們期盼大陸新領導人的創新與突破,為兩岸關係開啟另一個嶄新的局面。

檢討過去,更要策進未來。建構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的永續架構,讓人民安身立命,營造良善的企業經營環境,建構更有秩序的交流機制,海基會的責任只會愈來愈重。

過去一年,兩岸關係又往前跨出一步,雙方交流愈加密切,但我們也面臨挑戰,包括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尚待立法院審議,甘比亞斷交事件,張懸的國旗事件,南韓的急起直追甚或超越,台灣還要向上、向前。我們深信,唯有繼續累積互信,深化交流,以同理心對待,兩岸關係才能持續往前,續創雙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