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外匯市場改革 牽動全球金融市場●文/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交流雜誌103年6月號第135期(歷史資料)》

不可諱言,大陸自二○○九年七月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至今,人民幣國際化已有相當的進展。但人民幣自年初以來一反升值常態地持續貶值,引發市場議論紛紛。雖眾說紛紜,泰半認為是大陸人行那隻看得見的手介入之故,同時也讓大陸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受到全球的關注。

國際化的貨幣是可以跨越國境在全球充當價值儲存、交易媒介和計價單位的國際貨幣。實現貨幣國際化的國家可以消除匯率風險、提高企業融資效率及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從而擴大金融產業、推動金融中心建設等優勢。而對先進國家而言,匯率自由化及利率市場化是其資本市場走向開放的必經之路。近年來大陸更積極推動外匯市場改革,促進人民幣國際化;而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改革步調也讓全球金融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

人民幣國際化指日可待

大陸推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始於周邊化,再區域化,最後是國際化,亦即先讓人民幣作為區域流通及貿易結算計價的貨幣,再逐步開放金融體系,包括建立外匯借貸、人民幣清算及人民幣債券等市場,提升人民幣的貨幣交易和儲備功能。其實務上的最新進展可由下列幾方面來說明: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金額快速成長

近年來,人民幣通過跨境貿易、貨幣互換實現了跨境使用,境外流通規模已不斷地增加。據統計,大陸於二○○九年七月開始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五個城市的三六五家企業,實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二○一○年六月,試點地區由五個城市擴大至二十個省、市、區;境外區域則由香港、澳門、東協擴展至全球。截至二○一二年十二月底,結算試點擴展至六七七二四家。另在大陸對外貿易與投資中,大陸出口商品近五○%、進口商品約三○%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二○一二年大陸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出口貿易額較二○○九年增長近六倍,佔進出口貿易總額的一二%。二○一三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的結算更快速累計為五‧一六兆人民幣。

與多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大陸在清邁倡議後,陸續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冰島、新加坡等八個國家或地區貨幣當局簽署本幣互換協議(Currency Swap,亦稱換匯),在一定額度內互相提供本國貨幣。自二○○八年末以來,大陸已與二十三個國家及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接受人民幣來進行雙邊貿易結算,並對人民幣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匯豐銀行的最新研究報告預測,到二○一五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將達兩兆美元,約佔大陸進出口總額一五%,屆時人民幣將成為繼美元、歐元後的第三大世界結算貨幣。

持續啟動匯率改革

為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人民銀行自二○○五年起重啟匯改(見表),截至二○一三年七月已累計升值逾三四%。目前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浮動區間,從○‧五%增至二%,這意謂人民幣匯改和國際化戰略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時間(西元)匯改內容
1949~1952單一浮動匯率制
1953~1972單一固定匯率制
1973~1980採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
1981~1984雙重匯率制(官方匯率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
1985~1993匯率雙軌制(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
1994~2005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2005/7~啟動匯改機制(一個貨幣籃),不再與美元掛鉤
2007放寬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浮動區間,從0.3%增至0.5%
2008/7~2010/6重新採釘住美元制度
2010/6  重啟匯改,繼續按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
2012/4放寬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浮動區間,從0.5%增至1%
2014/3放寬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浮動區間,從1%增至2%


以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國家
愈來愈多

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以人民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並加入外匯儲備,以穩定匯率。如:日本於二○一二年三月購入六五○億人民幣大陸國債(相當於一○三億美元或八四五○億日元),這是人民幣首次成為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此外,尼日則是第一個將人民幣列入儲備貨幣的非洲國家。其他還有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最近兩年對人民幣的需求均大幅增長,這些國家也都在準備與大陸建立貨幣互換關係(英已簽署),雖人民幣佔全球準備貨幣的比例不及一%,但卻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啟動上海自貿區擴大人民幣市場化

上海自貿區啟動後將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國際及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台。無疑地,二○一五年,上海將能夠確立成為全球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與清算中心地位;二○二○年,亦可能實現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以達成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

近期人民幣貶值係為國際化熱身

人民幣即期匯率跌破眾人眼鏡,自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收盤價的六‧○五四○高點,到今年四月底的六‧二四八○低點,不僅創下十八個月以來的新低點,人民幣也已貶值了一九四○個基點,貶幅達三‧二○%。究竟,這波人民幣貶值的真正原因為何?對大陸經濟及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那些衝擊?頗值探討。

人民幣的貶值猶如去年「錢荒事件」的翻版,但筆者認為可由二個面向來解釋。一是非經濟面的因素,就是中國人民銀行那隻「看得見的手」干預。目的之一是要打擊押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短線套利者,因為這些投機者習以為常地運用借出(放空)低利貨幣,去買(做多)高利貨幣,進行槓桿操作來套利,破壞市場機能。另一目的是人行想藉由擴大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波動區間,以早日實現國際化的目標。若由經濟面因素來觀察,大陸近年來的出口貿易額下降,也直接影響了匯率走貶,藉由貶值有助於出口的改善;再者是人民幣走貶後,不動產市場投資者可能會退出市場。同時,海外湧入大陸房地產的資金也會流出大陸,加速人民幣貶值速度,而美國QE逐步退場,資金回流到美國亦難辭其咎。

此波人民幣重貶衝擊大陸,台灣是否會連帶受到波及?對大陸經濟而言,人民幣若中長期走貶,則對外經濟及經濟政策的影響與衝擊應該是不小,理由是進口成本增加及影響投資信心,最終打擊經濟。進一步言之,大陸有五○%的原油依靠進口,油價上升必然會帶動物價上漲,也增加企業成本,進而影響產出及民眾的消費意願。另一方面,不動產資金的退潮,住房銷售與價格一旦下降,其融資成本亦會上升,提高了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率,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無獨有偶,近期大陸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及匯豐大陸製造業PMI數字均不理想,顯示其製造業有萎縮現象,更加深了人民幣的悲觀預期。

大陸外匯市場改革
牽動全球金融市場

大陸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經濟成長,進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存底也已超過三兆美元,穩居世界第一,這使得人民幣的匯率變動與國際化對世界經濟與金融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對台灣而言,兩岸的貿易與投資關係在ECFA簽訂後更為緊密,加上國銀的人民幣存款已破二五○○億,因此,人民幣的匯率變動與國際化對台灣金融市場與金融穩定的影響將較其他國家為甚。

人民幣今年來的雙向波動,強力考驗全球金融市場的因應。大陸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預估在二○三九年時,創造出三個歐元區的經濟規模,勢將推動人民幣持續走強,其他市場也需要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屆時,人民幣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之一,中國人民銀行將無可避免成為全球最主要且關鍵的銀行。

貨幣國際化
取決於國家經濟實力

綜合言之,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將持續發展,跨境人民幣結算量亦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隨著開放個人參與外匯交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將愈來愈市場化。

然而,由於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廣泛而複雜的進程,基於風險考量,大陸目前心態是樂觀中帶著幾分審慎。儘管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前景可期,但欲其全面國際化,和美元一樣具備貨幣計價單位主動權仍需要時間。整體而言,經濟實力壯大才是一個國家的貨幣邁向國際化的基礎與動力,人民幣能否成為一種國際化貨幣,關鍵取決於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並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體系,完善金融監管機制,這也是大陸當前最需專注與深化改革的問題。大陸現階段經濟增長放緩及內需疲弱,唯有雙率(匯率及利率)同時並進,改革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大陸金融市場也才能與國際市場接軌,進而邁向新的里程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