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APEC會議後美日中三邊關係的變與不變◆文/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交流雜誌104年2月號第139期(歷史資料)》

APEC後的亞太新局勢

在去(二○一四)年APEC北京會議上,大陸一改十三年前(二○○一年)在APEC上海會議上韜光養晦的保守作風,充分展現大陸實現「大國夢」的強勢作為。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框架中,宣布在APEC的架構下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與美國所主導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TPP)互別苗頭;在亞太地區的經濟主導權上,大陸提出「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與日本的「自由與繁榮之弧」相互爭霸;在全球經濟的戰略計劃上,大陸將推動「一帶一路」的構想,以結合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這兩條戰略軌道,與美國的「新帝國主義」相互抗衡。

無疑的,在歷經這次APEC會議的洗禮之後,大陸的觸角已經從亞太地區拓展到世界各地,也讓大陸從一個區域霸權轉變為全球性的霸權。從權力政治的角度來看,一個嘗試在亞太區域掌握政經主導權的大陸,不但會與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相互扞格,也會加深日本對於大陸崛起的疑慮;而一個逐漸從亞太地區走向第三世界的大陸,也會與美國在拉丁美洲與非洲地區的政經利益相互碰撞,美國勢必會以合縱連橫的方式,來加大對大陸的政治牽制。

若我們把美日中三邊關係劃分成美中關係、美日關係與中日關係三條軸線,那麼美中關係便是主軸線,而美日關係與中日關係則是兩條次軸線,換句話說,美中關係的質變將會牽動著美日關係、中日關係的轉變。本文將從美中關係、美日關係與中日關係三個層次,來解構二○一四年北京APEC會議之後,美日中三邊關係的變化。

美中關係的政治角力

首先在美中關係上,我們可以看到現今兩國的格局,是一個強勢的習近平對抗一個弱勢的歐巴馬,大陸的習近平正挾著掃貪、反腐來清除他的政敵,並快速累積他在國內的政治威信,以國內的民意基礎來擴大他在國際政治上的版圖,以實現大陸的大國夢,我們可以看到當歐巴馬以經濟援助來強化與緬甸的關係,積極進入大陸的後院之後,緊接著習近平便以到拉丁美洲訪問來鞏固與美國後院的關係,同時大陸企業也宣布在尼加拉瓜興建第二條跨越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運河,與美國所主導的巴拿馬運河互別苗頭。

另一方面,歐巴馬在去(二○一四)年底期中選舉遭逢挫敗,在面臨後兩年的跛腳命運下,歐巴馬在國內事務上將很難有所作為,他只能在國際事務上大展身手,做一件「大事」,以挽救他在國內岌岌可危的政治威信,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最近與古巴恢復正常化關係,並終止長達五十年的經濟制裁,而這套把國際問題做大的模式會不會複製到亞洲地區來,進而強化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力道,則是值得我們後續關注。

問題是美國若想要在歐巴馬剩餘任期內,把「亞洲再平衡」政策做大,來抵制大陸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到底還有哪些牌可以打?

其一便是「日本牌」,其做法是強化美日軍事合作關係,並在亞洲地區扶植一個強大的日本,以牽制大陸在亞太地區的崛起,而美國塑造出強大的日本的概念,也與安倍晉三念茲在茲「恢復往日大國的榮光」的理念不謀而合,配合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來修改美日軍事同盟防衛指針,似乎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上的當務之急。

其二便是「北韓牌」,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上台這兩年以來,遲遲未到大陸訪問,中朝關係似乎尚未解凍;而在美國與古巴關係正常化之後,美朝關係將是當前美國在對外關係正常化的最後一塊拼圖。金正恩在今(二○一五)年元旦談話,提到希望恢復南北韓領袖對話,嘗試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關係,今後美國會不會以美朝關係正常化,並解除對北韓經濟制裁的方式,來積極拉攏北韓以對抗大陸,這也是未來美中關係的ㄧ大變數。

美日關係的新阻力

其次在美日關係方面,自民黨於上個月的國會改選獲得大勝之後,安倍不論在進行集體自衛權立法,亦或是進一步放寬自衛隊前往國外進行救援等政策,配合著美國在亞洲實施的再平衡政策,都能輕易在國會中取得過半的優勢;但是另一方面,自民黨卻也在這次參議院大選當中於沖繩選區遭逢前所未有的挫敗,因為其所提名的四位候選人皆全軍覆沒,由此可見,沖繩選民對於安倍在美軍基地遷移問題上的極度不滿。

日前所舉行的沖繩知事選舉,安倍支持的候選人仲井真弘多卻宣告落敗,而由主張美軍基地必須完全遷移出沖繩縣的翁長雄志當選,這項選舉結果將會讓美軍普天基地遷移至邊野古的美日兩國決議出現變數。由此可見,美軍基地遷移問題勢將成為兩國間的主要爭議問題,這也將影響今後美日兩國關係的走向。 另一方面,安倍所帶領的自公聯盟(自民黨、公明黨)雖然在這次的眾議院改選當中獲得三分之二的絕對優勢,但是自民黨本身的席次並未增加,反而減少了三席,反而是盟友公明黨增加了四席,而在野的民主黨增加了十一席,共產黨增加了八席,同時在參議院當中,自民黨席次並未超過二分之一,必須結合公明黨才能夠取得過半席次。未來四年的國會當中,公明黨對自民黨扮演相當重要的牽制作用,然而公明黨不論在解禁集體自衛權,或美日同盟防衛新指針的政策上,都與自民黨的主張大不相同,未來安倍將如何調和執政聯盟間的歧見,讓日本在防衛政策上以及對外關係上,能更加符合美國的期待,則是今後美日關係的最大考驗。

陷入膠著的中日關係

二○一一年九月,日本政府宣布釣魚台國有化之後,中日兩國關係急轉直下,兩國之間的高層往來及對話幾乎中斷,在這三年當中,中日關係愈發緊張,然而雙方在經濟上的互為依賴關係,長時間的衝突實不利兩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安倍政府主張的「安倍經濟學」,因此,從去年以來,日本便積極釋出善意,希望在APEC北京會議上,達成習安會的政治目標。

因此,在中日兩國民間人士的奔走下,中日兩國在APEC會議之前,達成了承認領土爭議、正視歷史、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建立對話機制四項政治共識。從這四項共識的內容來看,中日雙方充滿了妥協與讓步,再從這項四項共識的氛圍來看,中日兩國也瀰漫著歧見與猜忌,但雙方仍儘量從歧見當中,尋求彼此的最大公約數;從妥協當中,尋求自身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而弭平歧見及追求利益,無疑成為日後舉行「習安會」的重要基礎。

然而,安倍之後在面臨國會改選的壓力下,單方面否定了這四項共識,這讓中日關係從回溫逐漸轉為失溫,而中日兩國對於四項共識的認知差距,充分突顯出雙方政治信任基礎的薄弱。

就在中日關係又重新回到原點之後,大陸的軍機又開始頻繁的進入宮古海峽,而日本航空自衛隊也緊急升空應對,中日兩國在釣魚台上空的緊張關係似乎並未減退;再加上習近平藉由南京大屠殺七十七周年之際,首次舉行國家級公祭,可以清楚看出,未來安倍如何在推動國家正常化政策,以及在穩定中日關係之間取得平衡點,將考驗安倍的政治智慧。而今(二○一五)年又正逢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大陸勢必會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活動,這些因素都將不利於中日兩國關係的回復。

結論

在去年APEC北京會議上,大陸對國際事務從過去的「韜光養晦」態度,轉變為積極實現「大國夢想」的強勢作為,然而在實現大國夢的過程中,仍有許多的區域衝突及大國角力參雜其中。

在歐巴馬作大外交的政策指導下,美國將會積極拉攏日本、強化亞洲再平衡政策,同時拉攏菲律賓與越南等大陸周邊國家來建構自由與繁榮之弧,以牽制大陸突破西太平洋的島鏈;另一方面,美國也將結合英法等歐盟國家,全力防堵大陸在拉丁美洲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的政經滲透。今後美國是否會將亞洲再平衡政策擴大為全球再平衡政策,值得我們後續關注。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當強勢的習近平遇上跛腳的歐巴馬,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碰上逐漸衰微的美國帝國主義,歐巴馬剩餘的兩年任期中,美日中三邊關係將會是競爭大於合作的格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