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南海爭端之觀察:能源安全觀點●文/王冠雄(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交流雜誌103年8月號第136期(歷史資料)》

二○一四年五月二日,大陸九八一鑽井平台在西沙群島鄰接區海域內開始鑽探活動。中方作業開始後,越南方面即出動包括武裝船舶在內的大批船舶,強力干擾中方的鑽探作業,衝撞在現場執行護航安全保衛任務的大陸公務船,還向該海域派出水下特工人員,大量佈放漁網和漂浮物等障礙物,企圖阻礙中方的船舶。

 相對地,越南海岸警衛隊則宣稱,發生在六月二十三日的衝撞造成兩名越南船員受到輕傷,一艘越南漁監船嚴重受損。據稱,這艘越南船舶被七艘大陸船舶向石油鑽井平台西南方追趕了一一‧五海里,接著又被其中一艘惡意衝撞。

 中越雙方新一波南海海上爭端爆發,中方透露截至六月底為止,越南衝撞中方公務船的次數已經多達一千七百多次。此為自一九八八年中越兩國在赤瓜礁發生衝突以來,雙方關係最為低潮的時刻。

 中越之間的衝突是近年來南海爭端的一環,仔細分析,南海爭端所涉及的議題包括洋中島嶼的主權歸屬以及周邊海域的權利主張,由於島嶼主權主張的持續衝突,造成洋中資源無法被妥善利用,爭端也隨著資源爭奪而白熱化。由雙方在此波爭端過程中對石油及天然氣資源堅持具有開採權利進行觀察,對能源的掠奪實為主角。

衝突主角:能源安全的考量

 南海海域中蘊藏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為普遍接受的事實,但是對於實際的蘊藏量,則是有不同的判斷與臆測。根據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評估,整個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質資源量約為二三○億噸至三○○億噸、天然氣總地質資源量約為十六兆立方公尺,其中約有七○%蘊藏於一五三‧七萬平方公里的深海區域。而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估計則是南海海域的石油蘊藏介於五十億至二八○億桶;至於天然氣的評估則更是分歧,可以見到由七十兆立方呎至二九○兆立方呎蘊藏量的推測。

 然而,無論是基於何種評估,面對豐富蘊藏量的潛在可能性,任何處於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國家,均難以抗拒此種誘惑。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的資料,二○一二年時,大陸煤的產量佔全球產量約四六%,而對煤的消費則為全球消費的四九%。換句話說,光是以煤的消費而論,大陸的消費量約等於全球其他國家的消費量總額。EIA的統計指出,二○一三年大陸的石油生產為每日四三七萬桶,消費為九八五萬桶;在天然氣部分,每日生產三兆六二八○億立方呎,但每日消費為四兆六二四○億立方呎。大陸顯然對於能源的需求甚為殷切,石油及天然氣消費量遠超過生產量,隱含意義即在於經濟成長率的提升。換句話說,整個國家與經濟的持續發展高度依賴穩定的外來能源供應,若阻斷能源進口,將會使大陸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失控,進而造成社會不安,甚至動搖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大陸非常留意對外石油依存度日漸增加所可能引發的問題,特別是對外國的能源依賴,將是未來嚴重影響內部安全與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建立適當的能源安全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或緩解當前困境,將是必須慎重考慮者。

 相對而言,越南的能源政策則與大陸有所相異。由蘊藏量來看,越南的能源蘊藏豐富,亞洲國家中除了大陸與印度之外,越南為第三大原油蘊藏國。由EIA的統計資料來看,二○一三年越南的石油生產為每日三十六萬桶,消費為三十六萬桶;在天然氣部分,每日生產二七○○億立方呎,消費為二七○○億立方呎。可見越南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幾乎就提供給其國內消費,在經濟發展上,越南對於能源的依賴程度顯然不及大陸。

 由於工業基礎薄弱、投資資金不足,以及開採技術落後,越南在能源領域自主開發利用方面相當不足。為改善此一不足,越南近年來透過與外國合作,積極提升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勘探和開採的技術。在這一方面,越南引進俄羅斯的技術和資金,在越南建造新的石油和天然氣設施,並且改造現有的油氣設施。二○○九年底,越南總理阮晉勇訪問俄羅斯,雙方決定推動和發展雙方在所有油氣領域的投資合作,包括了探勘、開採、加工、儲存、運輸和分配天然氣和石油產品,並且鞏固和發展在研究以及培訓領域的合作。除了俄羅斯之外,越南也擴張新的合作夥伴,藉此引進其他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比如,法國Total石油公司簽署湄公河三角洲的陸上大勘探區塊勘探合約,科威特和馬來西亞、新加坡三國的石油公司聯合對越南海域進行地質探勘等。

 此外,越南也嘗試引進印度的石油公司進行合作,這使得能源合作的功能性之外,增加了領土主權或主權權利的政治性效應。二○一一年印度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的海外投資部門與越南國家油氣公司簽署協議,確定雙方在石油勘探領域進行合作,然而合作的地點卻是位於南海的兩塊油氣田。此一聯合能源探勘作為激怒了大陸,使印度捲入大陸和越南之間的南海爭端。

 原則上,越南目前在其國內並無石油煉製工業,其所生產之原油全數出口,所需油品再從國外進口。因此,越南必須加強國內石油提煉能力,以減少對外國的依賴。

能源安全的另一考量:運輸安全

 為能維持經濟成長,如何使石油能源能夠不間斷又安全地供應國內所需,應是大陸外交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不間斷地供應需要的是能源的蘊藏與開採,而安全地供應則涉及能源的運輸安全。

 南海位處太平洋和印度洋咽喉地帶,是亞洲和大洋洲中繼站,也是東北亞國家通往印度、非洲和歐洲各國海上路線的重要門戶。南海連接東北亞和西太平洋到印度洋與中東地區,每年跨越南海的國際海上航線,有超過五○%以上的運輸量行經南海,超過八○%輸往大陸、日本、南韓與我國的石油均會通過此一海域。南海之所以為一爭端之地,即在於四周圍繞著陸地和島嶼,其中又廣泛地散佈著許多島、礁、沙、灘。雖然我國最早使用、命名、納入管轄,但是仍然無法阻止周邊國家的入侵。

 對大陸而言,由於絕大多數進口石油的運輸必須通過麻六甲海峽。因此,維持麻六甲海峽的通行將影響到大陸經濟命脈的穩定與暢通。這就說明了大陸為何企圖避開麻六甲海峽所可能造成的困局,積極尋求其他的途徑以克服這些瓶頸。例如,強化海軍遠洋航行能力,維護海運安全;或是建設陸上輸油管線,避開航行的風險。就後者而言,大陸選擇與巴基斯坦合作,在瓜達爾(Gwadar)港興建大型油港,再由該處以輸油管連接進入大陸,以避開海上通行所可能遭遇的困境。就地理位置而言,瓜達爾港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Balochistan)南部,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港口。由於它緊接波斯灣,距離伊朗邊界僅有七十二公里,距離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通道荷姆茲海峽約四百公里,具有地緣上的優勢。

 大陸此種思考應係對於未來的海上通航安全存有疑慮,此一顧慮並非毫無根據。越南在二○○九年年底與俄羅斯達成總價值約十八億美元的六艘潛艦採購案,第一艘潛艦已於二○一三年十一月初交艦,第二艘於二○一四年交艦,其他潛艦預計將於二○一六年全部交艦完畢。依據軍事分析家所言,越南新採購的潛艦全部交貨並完整執行任務之後,其活動範圍將會涵蓋南海海域的南部,甚至會影響麻六甲海峽的通行,這將會直接衝擊東亞國家船舶通行南海海域的航行安全,大陸亦無法排除在外。

國際合作露出曙光

 南海爭端自一九七○年代因為周邊國家入侵而被凸顯出來,所涉及的不止是聲索國之間對於島嶼主權的主張與爭奪,其背後的重大因素,還是在於對任一島礁的佔領行動均涉及了潛在數量龐大的石油資源探勘與開發利益,也關係著區域外國家高度關切的戰略通道與航行安全等傳統的國際關係議題。本文由大陸與越南間近來的海上衝突事件進行觀察,理解到爭端雙方在能源安全與運輸安全兩方面的擔憂與思慮。經歷數十年來對於島礁主權的主張,當前情勢之發展似乎朝向對資源探採的爭奪發展,而由於能源在國民生計與經濟發展上的重要性,未來在爭端的發展上恐會更加複雜。或許由於此一因素的存在與發酵,訴諸於國際合作與共同開發的必要性似乎也露出曙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