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博鰲蕭李會:擱置服貿協議爭議 擴大兩岸經濟合作●文/曾秋英《交流雜誌103年6月號第135期(歷史資料)》

三月下旬以來,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的爭議持續延燒。反服貿協議衍生的太陽花學運,不僅為台灣政界投下震撼彈,對於台灣社會,尤其是兩岸經濟合作更是帶來巨大衝擊。學運在歷經二十多天後,宣布在四月十日晚間六點退場,暫時劃上休止符,但服貿協議乃至於兩岸後續ECFA協議該何去何從,不但仍是未知數,且藍綠政黨之間的拉鋸仍在持續。

 值此敏感時分,前副總統蕭萬長在四月九日以兩岸市場共同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的身分,率領台灣代表團出席在海南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二○一四年年會」,並於四月十日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對於這次兩岸高層人士的重要會面,大陸是否會對反服貿爭議做出表態,甚或調整兩岸政策方針,都成為「蕭李會」之前,外界關注的焦點。

蕭李會 蕭未提服貿爭議

 事實上,在蕭李會登場前,兩岸市場共同基金會執行長陳德昇就透露,在公開場合不會主動提及反服貿協議爭議與台灣學運,而是更多的以兩岸產業合作及區域經濟整合方向為主。但不排除在私下見面時,雙方可能就服貿協議爭議引發的兩岸政策反思,有進一步的溝通討論。

 「蕭李會」四月十日下午在海南博鰲國賓館正式登場。除了蕭萬長外,還包括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等多位台灣企業界人士出席。

 蕭萬長在「蕭李會」會後記者會上透露,和李克強見面時,並未提到台灣反服貿協議爭議,並且避重就輕回答「因此不了解李克強對此的想法」。他並強調,博鰲論壇談的是區域經濟整合,他也提出希望台灣不要被邊緣化的想法。

 蕭萬長在與李克強見面時表示,兩岸經貿是兩岸政治互信和社會信任的基礎,也唯有雙方產業能體現優勢互補,發揮市場機能和落實法制保障,才能實現兩岸經濟的永續發展。

 蕭萬長表示,受到國際情勢和兩岸各自內部變化的影響,當前兩岸交流與合作,也面臨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必須加以克服。其中,台灣內部最關注的主要在三方面:一是兩岸經貿由「互補大於競爭」變成「競爭大於互補」;二是兩岸各種制度與管理差異造成台商進入大陸市場的重大災難;三是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急迫性及遭遇到的困難。

蕭萬長:兩岸應增互補 降競爭

 有鑑於此,蕭萬長對李克強表示,兩岸需從三大面向突破合作瓶頸。首先是積極推動兩岸經濟戰略對話及政策協調,希望透過雙方經濟戰略的共同探討及政策協調,增強互補性,降低競爭性,在各個領域及產業形成新的合作模式,體現真正互利雙贏的兩岸經濟合作。

 蕭萬長提出,雙方可以透過兩岸企業家峰會,試圖在民間企業合作平台上做出努力。不過他也強調這仍有賴雙方主事者在政策上全力支持,才能做出更多更廣泛的成果。

 其二,積極建構合作型的兩岸自由貿易關係。蕭萬長稱,兩岸企業與經濟規模差距甚大,產業特性和發展程度也有極大不同,台灣對大陸又存在長期人才與資本的赤字,因此許多台灣民眾和中小企業,對兩岸未來經貿關係存有疑慮。為降低這樣的疑慮,蕭萬長提出,未來應逐步建構具備兩岸特色的自由貿易區,透過各種合作機制的建立,降低可能的負面衝擊,提升正面效益,共同塑造兩岸經貿願景。

 第三,積極面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問題,化解台灣經濟遭到邊緣化的疑慮。雙方應積極探討兩岸合作和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銜接機制,打造台灣參與RCEP和TPP的路徑圖,化解台灣經濟邊緣化的疑慮,為兩岸創造互利雙贏,也是兩岸關係能否再上層樓的重要契機。

李克強: 經濟上願對台灣優先開放

 李克強與蕭萬長見面時則明確指出,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值得加倍珍惜。他雖未提到台灣的反服貿協議運動,但話語間十分肯定多年來兩岸共同攜手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和挑戰取得的兩岸關係發展成果,也表露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的高度重視。

 李克強指出,只要堅持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良性互動,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李克強以兩岸一家的角度,強調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實現經濟一體化,共創雙贏,造福兩岸廣大民眾。

 李克強並闡明,兩岸經濟合作正面臨重要轉捩點。他表示,願意與台灣民眾分享大陸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照顧台灣民眾的利益,在對外開放的時候先一步對台灣開放,或者對台灣開放的幅度更大一些,促進兩岸經濟融合與共同發展。

 面對蕭萬長提到台灣希望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問題,李克強正面回應,兩岸進一步擴大經濟合作,促進經濟融合,有利於為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他並稱,兩岸深化經濟合作,既有利於兩岸擴大互利雙贏,也有利於台灣經濟進一步走出去,在兩岸經濟融合中不斷提高自身實力,以更強的競爭力走向國際經濟舞台,實現更好的發展。

強化區域經濟整合 大陸加速推動

 事實上,強化區域經濟整合,已經成為大陸積極的政策方針。在「蕭李會」登場的當天早上,李克強在博鰲論壇開幕式上以「共同開創亞洲發展新未來」為題,強調大陸推動區域經濟整合的決心。

 李克強在演講時表示,過去十多年,亞洲區域內貿易規模從一兆美元擴大到三兆美元,佔區域內各國貿易總量的比例從三○%上升到五○%,但這樣的比例與歐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李克強稱,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所在,應齊心協力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提升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水準。

 他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東亞地區參與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談判,也是既有成熟自貿區的整合。RCEP具有較強的包容性,符合亞洲產業結構、經濟模式和社會傳統實際,採取循序漸進方式,兼顧不同成員國的發展水準。

 李克強表示,希望與其他成員國一起積極推動談判進程,期盼RCEP在二○一五年能夠達成協議,明確點出時間表。除了加快RCEP時間表,面對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李克強則持開放態度,只要有利於世界貿易的發展,有利於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大陸樂見其成。

 他表示,可考慮啟動亞太自貿區(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實現亞太地區貿易投資利益最大化,並強調RCEP和TPP應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補充,二者可以並行不悖、相互促進。李克強之意,就是透過大陸主導的RCEP,與美國的TPP相抗衡,以避免自身被隔絕在區域經濟合作之外。

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台灣準備好了嗎?

 從蕭萬長提出的三點建議,不但反映出兩岸在深化經濟合作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制度性合作,強化彼此對話和協調,才能讓各種經濟政策能夠不斷適應現實變化,使兩岸經濟合作產生更大的加乘效果,穩步前進。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前台灣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尤其在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區域經濟整合不斷加快的大潮流,台灣能否參與其中並避免被邊緣化,也是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道關口。

 面對大陸提出希望RCEP可在二○一五年達成協議,只剩一年多的時間,蕭萬長在會後記者會上,也坦言他的憂心。蕭萬長說,RCEP的成員國都是台灣主要的貿易對象,據統計,RCEP國家與台灣往來的貿易額,佔台灣GDP的五八%。若是明年底談完,後年開始零關稅正式生效,而台灣又未能加入,則台灣將面臨嚴重的邊緣化。蕭萬長憂心忡忡表示,「時間並未站在台灣這邊」,我們必須努力爭取加入。

 不過蕭萬長也說,多年來他在國外各個場合不斷為台灣發聲,強調台灣希望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意願,但必須要自問「國人究竟準備好了沒有?」這包括心理上和作為上的準備。

 蕭萬長稱,國人的行動往往展示出來是負面的,也讓國際間質疑台灣欲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的決心。他去年參加APEC會議時,就有不少人問他,台灣要加入RCEP,「are you ready?」蕭萬長強調,若是還沒做好準備就想要加入RCEP,「是不切實際的」,也透露出台灣想要參與區域經濟體,不論政府或民眾,仍須拿出破釜沈舟的決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