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真相終會撥雲見日《交流雜誌103年6月號第135期(歷史資料)》

    今年的春天,很不一樣。沒有春回大地的雀躍,也沒有萬象更新的期待,台灣的街頭上,反而多了許多躁動與不安。年輕的學子們,憂慮台灣的前景與自己的未來,帶著象徵「照亮黑箱」的太陽花,走上街頭,要求真相。
 馬路的另一頭,行政機關裡,憂心事實被激情掩蓋的公務員們,鎮日伏案思考對策,甚至走入人群,努力宣講,想盡辦法向民眾傳遞真相。
 雙方都希望真相可以攤在陽光下供人檢視,但是,所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三一八學運,給政府敲了一記響鐘。當政府在實體世界努力與民眾溝通,卻沒發現,謠言早已以等比級數的速度,迅速在虛擬世界裡蔓延開來。真相,已淹沒在網路世界的謠言中,事實,正被以訛傳訛所扭曲。要力挽狂瀾,政府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五、六月的梅雨,正好幫助我們沉澱街頭的激情,理性看待服貿協議。《交流》雜誌六月號特別從海量的坊間謠言中,找出民眾的十大憂慮,以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抽絲剝繭,幫助民眾看清真相。
 真相是什麼?真相就是,服貿協議簽署後,不會有大陸勞工來台搶走你我的工作;真相就是,大陸人民不可能透過服貿協議申請來台變成台灣居民,更不可能取得身分證及投票權;真相就是,陸資來台仍要經過政府審核,不是毫無把關通通放行;真相就是,政府早在二○○九年六月開放一百六十一項大陸服務業來台,至今並未見到陸資企業大舉攻台;真相就是,服貿協議不適用政府採購,公共建設不可能被陸資把持;真相就是,服貿協議生效後並非鐵板一塊,如果造成負面影響一方可喊卡…最最重要的真相是,台灣人民其實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強!
 有實力的人民,要的是機會,而不是保護。拆除與大陸的貿易壁壘,在大陸廣大的市場上實現與世界各國的公平競爭,是政府全球經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機會不等人。當服貿協議受阻之際,中韓FTA卻即將完成簽署。政府急切的心情,全寫在海基會張顯耀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臉上。
 「兩岸協商不能停,更不能斷」,本期張顯耀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罕見地接受媒體專訪,大聲呼籲兩岸協議處理及監督法制化工作進行的同時,兩岸協商亦應持續,不能中斷;甫卸下海基會秘書長職務的高孔廉先生,亦表達對反服貿協議學運後兩岸走向的擔憂。海基會前後兩任秘書長對兩岸未來的憂心,不能不予以重視。
 海峽的另一端,服貿協議爭議亦讓北京當局不得不重新思考對台工作思路。從博鰲蕭李會上李克強的發言可以看出,推動兩岸經濟合作仍是大陸一貫政策,但就如國台辦張志軍主任所說,大陸需要「更加了解基層民眾及中小企業的想法」。台灣活躍的公民運動,反而成了大陸學習及理解台灣民意的活教材。
 隨著中共高層頻繁出訪,陸續與大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同時進行外匯市場改革,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大陸的綜合實力益發壯大。這個與台灣僅海峽之隔的強鄰,台灣更應理性面對。或許就如本期中華經濟研究院李淳副執行長所說,「台灣應更強大,安全才能確保」。究竟是藉這個強鄰一同發展,還是拒絕這個鄰居,自外於全球經貿體系,才能使台灣更加強大?相信很多人已經有了答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