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海基會第六屆第四次顧問會議側記●文/編輯部《交流雜誌103年10月號第137期(歷史資料)》

海基會第六屆第四次「顧問會議」於二○一四年八月八日下午在海基會八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韓中自由貿易協定(FTA)對我國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進程的影響」,由林中森董事長主持,與會顧問皆為學界或業界備受推崇的專家學者,會中針對該議題熱絡討論。

慎防簽署韓中FTA的「韓流」來襲

與會顧問表示,南韓與台灣出口重進程的影響重疊超過六成,耳熟能詳的產品包括半導體設備、高端通訊設備、積體電路零組件及平板顯示器設備等高科技產品,民生用品諸如橡塑膠產品、紡織原料及紡織品、石化、機具、鋼材等,雙方存在高度競爭關係。舉例而言,我國HTC品牌本在大陸有良好發展機會,卻受南韓三星品牌衝擊,市佔受挫。十年前,台灣總體經濟表現優於南韓,近年南韓已領先台灣,並進行全球性的投資。近來,更挾「中」自重,在大陸全面投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七月三日訪問南韓,打破過去大陸領導人「先訪北韓、再訪南韓」的慣例,雙方並簽署涉及經貿、金融、環境及領事等十二項雙邊合作協定。

會議中顧問們進一步強調,從台灣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須慎防韓中簽署FTA後可能來襲的「韓流」:

其一,對出口的FTA覆蓋率衝擊:台灣目前已與八國簽署FTA(含ECFA早收清單),出口的FTA覆蓋率九‧六九%;南韓已與四十九國簽署FTA,覆蓋率達三八‧九三%。台韓覆蓋率差距甚大,年底韓中FTA簽訂後,再加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談判完成,南韓FTA免稅貿易量佔比估計提高至八成,其領先台灣的差距將「不可以道里計」。國內企業界人士指出,韓中FTA一旦上路,台灣在兩岸簽署ECFA所獲得的優勢將喪失殆盡,衡諸事實,並非危言聳聽。

其二,有關積極訊號與負面訊號的對比:猶憶十餘年前,南韓農民及大學生上街頭抗爭韓美農業談判,激烈情況可謂烽火連三月。其後四任總統(南韓總統任期五年,不連任)在政治立場上或仍尖銳對立,但在耕耘FTA上則一脈相傳,十年耕耘,終於進入收割期。南韓策略步驟為先求有再求好,現任總統朴槿惠更進一步調整FTA策略,由量轉為質, 積極發出打造南韓社會價值的訊號。

反觀台灣,外交處境困難,攸關民生的兩岸經貿協議與法案,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在立法院審議停滯不前,易被國際解釋為台灣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抱持消極態度之負面訊息,平添外交部門與經貿主管機關在爭取加入區域經貿整合上的壓力。

使用庶民論述與強力行動掌握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時程

於當前全球賽局下,台灣所處情勢嚴峻,顧問們建議,盼政府運用庶民論述塑造民意共識,爭取民眾支持,掌握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時程。尤其雁行理論已反映在台灣經濟層面,倘若不能對國際經濟開放,力拼升級轉型,將隨時被後進國超前。四小龍中的南韓,以猛龍過江之態勢,十年收割FTA;又如香港,力拼轉型,敢與國際接軌;而新加坡則坐穩東協,拓展全球市場。反觀台灣,在政治紛擾中原地踏步。曾有財經首長語重心長表示,「台灣已不在四小龍行列」,恐非一時之感慨。

亦有顧問建議,政府應提出反駁不實言論的強力行動與論述,讓民眾清楚瞭解,加速洽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加入TPP、RCEP等策略,出發點是為了現階段已面臨嚴重挑戰的傳統產業(紡織、石化等)就業人口問題。面對區域經濟整合的巨大浪潮與南韓競爭壓力,台灣不能再拖下去。若拖延太久,台灣產業供應鏈的角色將被取代,面臨邊緣化風險。政府須強勢主導政策,無論是TPP或RCEP,皆無「要」與「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儘快推動,以幫助尚存有競爭力的業者升級備戰,使台灣整體產業受益。

另外,針對能否順利加入TPP、RCEP,建議政府提出因應措施,明列利益得失。若立法院順利完成兩岸服貿協議和貨貿協議之審議,台灣可望參與TPP、RCEP;倘若存在不確定性,則必須備妥短期內無法加入的因應方案,以安定民心,抵禦外力挑戰。此外,亦有顧問表示,為因應兩岸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過程,政府應規劃「碰到紅燈繞道行」的基本策略,針對朝野政黨較無紛爭之條文先行實施,或與大陸重新簽署替代性協議,以免延宕時程。

強調國際對台貢獻之肯定積極拓展雙邊或多邊合作

談及台灣經貿發展,顧問們強調,兩岸關係獨特,不能僅從理論層面思考。盱衡國際情勢,政府的決策思維應納入國際觀,強調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重視與肯定,積極拓展與各國之雙邊或多邊合作關係。此外,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不僅是經濟問題,亦是政治問題。我國加入TPP、RCEP等區域經貿整合議題,一旦觸及名稱、時間及方式,即成為「政治層面考量」,橫生阻力。政府應採取斷然之政治手段解決紛爭,強化社會各界、朝野政黨對於政策論述之瞭解與共識,凝聚全民共識及努力,運用智慧,發揮號召力量,齊心克服困難。

新世代青年宣導教育至關重要

三一八學運,將兩岸關係推入新的發展階段。學運後,以往活躍於網路世界的年輕世代,開始轉向實體空間,積極為自己發聲。學運也使政府正視兩岸新世代與舊世代在政治認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差異。顧問表示,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陸續有台商、台生、陸配、陸生等多種元素加入,而現在,年輕世代正式成為影響兩岸關係的新元素。政府可多思考採用青年人的語言、工具(網路、社群等傳播媒體),以說故事的方式將產業轉型成功的案例傳達給新世代族群。台灣作為小型的開放型經濟體,為使台灣「走出去」,政府積極努力參與TPP、RCEP等區域經濟組織,而走向國際舞台與新世代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亦是國家未來發展之關鍵。建議政府持續和新世代族群對話、溝通,培養宏觀之國際視野,與世界接軌。

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全球商機

林董事長於會中表示,亞太地區係目前全球經貿整合最快的地區,TPP、RCEP將於今、明兩年完成談判,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國家前進的腳步不能稍有停頓,時間已不容許我們再拖下去!

兩岸服貿協議已依據立法院朝野協商結論,辦理二十場公聽會,也依據各界意見,強化相關安全管理及輔導救濟配套;而經過政府相關機關多次說明,支持簽署兩岸服貿協議的民意多於反對,許多產業界人士亦表達願意和政府一同把握轉型的機會。

對外貿易係台灣的經濟命脈,大陸係球第大二經濟體,經濟實力正向全球第一邁進,其製造業和外銷量更居全球之冠,國人必須正視大陸為台灣重要貿易夥伴之事實,理性看待兩岸經貿發展。政府將逐步說明推動對外經貿協議或經濟合作協議之路徑圖,並藉由對外開放及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拓展我國經濟發展;「國際化」不會變成「大陸化」,更不會喪失台灣經濟主體性與文化主體性。朝野政黨應團結,務實調整結構,扭轉社會氛圍,擴大國際參與,降低韓中簽署FTA對台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林董事長進一步強調,台灣運用「和平兩岸、友善國際」策略,做為爭取加入TPP、RCEP的原則,擴大國際經貿合作空間,營造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合作雙贏,進而與區域及全球產業連結,強化自由化與國際化能力。台灣利用自身優勢,已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評定台灣的國際競爭力為全球十三位,世界經濟論壇評列台灣為全球第十四名,台灣更榮登二○一四年全球十大最安全國家第二名,亦獲得全球最沒有投資風險的三個經濟體之一稱號。綜觀而論,兩岸互惠共榮,帶給彼此更多機會,台灣人在世界得到尊重,即為兩岸互利雙贏的結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