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習李新政與台商佈局新謀略◎文/呂鴻德(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交流雜誌102年12月號第132期(歷史資料)》

所謂「少數人的視界,決定多數人的世界」;「瓶頸永遠發生在瓶子的上端」,一個國家領導者的更迭,往往決定了國家未來的昌盛與衰敗。二○一三年大陸習李體制正式啟動,其所勾勒出的「清廉政治,美麗中國」使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方針,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造「中國大陸經濟升級版」願景,已成為大陸未來十年政經主要核心價值主張。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二○一二年十二月四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提出了「習八條」,為未來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並在二○一三年大陸兩會期間,提出「十項戒律」,由此可看出習李改革作風深化到更細微的行為及規範。此外,習李體制對黨內改革尤為重視,尤其是針對貪腐及浪費公帑,決議更縝密的內部行政改革,完善「三公經費」等規範,維持清廉政治。至於未來大陸經濟發展方向,習近平就任後,於「新南巡」訪查時,多次強調「力推改革堅持開放」、「要有新開拓」等話語,顯示對大陸未來改革的堅毅態度。

大陸經濟「升級版」

大陸自一九九二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締造令全球驚艷的亮眼佳績,因此擁有「世界工廠」之稱。然而,在國際情勢變化劇烈的情況下,二○○八年金融海嘯、二○一一年歐美債務危機等全球性災害襲捲全球經濟,大陸亦難以倖免,經濟成長因而受到波動。大陸二○一三年經濟成長率低於預期,也間接透露出大陸勢必得面對結構轉型升級的挑戰。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二○一三年三月十七日首次提出大陸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概念,並表示:「改革是中國大陸最大的紅利,中國大陸經濟轉型將以內需和創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由此可知,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將不再是「世界工廠」,而是積極朝向「世界市場」的道路邁進。

為達成此一目標,李克強表示:「決定以短痛換長期利益,付出短期經濟減速代價來換取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全面性方式尋找帶動經濟的新引擎,達成中國大陸朝向民富國強的願景」。而巴克萊資本(Barclays)總結其作法,提出「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一詞,其核心理念就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保就業、控通膨、防風險等六要點,其理論的三大支柱在於:⑴政府不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而是通過逐步縮減政府主導的投資行為結束財政刺激政策;⑵去槓桿化,以大幅削減債務,降低借貸與產出比;⑶推行結構性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具體而言,經濟升級版的關鍵在於推動經濟轉型與經濟升級,也就是把「改革紅利、內需潛力、創新動力」三者結合產生綜效,形成經濟升級與發展的新動力。

大陸市場「新紅利」

大陸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為實現二○二○年經建目標,需以每年平均七%的速度成長,其中,透過改革紅利、內需紅利、創新紅利等形成未來大陸發展的新動力,而知識紅利與轉型紅利也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潛力。

紅利一:改革紅利

大陸逐漸走向興盛的局面,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政策的促進,且徹底突破舊體制和舊機制,在新體制和新機制下,改善大陸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為人民社會發展帶來益處。二○一三年四月十三日,大陸企業家調查系統發布《經濟轉型與創新:認識、問題與對策:二○一三中國大陸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顯示:「九一‧八%的企業家認為改革開放將推動未來經濟發展,亦是中國大陸發展的最大紅利,並希冀政府透過不斷改革,如完善財稅體制和法治體系、深化收入分配、加快壟斷行業和行政管理體制、推進市場化等,以為企業創造良好經商環境」。

紅利二:內需紅利

隨著大陸的消費習慣逐漸改變、農村城鎮化加快改變人民生活方式,加上由世界工廠轉型世界市場,將帶來龐大消費潛能,促使累積多年的內需紅利被釋放出來。為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習李新政將改善消費政策。此外,大陸的服務業發展滯後,在GDP中所佔比重與其他同等水準的國家低一○%,因此習李將大力發展服務業,如開發和培育醫療、養老、文化、旅遊及資訊消費等,從而發揮人民消費所帶動的內需潛力。大陸政府已從主要依靠出口的發展方式進一步轉向擴大內需,而服務業的開放所帶來的內需紅利,將提供企業一個巨大的發展機會。

紅利三:轉型紅利

目前大陸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實現經濟轉型,轉為市場經濟。大陸的人口紅利逐漸喪失,未來經濟發展應靠轉型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力和勞動素質,否則經濟成長將出現停滯。由此可知,大陸的經濟發展勢必進入轉型階段,而不留戀原有的紅利。李克強曾表示:「應結合改革紅利、創新活力,以及內需潛力推動經濟轉型,有效提升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及質量和效益等,實現中國大陸經濟升級版」。藉由改革相關體制推進產業轉型,將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並為企業帶來轉型紅利,提升其競爭力。

紅利四:創新紅利

大陸正從製造大國轉向創新研發大國,亦即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以突破製造業大國所面臨的困境,並以全新的「智」時代引領大陸走向智慧技術的創新道路,進而為大陸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根據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策略,主要為加快轉變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方式及增強內生動力,並以不斷開創國家創新的發展方式,改變過去主要以要素驅動為發展重點,進而轉向透過技術進步提升生產效率的創新」,顯示大陸將從過度依賴人口紅利逐漸轉向強調創新紅利,提供企業發展持久動力。

紅利五:知識紅利

知識建設方面,大陸政府一九九○年的「二一一工程」,透過重點建設讓高等學校系統化;一九九八年的「九八五工程」則更進一步,重點支援高等學校,建設成世界一流和高水準的大學,並鼓勵與國際交流合作。此外,為推動協同創新和產學結合,二○一一年大陸推動「二○一一計畫」,打造大陸成為人才培育及高等學校與企業融合之發展陣地,藉此提升大陸軟實力。二○一二年,大陸教育部袁貴仁部長表示:「在高校、科研與企業合作之下,必須把知識條理化和規範化,豐富學科,亦在培養人才之下實現知識創新」。透過學校與企業之創新能力緊密結合,帶動大陸整體經商環境和創新實力。

台商佈局大陸「新謀略」

管理學巨擘杜拉克(Drucker)曾言:「企業只有兩種基本功能,即創新與行銷」,企業的目的不外乎創造客戶,而創新及行銷的相加就是創造價值,讓顧客獲得滿意。企業更應在環境變動快速的現代,致力結合創新與行銷,為自身注入活水,創造持久性的競爭優勢,贏得永續經營的新契機。台商佈局大陸,雖面臨工資上漲、環境惡化及城鄉差距大等問題,但在大陸推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及新型工業化等新四化下,大陸仍存龐大商機。此時台商更應展現其積極佈局大陸之企圖心,以謀略贏得商機。台商佈局大陸,十大謀略為「標準建立謀略」、「加盟連鎖謀略」、「專業設計謀略」、「自創品牌謀略」、「自建通路謀略」、「深耕物流謀略」、「精益製造謀略」、「兩岸整合謀略」、「異業聯盟謀略」及「轉軌文創謀略」。

面對大陸經濟新政,台商應跳脫傳統思維框架,必須有與時俱進的經營心態、自我升級的經營理念,精準掌握企業換軌的時機,進行核心競爭力的延展與擴張,方能基業長青、永續經營、可持續發展。習李新政主張打造「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強調「自主創新、自創品牌」的兩自戰略,台商應秉持「提早十年想,提前五年做」的未雨綢繆思維,才能夠在新一波西進商機中先佔卡位,取得先佔優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