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第六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共識與分歧●文/蔡明彥(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交流雜誌103年10月號第137期(歷史資料)》

今(二○一四)年七月九日,第六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召開,由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財政部長雅各布‧盧(Jacob Lew)與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潔篪共同主持。 

「戰略與經濟對話」是美國與大陸最高層級的官方定期對話機制,這次對話的時間點剛好在美、中發生一連串外交摩擦之後,包括雙方針對網路安全、東海防空識別區、南海爭端等問題發生不快,因此格外受到外界的關注。

美、中鋪陳友好對話氣氛

在前述外交對立氣氛下,美國與大陸在本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一再強調增強合作、管控分歧的必要性。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開幕致詞時表示,美、中應認清雙方之間的共同利益遠大於爭議,呼籲雙方應共同建構「新型大國關係」,推進雙方經濟關係與軍事關係的建設。美國國務卿凱瑞則在致詞中重申美方無意圍堵大陸,而且歡迎一個和平、穩定、繁榮並能為區域安全做出貢獻的大陸。

從談話內容來看,美國與大陸有意避免過去一年的爭議影響本次對話的氣氛。但美國在回應陸方有關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的提議時,僅強調「美中關係新模式並非用話語來定義,而是要透過實際行動來實現」,藉以呼籲陸方不應讓美中合作淪為政治口號,而應採取具體行動、解決兩國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表達和美方合作意願的同時,強調大陸逐漸崛起的國力,並且重申「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的說法,似在暗示大陸希望在太平洋地區扮演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角色。

凱瑞在出席本次對話前,曾接受北京中央電視台專訪,在訪談中指出「美中關係新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定義,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陸必須接受國際典範、商業標準以及國際行為規範,這些都是美、中對話的重點。

基本上,美中整體雙邊關係正呈現出一種「競合」的特質,雙方因為國力差距逐漸拉近,存在競爭關係;但另一方面,又必須維持對話與合作,防止爭議升高及擴大。美、中領導人利用本輪「戰略與經濟對話」,重申合作的意願,不僅可向國際及國內社會展現雙方有管理彼此競爭關係的意願,也可利用這次對話為今年十一月雙方領導人在北京舉行「亞太經合會」(APEC)的領袖會晤,鋪陳友好的氣氛。

美、中達成三百多項合作共識

在這次第六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在戰略對話部分,達成了一一六項成果與共識,包括:合作因應區域及全球性挑戰、地方合作、能源與氣候變化合作、環保合作、科技與農業合作、衛生合作、雙邊能源、環境和科技對話等八個面向。美國與大陸同意未來將加強在反恐、執法、反腐、海關、漁業、海事、交通、領事、殘障人士保護、能源與氣候變化、核安全、環保、科技與農業、衛生、地方等方面的合作。

另外,雙方也宣布將儘早建立兩軍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並就制定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進行磋商。同時,美、中也同意就朝鮮半島核武、伊朗核武及阿富汗等國際與區域問題加強磋商。

在經濟對話部分,這次美國與大陸總共達成九十項成果,涉及雙方在「強化經濟政策合作」、「促進開放貿易和投資」、「提升全球合作和國際規則」、「支援金融穩定和改革」等四大領域的合作。而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是雙方同意在二○一四年就雙邊投資協定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共識,並且承諾在二○一五年初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這項決定被大陸官方及媒體稱為「歷史性成果」。

美國方面也表達了對大陸主辦今年「亞太經合會」的支持,並且承諾將儘快完成對二○一○年「國際貨幣基金」(IMF)配額和執行董事會改革方案的國內審查程序。對於大陸關切的美國出口管制問題,美方承諾在出口管制體系改革過程中將給予大陸公平待遇,並且鼓勵美國民用高技術產品對大陸出口。

在召開第六輪「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同時,美國與大陸也舉行了今年度的「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討論雙方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婦女、青年等方面的合作,並在最後達成一○四項成果。

就美、中在「戰略與經濟對話」中觸及的議題來看,廣泛地涵蓋了雙方關切的雙邊性、區域性與全球性問題。這也反映出美國與大陸,一個是現有國際強權、一個是崛起大國,兩者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連結關係。

舊爭議有待解決、新爭議不斷浮現

表面上看,美國與大陸在這次對話中,針對戰略合作、經濟合作、人文交流達成三百多項成果,可謂「成果豐碩」。但美、中之間仍存在許多長期無法解決的「舊」爭議,包括:人民幣匯率、高科技產品關稅、大陸市場開放、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在「舊」爭議未解決的情形下,「新」爭議卻又不斷浮現,導致兩國關係一直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

首先,針對高度敏感的海洋爭端問題,大陸在對話過程中重申對東海及南海問題的立場,強調大陸將繼續堅定地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尤其大陸要求美方應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恪守「不選邊站」的承諾,強調美中雙方應尊重彼此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分歧和摩擦。

從去年底以來,美、中雙方便因大陸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中越南海爭端,頻頻出現外交摩擦。美國除了拒絕承認大陸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外,還指控陸方片面將鑽井平台放置南海爭議水域,是項「挑釁行為」。對大陸而言,東海與南海問題涉及「核心利益」;對美國來說,這項問題牽涉美方對區域盟友的安全承諾,因此雙方在對話過程中只能各自表述立場、互不退讓。

其次,網路安全問題已成為美國對大陸施壓的新議題。今年五月,美國司法部宣布起訴大陸五名涉嫌對美國進行網路間諜活動的軍官,引發美、中激烈交鋒,大陸甚至因此宣布暫停雙方網路安全工作組的對話與活動。大陸國務委員楊潔箎呼籲,美國應創造機會恢復美中在網路安全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但美國國務院強調不會干預司法案件,讓美中雙邊網路安全對話遲遲未能重啟。

美方指控大陸進行的網路情蒐活動,已經嚴重衝擊美國的安全與商業利益;但大陸則認為美方刻意誇大網路安全威脅,目的在於提高美國加強網路監控的合理性。由於美國與大陸在網路安全問題上存在高度的不信任,導致雙方很難透過對話解決歧見。

最後,美國與大陸也在今年對話中同意加強反恐合作。楊潔箎在會後記者會上強調,反恐將是美中未來合作的重點項目。但美、中對反恐問題存在不同的立場,依照美國國務院的說法,凱瑞在對話中告知陸方在打擊恐怖主義時必須兼顧人權問題,並且要求北京區隔恐怖份子與政治異議人士,尤其不應以反恐為名,打擊新疆異議人士。美國的關切遭陸方拒絕,北京還批評美國在反恐問題上一直存在雙重標準。

整體來看,美國與大陸在這次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達成三百多項合作共識與成果,有助於釐清雙方未來合作的方向。然而,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落實雙方的合作計畫,特別是採取具體措施解決雙邊關係中的各項「新」、「舊」爭議。假如美、中在歷次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只是單純地做出政治宣示、羅列合作清單,而未能進一步化解根本性爭議,那「戰略與經濟對話」這個平台恐怕將一直停留在「對話」的功能,無法成為解決政治與政策問題的重要機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