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九合一選舉後的兩岸關係◆文/李英明(中原大學副校長)《交流雜誌104年2月號第139期(歷史資料)》

九合一選舉之後,台灣地方政治版圖產生很大變化,這種政治形勢的發展,對於兩岸關係會產生什麼影響,成為大家關注的課題。

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

這一年來,兩岸關係出現了一些波折,其間歷經去年三月間反服貿學運,習近平在接見台灣團體時拋出已經好幾年很少聽到的一國兩制話語,以及其他事件的衝擊,不過,在去年十一月間北京APEC峰會其間舉行的「蕭習會」及第三次「王張會」,兩岸關係才又回到正軌。在蕭習會中,兩岸再度重申九二共識,以及希望兩岸關係繼續朝向良性的相向而行的方向發展;而第三次王張會,則進一步在蕭習會的基礎上達成六項共識,涵蓋兩岸目前正在推動的政策,並增加陸客來台中轉及啟動兩岸區域經濟合作研究等我方期待很久的新議題。

這一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讓兩岸再度認知到,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頂層設計的重要性,抽離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出現不穩,甚至出現動盪或倒退。對我們而言,九二共識因為符合憲法一國兩區的框架,因此具有合憲性,偏離九二共識,有可能違憲或背離憲法,從而不具正當合法性。不管二○一六年大選勝負如何,一旦背離九二共識,兩岸就難有穩定狀態。因此。在未來一年多時間,兩岸都面臨著如何讓九二共識繼續成為兩岸關係頂層設計的壓力。

大陸對台策略的維穩與微調

九合一選舉之後,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影響的幾個重要因素,在微觀的向度上,計有以下幾點:第一,立法院有關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及兩岸服貿協議的審議情況;第二,兩岸有關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及兩岸貨貿協議談判簽署甚至審議的發展情況;第三,國民黨新任主席所揭櫫大陸政策的方向路線以及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可能發展。在較為宏觀方面則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的紅利是否有感,程度是否增加;第二,台灣周邊東海、南海情勢以及區域經濟整合的變化;第三,中美之間戰略博弈的情勢發展;第四,大陸所揭櫫以一帶一路為載體的陸版馬歇爾計劃發展。

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兩岸都面臨如何避免讓這幾年的兩岸交流被判定為錯誤,以及相關政策如何能正確被執行的壓力。九合一選舉後,從海協會長陳德銘如期訪台在內的大陸對台動作來看,到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前,大陸對台的「和平發展」主旋律不會有所變化。不過,在策略上可能稍有微調,自從去年反服貿學運發生後,大陸就強化三中一青策略拐點的力道,來台訪問的省部級以上的人員團體,除非有必要,否則都儘量避免和台灣的政壇及企業大老會面,幾乎多直奔中南部或東部,或者儘量尋找與台灣年輕人會面的機會,可以預見的是,大陸這種對台策略拐點的力道,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持續強化。

兩岸交流紅利應使全民有感

在反服貿學運發生後,我們也意識到讓民眾對大陸政策及兩岸交流紅利有感的重要性,因為民眾有感程度是否提升,將攸關我們的大陸政策是否會被判定為失敗。儘管,從二○○八年以來,兩岸共簽署了二十一個協議,可謂一路平川,發展順利,但不可否認的,這幾年的兩岸交流中,不知不覺的出現向少數特定階層、族群或團體傾斜,以至於被包辦壟斷的現象,從而導致兩岸交流紅利無法普及相關民眾或職工的情況。若要提升相關民眾及職工對兩岸交流紅利有感,政府可嘗試考慮以下的做法:

第一,要求在兩岸交流中獲利的產業和行業,將合理的紅利分配給相關職工及民眾。

第二,要求這些產業及行業,合理的提高相關職工及民眾的福利及待遇。

第三,支持這些產業和行業的工會,爭取他們應有的合理紅利、福利及待遇。

這六年來的大陸政策,對於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貢獻,是無法否認的,總體方向是正確的,問題在於推動大陸政策時,沒有注意配套執行符合分配正義原則的措施,從而導致部分民眾產生對大陸政策的質疑。如果,能儘快讓民眾對大陸政策及兩岸交流紅利有感,那麼,這幾年的大陸政策不只不會被認定為失敗,而且還會被認定為正確的。大陸這一年來加大三中一青的策略拐點,其目的之一也是避免這幾年的兩岸交流被判定為失敗,再者也希望其對台政策能「正確」的被執行。

另一方面,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若開始審議,朝野各黨派及民間力量,首先很容易就兩岸關係定位這個老話題進行攻防,從而掀起統獨論戰,這不但會再度衝擊我們內部的政治認同問題,還會增加兩岸關係的變數。盱衡目前我們內部的政治形勢,兩岸協議的談判簽署接受立法院監督,似乎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因應這種形勢的發展,立法院未來可考慮成立相關的兩岸委員會,將立法院對兩岸協議的監督常態化及制度化。此外,為了避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審議,引發冗長且可能充滿張力的統獨論戰,或許也可以思考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補上完整的監督機制。

儘管,不少人希望兩岸貨品貿易及兩會互設辦事機構能儘快完成談判並簽署,但是,就算這兩個協議能完成簽署,能否進入立法院進行審議仍然充滿變數。從去年反服貿學運發生以來,我們內部隱然形成一個潛認知:欲過貨貿,先過服貿;欲過服貿,先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誠如上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審議又充滿變數,那麼服貿及貨貿協議的前途,也就會充滿變數。當然,如果民眾對兩岸交流紅利及大陸政策能迅速有感,從而形塑支持大陸政策的良好氛圍,就有可能使這些協議順利審議通過,創造有利的條件和槓桿。

兩岸關係的新三民主義化

大陸在這一年積極推動帶有高度戰略意義的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經濟整合發展路徑,一帶的推動主要依托上海合作組織,一路的推動則主要依托亞太自貿區的發展,而一帶一路推動的經濟槓桿則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大陸希望透過一帶一路的推動,將大陸的基建能量(高鐵及核電)及過剩產能(如水泥及鋼鐵)輸出,配合亞投行的組建,建構陸版的馬歇爾計畫,重新將歐亞連成一氣,擠壓美國在歐亞及亞太的戰爭空間。未來亞太地區將成為陸版馬歇爾計畫及美國重返亞太兩大戰略角逐場域,兩岸關係鑲嵌於這個場域之中,我們無法置外於這個場域中的相關區域經濟整合,必須參與其中的發展。但其前提是,兩岸之間能否形成一個受立法民意監督且具發展前景的經濟整合區域。

為了我們的發展前景及全民福祉,我們深切期望兩岸關係一方面能通過立法民意監督實現民主化,另一方面,通過確立民本原則,實現民本化,從而讓兩岸關係能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實現兩岸關係的新三民主義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