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歷史在南京再一次的轉折《交流雜誌103年4月號第134期(歷史資料)》

   南京城內,中華民國政府軍整裝列隊,魚貫地穿越街道,撤往未知的南方。城裡的老百姓像往年一樣,張燈結彩地迎接新年的來到,渾然不知歷史的轉折已經在他們身邊悄悄溜過。這一天,是一九四九年二月。

 六十五年後,一樣的南京城,一樣是二月的春節時分,不一樣的是,南京老百姓這回迎接的不只是新年,也迎來了兩岸分治一甲子以來,重新踏上大陸土地的第一位中華民國部長級官員。歷史,在這裡再一次的轉折。

 長期被忽視的中華民國存在事實,隨著陸委會王郁琦主委的到訪,在大陸這塊土地上,獲得了彰顯。彷彿冬盡春來,冰凍的大地,有了一線生機。兩岸官方互動正常化的幼苗從凍土中探出頭來,兩岸關係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如同王主委在本期雜誌中所說,兩岸隔海分治已逾一甲子,許多複雜難題不可能透過一次訪問就獲得處理或解決,但這絕對是一個好的開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期銘傳大學楊開煌教授亦對「王張會」表示肯定。只是,在分析該次會面雙方的表述內容後,楊教授提醒,雖然雙方彼此尊重造就了這次歷史性的會面,但未來兩岸基本立場的差異帶來的政治互信基礎不穩固,仍有待兩岸雙方齊心克服。

 台灣大學包宗和教授則從「兩岸博弈」的角度解讀「王張會」。包教授認為,兩岸目前是處於「囚徒困境賽局」,雖然雙方都知道「相互合作」的好處大過「相互對抗」,但由於兩岸政治立場未變,兩岸仍陷入「如何與對方合作,但又要小心不被出賣」的困境當中,而「王張會」,則開啟了擺脫困境的契機。

 如果說,「王張會」是一種突破,那麼,「第二次兩岸協議成效與檢討會議」及「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就是一種奮進。「王張會」後,兩岸兩會再接再厲,先是舉行「第二次兩岸協議成效與檢討會議」,檢視兩岸十九項協議的執行情形,精益求精;緊接著「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接續舉行,簽署「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及「兩岸氣象合作」兩個攸關兩岸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協議,兩岸協議至此突破二十大關,累積至二十一個。

 海陸兩會更緊密的合作與作戰,是因應今年二月以來兩岸關係大突破的秘密武器。三月七日,陸委會張顯耀特任副主委接下海基會秘書長一職,正式宣告海陸聯合作戰的時代來臨。身兼海陸兩會要職的張副主委,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有許多的期許,對於海陸兩會分工合作有很多的期待,本期有幸刊登張副主委接任海基會秘書長後的第一篇專訪,歡迎讀者先睹為快。

 兩岸關係的持續推進,已成雙方政府的共識。大陸兩會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表達對兩岸關係更進一步的期待。不過,相較於兩岸關係,大陸人民更在乎習李新政能否為他們帶來更為廉明的施政。為了扭轉民眾對政府貪腐的印象,習李新政也善於利用大眾傳播工具,塑造勤政、廉政的形象,積極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不論是台灣名人上大陸央視開講、大陸新聞人員來台交流,還是快閃合唱給兩岸帶來的驚喜,「台灣價值」正以各種形式散播兩岸。當「台灣價值」不斷透過兩岸人民的交往影響大陸人民的思想行為,下一個歷史的轉折,或許就在你我的身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