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許年輕人一個美好的未來《交流雜誌102年12月號第132期(歷史資料)》

一○二年國慶大會上,年輕人熱情洋溢。他們揮灑著青春,舞動著未來,從他們身上,看到的不只是台灣的活力,更是國家的希望。

但是,變化莫測的國際經濟情勢,卻讓國家未來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篤信「自由貿易」能凸顯各國比較優勢、提高國家總體利益,世界各國紛紛走向自由化的道路。當全球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因複雜度過高而受阻,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一舉躍升主流,而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更是這波趨勢中的熱點。

能參與就有機會,被排除滋生威脅。面對區域經濟整合,時間已不站在台灣這一邊。不論是擁有十二個亞太地區成員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還是以東協十國為核心,外加中、日、韓、紐、澳、印度六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甚或台灣的近鄰大陸、日本及韓國的中日韓FTA及中韓FTA,談判進程都加速進行中。台灣在這場國際競賽中,追趕得辛苦。

為了力挽頹勢,馬總統於國慶大會上,宣示台灣要成為「自由經濟島」,一方面要全面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另一方面要快速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

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涉及雙邊或多邊的相互開放,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來達到降低貿易障礙的目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則屬單邊開放,先小規模試點解除管制,再視成效擴散到全國。不論是國際層次的雙向開放,還是國內層次的單邊鬆綁,最終目的,都是將台灣推向一個更廣大的市場與更自由化的世界。

但是,這樣的努力,卻因為畏懼改變與害怕挑戰,遭受到很大的阻力。不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遲未生效,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推動,也出現許多雜音。本期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劉大年主任與WTO及RTA中心李淳副執行長,不約而同對自我保護心態充斥台灣感到憂心,而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杜震華所長更直指,管制而非輔導的思維,將使吸引企業投資的誘因大打折扣。

政府開放的進程雖受阻,但兩岸民間仍用自己的方式,尋求潛在的商機。紫金山峰會為兩岸企業搭起交流的平台,探索兩岸分工合作新模式;習李新政帶來的改革紅利、內需紅利、創新紅利、知識紅利及轉型紅利,為台商開了一扇機會之窗,讓台商得以乘著大陸經濟的轉型升級,打造企業的「2.0版」。

開放或許帶來競爭,但開放的另一面,卻是能力的提升。台灣優良設計協會林同利秘書長向讀者介紹的幾家台灣「隱形冠軍」,無一不是具有開創性的思維,不畏競爭,敢於不同;而在流行音樂界,面對大陸電視歌唱節目的來勢洶洶,知名作家蔡詩萍期許台灣的文化人,融合在地文化與流行趨勢,精進實力,跨足大陸。

效率創新容易陷入降低成本的紅海競爭,唯有產品或服務創新才能創造藍海商機。大陸《旅遊法》的實施,提供一個契機,讓台灣旅遊業者得以擺脫削價競爭,走向高品質深度的旅遊。無獨有偶,身為台灣的國門、外國旅客接觸台灣的首站,桃園機場也以全新面貌,行銷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

國慶大會上,馬總統允諾要幫年輕人圓夢,因為他看到年輕人的眼底,遮掩不住對夢想的渴望。大開放與大整合,帶來的是更大的市場。當市場的餅被做大,年輕人實現夢想的舞台就更寬廣了。

全球化競爭的內涵已經改變,面對未來,要有更多的想像。改變思維,許年輕人一個美好的未來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