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承擔使命 續創佳績《交流雜誌103年10月號第137期(歷史資料)》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轉眼已入秋。自八月上旬,海基、海協兩會舉行兩岸經合會第六次例會之後,第九回合的兩岸貨品貿易協商,也已於九月中旬結束,顯示兩岸談判已拋開學運的陰霾,重新回到原來的軌道,此時此刻,格外具有意義。

  兩岸兩會的各項交流活動,無論是關懷台商、醫藥衛生參訪、兩會董監事互訪、司法交流及媒體高層參訪等,仍然依既定的規劃往前邁進,成果相當豐碩。此外,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度與廣度的持續擴大,因應衍生不同的問題,海基會同仁秉持初衷,殫精竭慮,服務兩岸人民的工作從未停歇。

  在此同時,國際局勢的紛擾,令人憂慮。從離台灣較遠的烏克蘭危機、以巴衝突、中東戰亂,和讓人不寒而慄的伊斯蘭國,到南海主權爭議、日本安倍首相主張解禁集體自衛權等,讓人深切體會到兩岸和平與繁榮的可貴,而兩岸關係也勢將成為影響東亞新秩序的核心要素,成為建立新秩序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六年來兩岸關係的努力成果不僅讓世界刮目相看,也值得我們更加珍惜。

  經貿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世界經濟論壇(WEF)日前公布全球國家競爭力排名,我國由去年的第十二名下降到第十四名,雖然名次只下降兩名,但評論指出,這次的排名下滑透露很多警訊。我們逐一檢視各細項指標發現,如果不是因為去年的經濟表現略有起色,使得台灣在總體經濟表現的排名大幅上升九名,可能今年的排名還會下降更多。細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為幾項政府鬆綁的重大政策無法落實,而讓外國企業對於政府(包括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的效率不滿意。因此各部門均應更加警惕,採取有效因應解決措施,以提升國家競爭力。

  本期我們以「台灣經貿國際化大戰略」為主題,請多位學者專家剖析台灣目前的經貿困境。隨著大陸與南韓協商FTA即將完成,台灣面對區域整合的浪潮,與國際經貿發展的趨勢,如果能夠與更多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議,不但可以拓展更多國外市場,國內產業也可以享有更廉價及免稅的進口品,增加競爭力。而兩岸應優勢互補,運用產業合作及大陸市場的規模效益,升級轉型並同時壯大,提升產業競爭力,攜手並進國際市場,創造互利雙贏。

  三一八學運已過了半年,如今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尚未生效,兩岸監督條例也尚未完成立法,著實讓人憂心。台灣是個民主多元開放的社會,每個人對於服貿協議或有不同看法,但不能因此阻礙國家經貿發展,傷害人民的福祉。至盼社會大眾理性討論,經由民主法治的程序儘快完成審查,共同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最後,我們不能忽略文化的深層連結,與青年世代的力量。兩岸擁有共同的文化,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唯有增加兩岸青年多方的交流,促進雙方相互理解,化解疑慮不安,凝聚共識,涓滴成流,方能匯成兩岸和平穩定的大河。文化是引人入勝的,青年是誠摯純潔的,今後的兩岸交流,無論在各方面如何深化,文化與青年,始終是我們關注的重要面向。

  本人於一○三年九月十七日,經由海基會董監事會議的通過,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職務,深感責任重大,期望在「九二共識」與既有協議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不懈,與海基會團隊攜手,共同為兩岸的永續和平與長遠發展盡心盡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