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名家共論「中華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兩岸書畫藝術家交流座談會」紀實●文/海基會文教處《交流雜誌103年8月號第136期(歷史資料)》

海協會前會長、顧問、書畫交流分會理事長陳雲林於二○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二日,率「海協會書畫藝術交流團」來台參訪,這是陳雲林繼二○一二年九月「海協會文化創意產業暨書畫藝術參訪團」之後,第二度率領大陸書畫藝術家來台交流。

停留期間,除了拜會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及鶯歌陶瓷博物館等文化參訪行程,最重要、也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五月二十八日在海基會舉行的「兩岸書畫藝術家交流座談會」與「兩岸書畫藝術家交流筆會」。

兩岸書畫藝術大師相互輝映,共同切磋

 「海協會書畫藝術交流團」的成員,除了海協會人員外,還包括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杜滋齡、中國美協黨組副書記徐里、中國美協巡視員劉健、山東省美協主席張志民、山西省美協主席王學輝、甘肅省美協主席李保堂、海南省美協副主席阮江華、榮寶齋副總經理唐輝與范存剛,以及劉棣、蕭和、方楚雄、王偉平、孫黎、趙文江等名家。

 為了呼應這場兩岸文化交流難得的盛會,海基會也特別邀請了黃光男、江明賢、林昌德、林章湖、林進忠、李奇茂、李振明、呂坤和、黃慶源、黃才松、何懷碩、傅申、杜忠誥、周昭明、王秀雄、曾長生等在學界或書畫藝術領域備受推崇的國內學者專家出席。

 「兩岸書畫藝術家交流座談會」在海基會八樓大會廳舉行,主題訂為「中華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除了海基會張顯耀副董事長兼秘書長以及海協會書畫交流分會陳雲林理事長代表雙方致詞,中華文化總會劉兆玄會長也應邀與會並發表談話。以下為座談會相關人士談話摘錄:

 張顯耀(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今天,兩岸優秀的書畫藝術大師在這裡齊聚一堂,共同參與「兩岸書畫藝術家交流座談會」,海基會深感光榮,也藉此表達誠摯歡迎之意。隨著兩岸關係的大幅改善以及大陸的快速發展,不管是中文、中華文化還是書畫藝術,都已經成為全球熱衷追求的潮流,這是屬於兩岸共同的驕傲。

 文化藝術的交流,可以說是兩岸互動往來的靈魂。展望未來,兩岸除了要持續強化經濟合作,也希望能在文化與書畫藝術等層面加強交流。

 劉兆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在中國繪畫史上,書與畫的結合乃一大特色。全球其他文化很少把書寫當作藝術,文字本身藝術性較低,漢字的藝術性相對很高,並具有「書可入畫、以墨表色」之特性,擁有特殊的美感,故中國書畫有別於西方藝術型態,在全球藝術或美術領域佔有獨特地位。

 隨著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接觸與融合,為我們帶來西方有關色彩、光線、透視學等不同理論與審美觀,傳統的書畫因此面臨衝擊、改變與演進。過去吸取中、西精華而有精彩表現的大師輩出,如前輩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傅抱石等人,藝術成就甚高,有目共睹。

 台灣保留了傳統中華文化完整的基礎,由於早期移民特殊歷史條件及地理環境,促使西洋、東洋、東南亞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多元文化,進而產生具有台灣特色且含有中華文化底蘊的藝術表現與審美。題材包含現代化、鄉土情懷與各式各樣社會意識形態,融合台灣特有多元風貌與文化創意。

 大陸近年來人文、藝術蓬勃發展,兩岸由書畫領域進行深度交流,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兩岸書畫家可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藉由美學、文學、史學等藝術涵養進行創作,勾勒當代美術發展的歷程,相信可以創造出具兩岸文化特色,並繼承傳統、體現當代、更佳的藝術作品。

 陳雲林(海協會書畫交流分會理事長)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與深化的階段,兩岸文化與教育方面的交流,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框架中,比重不斷地提高,地位日益重要,海協會因此於二○一二年六月成立書畫交流分會,具體推動中華文化傳統、促進兩岸文化交流。除先後推動由兩岸藝術家共同參與的各項交流活動,也邀請台灣畫家在深圳、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舉辦展覽。通過書畫與藝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兩岸書畫藝術家靈感與熱情,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中華書畫道脈淵深,關照中華文明的寶貴價值。中華書畫的根本宗旨,就是體現和諧世界、和諧社會、求同存異,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之精華。書畫藝術是弘揚中華文化、提升兩岸軟實力的最佳媒介,各位書畫藝術家扮演傳承中華書畫藝術無可替代的角色,希望兩岸書畫界密切交流,攜手傳承、共同創新,為增進兩岸的軟實力作出貢獻,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馬紹章(海基會副董事長兼副秘書長)

 自二○○八年以來,兩岸不管在經貿或社會等方面的交流相當頻繁。文化是社會的深層積累,也是兩岸交流互動的根本,書畫藝術更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海基會與海協會在二○一二年首次辦理兩岸書畫交流活動,成果獲得各界肯定,今年再度由書畫角度切入,深具意義。海基會很榮幸可以在兩岸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扮演橋樑的角色,未來也將繼續與各界攜手推動各項工作。

 李炳才(海協會書畫交流分會副理事長)

 自海協會書畫交流分會成立兩年多以來,已在大陸舉辦三次兩岸書畫藝術交流活動,兩年前陳雲林前會長首度率書畫團來台,本次再度成行,期許兩岸藝術家們藉此增進相互瞭解,更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傳統。

 現階段海協會書畫交流分會推動的相關交流活動僅限於海峽兩岸,鑑於中國書畫藝術已逐漸為世界各國所關注,我們希望能結合兩岸書畫藝術家的力量,共同攜手走向世界舞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將規劃兩岸藝術家赴海外舉辦聯合書畫展,讓中華文化與藝術更為世界各國週知。

 杜滋齡(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很高興此行有機會與台灣書畫家們進行交流,並前往故宮觀賞歷代文人藝術家們留下的寶貴資產。以水墨畫而言,中國水墨畫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水墨畫到了明清至現代延續發展,仍沿用古代創作工具,具一定藝術價值。

 中國繪畫工具與創作手法有別於西方,有其獨特審美情趣及藝術技巧,我們應抱持虔誠、認真的態度師法古人、師法造化,走向自然。當然,西洋藝術中有關造型、空間與色彩等觀念也可借鏡,中國書畫藝術可適度融入西方繪畫,惟傳統主體性仍應保留。

 西方藝術界對於中國書畫審美、品味、要求等深厚內涵,瞭解仍不夠多,彼此交流與接觸機會亦較少,未來兩岸書畫家應多向西方藝術界宣傳藝術作品。兩岸書畫家應多交流、多往來,從藝術角度出發來凝聚共識,建議未來兩岸可建立如威尼斯雙年展等具常態性、制度化的展覽機制,以利兩岸相互觀摩、學習,並向世界展示兩岸藝術創作成果。

 王秀雄(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榮譽教授)

 傳統藝術對後代傳承同時具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古代文明大國,因出於對傳統藝術之尊重而趨於保守,有壓抑重大創新的傾向,在此情況下,傳統將可能對後代傳承產生負面作用。然而,倘經過傳統的洗禮,在既有的基礎上,仍可大膽創新、跨越傳統,進而產生「新藝術」,傳統即可發揮正面作用。各位藝術家必須具有膽識或修養,判斷藝術傳統所帶來的影響究竟是正面或是負面。

 經濟、文化及國力等都是創造文藝復興的重要條件,大陸已經發展並具備相當的條件。談到兩岸美術的發展與創新、互補與交會,個人認為,文化交流需要有開放、自由思想,方能解除交流的限制,進一步吸收外國優良文化的元素,藉以提升藝術創作的層次。

 劉棣(中國美協會員、一級美術師)

 中國書畫講求形神兼備、直抒胸懷,筆墨之間講求意境、寄託,如詩畫合一,並重視創作者與觀賞者之間理念溝通,內涵豐富。惟近百年受國勢積弱、西力東漸影響,中國藝術界對於是否拋棄中國書畫藝術傳統仍持續討論,這是傳統傳承之危機。

 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等「渡海三家」傳承中國書畫傳統,藝術創作跨越兩岸,對於台灣畫壇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代台灣藝術家多具有西方藝術教育背景,重視中西方藝術比較和創新,大陸藝術家則著重傳統,兩岸藝術家在文化身分、立場與情懷上可以共同交流對話,進而相互取法,形成常態化交流機制。

 許坤成(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

 中國書畫運用透視法早於西方;中國最早畫作係漆畫、其次為膠彩畫,而後出現水墨畫。中西藝術具有共同語言,各有所長,承中西道統,兼採中西長處,足以影響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如自我侷限,僅師法古人,或單學中國藝術,傳承恐將無以延續。

 徐悲鴻、趙無極已開創中西融合之先例,並在西方世界獲得肯定,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相互融合、滋養與補充,可以創新資源,引領兩岸畫家共同走進世界。

 唐輝(榮寶齋副總經理、畫院院長、出版社社長)

 要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就必須保持中華文化存續性。文化人須有基本認知與態度,要堅持立場,才能重建發揚中華文化之信心。台灣保有中華文化豐富內涵,兩岸應共同傳承、發揚中華文化之精粹。此外,兩岸要積極保護中華文化遺產,視情採取必要的管制作為。

兩岸共同組成中華文化的完整體系,兩岸山水各具特色,呈現不同藝術風格,兩岸應攜手合作,引領中國書畫藝術發展新紀元。

 林進忠(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傳統,是歷代傑出創新的累積。師古人之心,而不止於師古人之蹟。承揚傳統,首重追求傑出創新的傳統精神。中國美術、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歷史傳統是整體的,而不是片斷的唐或是宋而已,中國書畫藝術具有豐碩的內容與相當精彩的諸多面向內涵。

 中華文化發展的歷程,自古以來都是在「繼承既有、吸收外來、融合再生」的演化中,一面繼承傳統,又不斷再生傳統。佛教藝術文化便是外來吸收融合再生,進而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國美術、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歷史傳統是整體的。中華文化發展持續在「繼承既有、吸收外來、融合再生」發展。兩岸藝術同脈相承,均受傳統藝術的深厚影響。

 孫黎(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海峽兩岸同脈相承,文化的豐富性、多元性對當代有著深刻影響,而藝術作為最直觀的一種表現形式,能夠很好表達藝術家的感情、感受。兩岸雖有一定地域上的差異,但由於傳統藝術的深厚影響,凡中華民族之傳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種文化藝術的陶冶。

 大陸的發展與崛起提供與當代西方世界對話交流的機會,中國藝術家可藉此機會多與外界交流,例如西方油畫傳入中國,在大陸也有很好的發展,並產生許多藉油畫樣式表述民族文化與藝術的作品。

 台灣和大陸藝術家有共同責任,就是將中華文化與情懷以藝術作品加以表述,讓世界更加了解、認識中國的東方藝術。如法國的趙無極、朱德群等,台灣的張大千、劉國松等,都是將中華文化藝術推向世界的大家。歷史賦予當代藝術家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相信必能開創新的局面。為推動兩岸藝術界更密切合作交流,可思考推動長期性、國際性的兩岸甚至全球華人作品展示平台,使優異作品廣為世人所知。

 黃光男(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兩岸的傳統藝術是很深厚的文化體,不單只是形式的表現。兩岸文化交流是情智反思,由文化展開相關議題的討論,探討傳統價值觀與歷史在當代之抒發,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藝術傳統亦須與時俱進,持續賦予新義。

 文化的東方主義具有廣義文化內涵,兩岸除推動書畫交流外,亦應持續加強對國際文化的吸收與交流,期能兼容並蓄,將市場作大,這個目標需要兩岸學者與藝術家共同努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