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共高層打貪的現實與困境●文/金田夫《交流雜誌103年4月號第134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打貪腐一直是中共重要政治措施。前(二○一二)年十一月習近平在十八大接任中共總書記以來,到今年二月底,已有十八位副部(級)以上官員落馬。打貪造成中共官場大地震,也搏得部分民眾的稱讚,卻對中共建立法治社會沒有幫助。而打貪造成的影響,已在中共官僚系統凝結出新的問題。

老虎、蒼蠅一起打

 這波打貪,和中共前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習習相關。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四川省副省長郭永祥和湖北省政法委書記吳文永落馬是打高層貪官的開始,三者都和周永康有關;二月底被拉下馬的海南省副省長冀文林,是周永康的前秘書,中央維穩辦公室副主任。這波打貪,要說以周永康為核心,並不為過。

 胡錦濤在把位子交給習近平的十八大工作報告上稱:「腐敗問題解決不好,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習近平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也立刻向全黨發出警示:「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旋即,習宣稱,「老虎」(高官)、「蒼蠅」(基層官員)一起打。

 習近平上任之初,即推出「八項新規」,向貪腐宣戰。習首先去廣東視察軍隊,接著要求整治軍車車牌濫發和軍隊豪車。二○一三年年初開始,中共中央提出嚴禁節日公款送月餅、公款吃喝,嚴禁提供高檔菜餚、嚴禁各級黨政機關公款購買、印製、郵寄、贈送賀年卡、年曆等。

 解放軍方面,提出「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包括「禁酒令」在內,解放軍全面清查「基本建設項目和房地產」,從嚴控制樓堂館所建設,清理不合理住房。

 到下半年,規定得更為細緻,連杭州西湖畔的高檔會所,都一一要求關門。

 這些規定具體而細緻,旨在端正官員,表面上,似乎讓民眾一下子感受到官場文化的變化,挽回黨的面子,同時開展清廉作風。

 除了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規定,習近平任用鐵面著稱、紅二代背景的副總理王岐山為中紀委書記,隨即派出八個「中央巡視組」,既「明察」,也「暗訪」,一改過去常任的「鐵帽子」組長。此外,習的反腐措施還包括:力求「部署低調,迅速出手」;向社會公布「中央紀委監察部」監察員名單;推出「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修正規定「裸官不得提拔」;幹部升遷試行「財產申報公布」等。

 去年十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習近平設立且親自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設六個「改革小組」,其中一個是「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這意謂著,習近平將重組反腐體制,已經把「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提高和經濟、社會、文化並列,擬從行政、司法、金融體制、甚至政治體制等切入,重建「反腐體制」。

 甚至,設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鼓勵民眾上網檢舉。

各地官員 上演親民秀

 配合這些反腐措施的,是習近平推動要走「黨的群眾路線」,要求省委書記、省長等幹部走基層,從河北省的「民主生活學習會」開始,習近平要求廳級以上幹部,要彼此批判和自我批判政績。

 於是,各省領導紛紛上演親民秀,以示清廉。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只留了一處辦公地點;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八次去磚壁村調研;青海省委書記駱惠寧聽了大學生煩心事;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深入剖析會議多、文件多、應酬多問題。

 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要求學習焦裕祿(中共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去農村栽紅薯、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則到民家去做麵條,幾乎各省都強調「和民眾在一起」,一改過去官員高高在上的姿態。

 「反貪腐」的最高潮,應是審判周永康。二月底,一天一個貪官,而且幾乎都是和周永康有關,「大老虎」呼之欲出。審判周永康會是習打貪腐的高潮。

打貪的負面效應

「親民秀」的最高潮,則是習近平走進北京老字號的慶豐包子鋪,自己排隊、自己買包子,以及巡視南鑼鼓巷民居。

首先,受影響的是大陸的服務業。在「八項新規後」,公款吃喝沒了、不准去風景名勝開會、不准開沒必要的論壇,大陸星級飯店、會展事業和高檔餐飲業全面重挫;不准送月餅、送禮卡和年節禮品,食品業和精品業重挫;禁酒令和禁菸令後,白酒售價直線滑落,股價大跌,菸廠收入大受影響。取而代之的是私人會所和更隱蔽的高檔家宴。受影響的,還有裝潢等大批服務業。

 更嚴重的是官場文化。因中共中央反腐措施一波大過一波,官員過去因地方政府投資、寬鬆信貸、貨幣政策產生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沒了,尤其是「貪腐」重災區的地方開發項目,主管官員過去和「有背景商業人士」之間的堅強利益鏈暫時隱匿。呈現在官場的就是普遍的怠工。

 據台商表示,最明顯的就是官員的不作為。從「拿錢辦事」轉變為「不拿錢,也不辦事」。既然中央廉政措施要求嚴厲,地方官員就完全照章辦事,一點也不放鬆或變通,經常一件案子拖了許久就是不辦。美其名為廉政反腐,其實就是對反腐持觀望,消極怠工。

 其次,是官員之間原先透過利益鏈彼此的信任與合作被打破,彼此進一步加強鬥爭和算計,中共內部派系進一步快速整合。

 第三,打貪腐已讓中共自身受到重大傷害。不管是周永康案或是十八個落馬的副部級以上官員,都涉及嚴重的貪腐,金額都是天文數字,老百姓驚覺這些高幹生活腐化,黑金結合,權貴資本主義橫行,時間大多長達十年以上,嚴重挫傷對中共的公信力。

 同時,這也對中共要再進行行政體制改革和人事體制改革不利。一方面嚴打貪腐,一方面高舉改革旗幟,很難讓關係網盤根錯節的官僚體系真正發揮動能。

 最嚴重的是,中共打貪腐,違反法律基本程序,用運動式的方法,對官員實施「最快速」的法律制裁。法院、檢察院和公安部門之間的權力可以說沒有任何制約。很顯然,「打老虎」和「蒼蠅、老虎一起打」的對象不同。相似的是「選擇性執法」,並不是所有腐敗的官員都能一起打。民眾仍懷疑有的腐敗者因為官位太大,就打不了?

 就以「雙規」的程序合法性而言,受到普遍質疑。中共法律規定,只有司法機關有權依照嚴格的法律程序才能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否則就是私設公堂,侵犯公民權利。然而,中共對官員、公務員的調查,一般是由紀委部門先期進行「雙規」,再移交司法機關,完全不符合法治的基本精神。

外部監督仍是貪腐的治本之道

 對於官方大動作「打老虎」懲治腐敗的意義,以及它對法治建設起的作用,其實未必有設想的那麼大。從民意上講,「打老虎」肯定會受到很多支持,但腐敗問題的治本之策,還是新聞自由、司法獨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權力可以切實有效的監督,以及官員的財產申報。而這部分,目前沒有看到任何進展。

 在中共仍堅持「一黨專政」原則下,去年實施「七不講」、「十不准」,不許談憲政,也不能談普世價值。如要真正「司法獨立」,中共領導層的一些觀念需要轉型。當然這個過程中,社會各層面要做出許多艱苦的努力。

 習近平打貪腐仍然依靠的是共產黨自身的監督,而非來自民間、媒體和獨立的司法。換言之,依然是靠「人」,而不是「制度反腐」或「法治反腐」。大陸社會真正有法治建設,真正把官員的「權力關進籠子裡」,還遙遙無期。

 作家王朔曾說:「中國大陸缺的不是發展的高速,高度,高大,而是監督。缺的不是控制,維穩,管制,而是自由。缺的不是強大,崛起,和諧,而是民主。缺的不是規劃,開會,承諾,而是人權。缺的不是打貪,掃黃,抓賭,而是法治。缺的不是總數總量,而是民富。缺的不是及時重視而是問責!」恰恰說明了當前大陸打貪腐的處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