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張顯耀談服貿協議爭議:兩岸制度化協商不能停,更不能斷●口述/張顯耀(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整理/李仲維(經濟日報記者)《交流雜誌103年6月號第135期(歷史資料)》

 服貿爭議餘波盪漾,在朝野對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達成共識後,雙方角力的戰場從街頭,轉進了立法院。甫接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陸委會張顯耀副主委深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對未來兩岸協商影響重大,尤其民間所提的「兩國論」版本將嚴重傷害兩岸對話的基礎─「九二共識」,兩岸制度化協商將無以為繼,衝擊二○○八年以來兩岸所努力建構的兩岸和平穩定架構。為了向台灣民眾傳達他最深切的憂心,極少接受媒體訪問的張顯耀走到幕前,以海基會秘書長的身分,對服貿爭議侃侃而談,言語間,不時透露著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急切心情。「兩岸制度化協商不能停,更不能斷」,正當朝野在立法院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內容進行攻防時,張顯耀發出最懇切的呼籲。以下為專訪紀要:

 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是二○○八年至今,兩岸互動、協商、簽訂協議最重要的機制,至今已簽署二十一項協議,十八項協議生效,除了服貿協議外,還有今年二月二十七日第十次高層會談簽署的地震監測及氣象合作兩項協議尚未生效。

兩岸制度化協商,未受學運影響

 對於學運是否對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造成衝擊的問題,我認為,這個機制的建構,目的在解決兩岸現存的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類交流的問題,所以學運發生至今,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包括ECFA後續談判、爭端解決機制、貨貿協議的業務溝通、小兩會有關增加自由行試點城市的溝通等,並沒有受到學運或反服貿的衝擊和影響。

 兩岸制度性協商沒有受到學運影響的另一個因素是,兩岸協商是以「九二共識」作為對話的基礎,而「九二共識」並沒有在近來的風波中遭到影響或破壞;至於服貿協議近來被各界高度放大檢視,參與學運的學生和社會各界確實對服貿協議還有不少疑慮,這也引發我們思考未來兩岸簽署的協議,有必要更強化與國會、社會各界及相關產業界的對話溝通,否則,兩岸簽署的協議若沒有強而有力的民意基礎支持,後續的生效和執行自然容易受到影響與干擾。

服貿協議後續發展,世界都在看

 服貿協議的後續發展,不只大陸在關注,準備或正在與台灣洽商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合作協議(ECA)的國家也都在高度關注,關注的面向包括如果台灣對外談判簽訂的協議無法生效,甚至輕易就要重啟談判,會有很多國家懷疑台灣推動貿易自由化的決心到底有多少?而這也的確會傷害台灣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的進程。有人或許會問,難道跟北京簽服貿協議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認為這不僅僅是服貿協議而已,而是台灣整體對外簽署協議的效力、公信力的問題。

 舉例來說,很多台灣企業界朋友現在對服貿協議延宕感到焦慮,因為韓國現在正與北京商談自由貿易協定,其中就包括貨貿和服貿協議,韓國要求比照台灣在兩岸服貿協議中獲得的待遇與條件,香港也是如此,而且香港在去年九月就已經拿到和台灣一樣的條件待遇。對北京而言,大陸是世界大國,也要推動貿易自由化,同時要參加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和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如果對台灣條件這麼好的服貿協議都沒辦法通過,當然會影響未來的協商談判。

台灣有服貿協議優勢, 讓韓國緊張

 有人或許會問,難道服貿協議真的這麼重要?我認為當然重要,第一、大陸現在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對象,也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第二大的進口來源地、最大的投資地、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過去台商赴大陸投資都是以傳統製造業為主,而且以出口為導向,但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成長趨緩,大陸為了支撐高經濟成長率,開始將出口導向轉為擴大內需市場,這是經濟上的一個重大調整。

 此外,「十二五規劃」中,大陸也開始把製造業轉向為以服務業為主,帶動經濟成長。過去大陸GDP成長只有四○%靠服務業,未來將往上調,在大陸重點發展服務業的情況下,台灣應該利用此機會,以台灣服務業的優勢進軍大陸市場,以經營大陸內需市場帶動台灣經濟成長。台灣服務業此時進入大陸市場也是最好的時機點,因為我們起步早,品質也比較好,有相對的競爭優勢,在服貿協議的加持下,台灣可以趕快進入大陸市場,享有相對的競爭優勢,而這也正是韓國緊張的地方。

 除此之外,兩岸協商中的貨品貿易協議也很重要,韓國三年前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出口到美國的面板、紡織、石化業等,享有零關稅待遇,而台灣則要付出七%以上的關稅,光是這三個產業,台灣就損失高達三十三億美金,相當於一千億新台幣,而這七%到九%的關稅,其實就是台灣製造業出口的利潤所在,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如何與韓國及其它國家競爭?

 美方雖然沒有對服貿風波有正式表態,但對於學運造成的紛擾,美方有不同的聲音出來,基本上希望台灣要更加認真面對世界貿易自由化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美國自己在全球佈局的商業利益。

不能只從政治角度, 窄視服貿協議

 服貿協議雖然是兩岸簽的協議,但並不只涉及兩岸的問題,二○○二年兩岸相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當時兩岸入會有入會議定書,其中就有關於服務貿易的承諾,我們當時就已經承諾對於世貿組織,尤其是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會員國,要開放服務業市場。當時是民進黨執政時期,我們已經承諾不會用政治性的理由和歧視性障礙去限制包括大陸在內的會員國。

 如果服貿協議因為政治因素、設下歧視性障礙,或中止廢除已經簽署的協議,世界貿易組織會如何看待台灣推動貿易自由化的決心?這是很嚴重的事,更嚴重的是TiSA(服務貿易協定),有二十幾個國家要相互開放更高門檻的服務業,而台灣正是發起人之一,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個月訪歐時,歐盟已經同意接受大陸加入TiSA。換句話說,台灣在TiSA承諾開放的服務業門檻,比兩岸服貿協議還要高,因此在台灣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問題上,不能只從國內政治紛擾的角度,窄視看待服貿協議。

 因此我認為應該以更高的戰略層次來看待服貿協議,因為這關係台灣未來的生存問題、安全問題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很多民進黨的朋友和學者專家,其實早在二○○二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都已經知道這些問題,但現在一些人主張和過去講的不一樣,我覺得很詫異。當然,兩岸情況是特殊的,大陸也是台灣在不安全感上最重要的來源,但談到台灣對外經貿發展,面向全世界時,我們必須面對已經做過的承諾,國際社會也在看。

兩岸制度化協商不能停, 更不能斷

 對政府而言,如何加強與國會和社會各界的溝通對話,是刻不容緩的事,但同時也應該讓民眾瞭解事實。服貿協議對年輕學生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很重要,經過溝通對話,應該要讓學生多瞭解服貿協議對台灣下一代的重要性。

 至於服貿協議如果遲遲未能通過,兩岸高層會談是否還要召開、是否還要繼續簽署協議的問題,我認為,從馬總統的指示就可以看出政府的態度,馬總統希望立法和審議能夠同時並進,立法指的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工作,審議指的是服貿協議的審議工作。深入解讀,即是指兩岸制度化協商不能停,也不能斷,更不能影響已經在進行的磋商工作,希望立法院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工作,兩岸制度化協商也同時並行。

兩岸監督條例 對兩岸政策影響重大

 不容諱言,這次學運對兩岸政策造成影響,政府決定擬定兩岸協議監督處理條例草案,也是在回應各界的意見。目前朝野對兩岸協議監督也已經建立共識要積極推動,這將對未來的兩岸談判及互動造成影響,至於影響如何,將視立法院最後完成三讀的版本內容而定。

 一些在野人士主張「先立法、後審查」,即先立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然後把所有兩岸已經簽署生效的協議,再送交監督條例審查,也就是把過去十八項生效執行的兩岸協議重新走過一遍,造成的狀況將是兩岸航班停飛、陸客不再來台、台商投資保障權益喊卡、兩岸交流一切暫停,對於兩岸關係的衝擊,何只用災難兩字來形容。

 我認為法律不僅不應該溯及既往,在處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時,應該以國家整體利益為重,回到制度面來處理。以我過去在立法院這麼多年的經驗,也從未見到後法推翻前法,法律溯及既往的狀況。

 民間版兩岸監督條例草案設有懲罰條款,談判協商人員若有損害我國主權者,將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對此,基於職責所在,本人未來若有機會仍會上桌談判,為台灣爭取權益。但若通過這個版本,相信任何談判代表都無法順利完成談判,因為談判者的立場、底線、策略、計畫全都公告於世,很難去談判,全世界沒有這樣的談判機制,同時也會影響參與談判的各部會官員的意願與士氣,更重要的是,我的談判對手會怎麼看這個問題?我們還談得下去嗎?

兩國論若入法, 兩岸協商無以為繼

 除此之外,如果按照在野黨提出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版本,將兩國論入法,等於全面推翻兩岸自二○○八年以來的協商基礎「九二共識」,摧毀兩岸對話的基礎,兩岸制度化協商將立即受到衝擊,馬上就會面臨無以為繼的情況,兩岸關係甚至會立刻轉變為緊張和對立,這是我們所憂慮的。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先生曾提出「憲法各表」的主張,相信他也著眼憲法是朝野的共識、兩岸要有對話的基礎;而民間版的監督條例草案,完全推翻憲法架構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導致我國兩岸政策的法律基礎消失,這會是災難性的結果,不僅兩岸簽不成協議,政府的兩岸政策也會全面崩盤,自然是政府所不樂見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