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掌握兩岸關係「全民有感」新契機《交流雜誌104年4月號第140期(歷史資料)》
社會運動的效果往往難以認定,但某種程度反映了社會的多元化及包容力,透過理性表達和溝通,展現一種穿透力,也讓台灣民主朝更成熟的方向邁進。兩岸關係如何在既有框架尋求突破,穩中求進,持續鞏固兩岸和平發展,促使兩岸年輕世代共享百年紅利,考驗雙方的智慧與魄力。
本期特別以「建構『全民有感』的兩岸關係新格局」為題,寄望讀者跳脫「木馬屠城」的思維,從開放經貿政策、嘉惠社會基層、扶持中小企業、協助青年就業等方面,理解兩岸紅利普及化,是支持兩岸進一步開放與交流的重要支撐,唯有持續穩健開放,才能雨露均霑。
面對兩岸青年創業潮,政府如何從政策思維著手,積極協助年輕世代提高創業的條件與動能,包括人才、技術或資金等,提供創業服務一步到位的機制,也是實現「跨世代正義」的另一項重要例證。
陸委會夏立言主委甫接重任,即在本期書面專訪中指出,各部會雖訂定各種目標,但為民謀利的整體目標是相同的,兩岸和平紅利為增進民眾權益福祉,更是由全體國人共享。於此同時,今年大陸「兩會」揭露的對台政策,亦強調積極強化青年與基層民眾工作,做為大陸對台工作的重點,企盼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和平發展與交流能有「獲得感」。顯見「全民有感」已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軸。
面對全球經濟及區域整合的大趨勢,開放已是不得不走的路,也是現階段世界經濟主流樣態。開放帶來的競爭,除須跳脫傳統,結合跨界思維創業外,更要掌握契機,兩岸經貿關係歷經二十多年的演變,台灣的經貿策略再一次面臨挑戰,與大陸維持正常經貿關係,並積極與其他國家維持雙邊或多邊關係,才是減少單邊依賴、融入全球化區域經濟的正確途徑。
隨著大陸沿海的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貿區將陸續啟動,與海上絲綢之路緊密連結,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國產經研究中心吳福成副主任認為,台灣處在海上絲綢之路關鍵位置,大陸自貿區強大的磁吸作用,不容小覷,恐迫使台商與之進行更緊密經貿合作,惟大陸對台商相關政策的鼓勵與制度的保障,應該也需要與時俱進。
本期還特別邀請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研究所朱浩副所長,為大陸台商服務業的挑戰與轉型把脈。文中提及,近年韓式咖啡館在大陸掀起時尚熱潮,賣的不僅是咖啡,更是「能喝出一種美好感覺」的消費行為,讓消費者用想像短暫脫離現實,營造浪漫夢境。朱浩認為,面對新一波激烈競爭,台式咖啡館的經營策略不該是積極展店或擴展客源,取而代之的是強化食品與商品安全、掌握消費偏好以及提供更精緻化的顧客體驗服務。
「全民有感」不僅包含經濟意涵,其中更有情感。台灣自由的空氣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多元下一代。陸生來台求學,為台灣社會文化交流注入新血,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啟新頁。他們親身體驗寶島民主,觀察台灣公民參與的熱度,勢將為兩岸青年交流帶來新的契機。
新世代有新思維,兩岸任何形態的良性互動都有利兩岸和平土壤持續積累,假以時日,兩岸年輕世代滋養而成的中堅力量,勢必為兩岸關係帶來不同面貌的全新視野及價值觀。期盼兩岸在認知上的分歧也能由下而上逐步迎刃而解,求同存異,共創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