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新元素 新力量 新願景《交流雜誌103年8月號第136期(歷史資料)》

一場學運,將兩岸關係推入新的發展階段。

 過去只活躍於網路世界的年輕世代,因著三一八學運,開始轉向實體空間,積極站上抬面為自己發聲,爭取社會各界的重視與認同。兩岸自開放交流以來,陸續有台商、台生、陸配、陸生等各種元素加入,而學運後,年輕世代正式成為影響兩岸關係的一股新力量。

 另一方面,外界一度認為可能因為學運受阻的兩岸事務主管機關首長互訪,在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六月下旬回訪台灣後,正式走向常態化。兩岸官方建立的溝通聯繫機制,已成為繼年輕世代後,另一個加入兩岸關係的新元素。

 一個代表民間社會,另一個代表官方機制,這兩個新元素的加入,將使兩岸關係交織出什麼樣的面貌?將對兩岸關係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官方與民間並非對立,而是相互幫補與提升。學運不應是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絆腳石,它應是幫助兩岸關係健全發展的機會窗。三一八學運使大陸國台辦張志軍主任訪台焦點轉向「三中一青」,與基層民眾面對面接觸,傾聽台灣多元聲音;學運也使政府正視民間對於兩岸協商透明化及協議監督法制化的訴求,提出條例草案,強化與國會事前的溝通、提升公民的參與、落實國會事後的監督,並建構嚴謹的國安審查機制,使兩岸關係發展更加全面、有序、可持續。本期台灣競爭力論壇彭錦鵬理事長特別指出,學運後的一項民調證明了學運並不能影響兩岸交流的態勢,兩岸持續開放交流才是大多數的民意所趨。

 年輕世代所影響的不僅只有政治社會層面,經濟層面的影響也日益突出。生長在網路時代的兩岸年輕人,善於利用行動裝置上網購物,於是帶動對行動支付的需求,行動支付因此蘊藏著驚人的龐大商機。大陸的行動支付成長率冠居全球,反觀台灣,誠如本期台大經濟系林建甫教授所說,「台灣這方面的法規不足,業務受限,延滯了整個產業發展的速度。」為了急起直追,政府已制定專法,就等法案通過,為兩岸的跨境交易補上關鍵的一塊。

 自由便利的環境,是活絡國內經濟、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的基本要件。有鑑於部分國人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誤解,本期邀請到淡江財金系李沃牆教授為讀者釋疑。台灣作為小型的開放型經濟體,「走出去」與「迎進來」同樣重要,正確認識自由經濟示範區,就是正確理解台灣的處境。

 隨著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人才在兩岸間的移動本是市場機制選擇下的結果。然而,如果涉及有策略的大規模挖角,將可能加劇兩岸產業的競爭,不利兩岸關係的發展。本期有幸邀請到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杜紫宸主任為兩岸的人才競逐現況把脈,其觀察到的現象及提出的解方,都值得企業及政府深思。

 兩岸關係雖然因為新元素的加入而有了新的發展,但舊的元素卻持續在默默地發揮影響力。本期交流副刊不論是一間店(明星咖啡館)還是一棟房(雅舍),不論是傳奇詩人(周夢蝶)還是文學大家(梁實秋),都見證了兩岸在分治的時代大背景下,千絲萬縷的關係。兩岸文化上的連結,是兩岸交流互動的根本。承繼傳統,與時俱進,構築了當今兩岸關係的真實面貌,也為兩岸關係的未來帶來新的願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