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如何建構「全民有感」的兩岸關係新格局─海基會第七屆第一次顧問會議側記◆文/高蓓蓓《交流雜誌104年4月號第140期(歷史資料)》

海基會第七屆第一次「顧問會議」於二○一五年二月十日下午在海基會八樓會議室舉行,此次會議為本年度首度舉行,主題為「如何建構『全民有感』的兩岸關係新格局」,由林中森董事長主持。鑒於馬總統於去(二○一四)年國慶演說表示,政府將盡一切努力使「人人有感、全民幸福」,林董事長亦強調,過去兩岸交流取得豐碩成果,卻無法讓全民有感受益,未來政府發展兩岸關係,將以「人民有感」為重要目標,故邀請本會顧問共同集思廣益,探討如何使兩岸和平紅利廣泛地惠及台灣民眾,進而為兩岸謀求共同福祉。

凝聚各部會共識 貫徹施政執行力 以達國家整體戰略目標

去年,兩岸關係進入較為多變的階段,是危機卻也是轉機。兩岸出現少數階層壟斷和平紅利的現象,利益分配不均,導致中小企業、年輕世代與基層民眾普遍無感受益,進而讓兩岸經貿合作的民意基礎逐漸流失。與會顧問除建議政府制訂一套完整的論述與清晰的整體戰略目標,使相關部會執行有所依據,步調一致,針對施政重點,全力配合外,各部會宜凝聚共識,強化溝通與協調,貫徹施政執行力,持續宣導兩岸交流往來的實際數據成果,鼓勵受益的中小企業現身說法,傾聽台灣民意,尤其是「三中一青」,同時留意兩岸和平紅利普遍分配各階層,輔以全盤的邏輯思考,清楚闡述政策內容及長遠目標,爭取民眾支持。

面對未來的兩岸關係發展,仍須採取積極的作為,臚列如下:

一、推動陸客來台中轉政策:若「陸客中轉」能夠實現,可增加桃園國際機場運量,便利更多國際旅客進出台灣,爭取候機消費商機,提高來台觀光意願。兩岸兩會於去年十一月啟動工作性商談,我方雖提出不涉及入境問題,但仍有一些「涉及主權的技術性問題」,希望雙方共同解決,及早落實。

二、推動兩岸加入國際區域組織: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時代,我方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已刻不容緩。兩岸或可思考以經濟體名義攜手合作,如同當年加入WTO的模式,使台灣經濟能和國際接軌。

三、加速簽署ECFA後續協議:對我方對外貿易有關鍵影響的ECFA後續協議應加快腳步,全力以赴,期能於馬總統任內完成。

四、加快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協商進程:目前雖就即時通報和人道探視方面已達成相當共識,亦可結合《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和《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相關功能。但在人道探視具體內容、涵蓋範圍、派駐人員行為規範等,仍待兩岸進一步細談,務實處理相關議題,兩岸應儘速完成協商,確保台灣民眾權益。

五、儘速實施台股「大三通」及「滬台通」:為有效吸引資金,增加台股成交量及流動性,提升台灣上市公司國際競爭力,金管會除已規劃的台股「台日通」、「台星通」及「台英通」等「大三通」外,應爭取「滬台通」。台股成交量能與十年前相比已衰退百分之十,與鄰近的香港、新加坡、南韓及大陸等相較之下更顯遲緩,加上大陸要推動亞洲金融市場的協調與對接,「滬港通」、「深港通」相繼實施,展現開放資本市場的決心,對上海、深圳兩地股市及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亦將對台灣資本市場造成排擠效應,未來應透過兩岸金融合作平台,爭取兩岸股市互聯互通,避免台股陷入邊緣化危機。

交流親民化 合作民生化 利益普遍化

兩岸經貿合作則可朝三個方向調整:一、交流親民化,兩岸交流平台不應為少數階層和財團壟斷,必須建構涵蓋中小企業、青年及基層民眾的多元化平台;二、合作民生化,政府應重視中小企業合作網路之建構與擴大民生服務業合作;三、利益普及化,未來兩岸的各項開放政策及合作規畫,應避免圖利特定企業及少數團體,使兩岸和平紅利惠及廣大民眾,利益雨露均霑,以期符合「人民有感」及「利益共享」的策略目標。

設立公共平台 適時與民對話

進一步而論,為落實民眾參與和落實民主政治之理想,亦有顧問表示,政府應儘速責成各主管機關,設立公共平台,讓正反意見於平台表達意見與辯論;有關單位則宜備妥具體對策,針對主管事務務實回應,將訊息做最完整的揭露與詳盡的描述。此外,相關資訊則可建置於制度化的網路平台,依照各項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與回應詳實分類,便於民眾取得資訊。另一方面,各部會主管機關宜選用具有公共政策、公關及資訊能力的人員,建立政策回應策略小組,從網友留言內容中,分析民眾的需求與問題爭議焦點,以問題和政策為本位,適時拋出政策議題,讓廣大網友參與政策對話,擴大民眾參與和落實民主政治。

兩岸新世代相互瞭解 延續兩岸百年紅利

「三一八」學運後,兩岸同時關注和平紅利不能讓少數人獨享問題,考量台灣新世代青年重視社會公平與分配正義,甚於國家競爭力與經濟成長,對兩岸經貿交流持「防弊重於興利」的思維。與會顧問呼籲要正視二者差異,同時蒐集大量資訊,利用大數據尋求多數民意,在推動經濟自由化政策時納入公平正義考量,以經濟自由化為主,公平正義為輔。另一方面,部分顧問建請主管機關編列獎學金計劃,提供台灣學子於寒暑假赴大陸台商企業研習,除可降低對大陸的負面觀感,亦可增進雙方瞭解,延續兩岸百年紅利。而長期站在兩岸工作第一線的海基會,則可籌組中小企業、青年學子等交流團,赴陸參訪進行意見交流。

此外,鑒於網路已成為重要的政策行銷平台與通路,政府政策如同企業推出的產品,相關刊物內容(如海基會發行的交流雜誌、經貿月刊等),可藉由網路通訊軟體傳播資訊,俾利年輕人易於閱讀,增長知識。

協助台商回流投資 傳承經驗接軌青年

政府積極推動台商回流,除重視回流可增加投資基金或就業數據的大型企業,亦須協助中小企業傳承過去累積經驗,授予國內具創新能力與前瞻性的青年接軌創業,對於促進台灣經濟持續成長、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增加就業機會或提高薪資所得,均具正面意義。同時,可鼓勵台商投身參與公益活動,例如援助國內偏遠地區學童營養午餐及弱勢家庭兒童生活,以實際的行動表達其回饋社會以及對台灣鄉土的重視與關懷。此外,國內發生重大意外事故時(例如空難、地震等),亦可建議台商提供即時性的援助,藉由媒體報導宣傳正面形象,扭轉民眾對台商的刻板印象。

創新 創意與創業的「三創」發展

二○一四「兩岸企業家峰會」共同倡議,達成有關搭建兩岸中小企業商貿平台,將在昆山等地創建「台灣中小企業產業園」、「兩岸青年創業園」等共識,為台灣中小企業拓展大陸市場提供新管道。換言之,兩岸均可設置創業園區,不僅台灣年輕人可赴大陸創業,大陸年輕人亦可來台灣創業,結合創新、創意與創業的「三創」發展。顧問呼籲,台灣不能只有小確幸,大時代要有大格局、大智慧,面對變化不斷的全球政經環境,需具備全新思維,將「招商引資」進一步發展為「招賢引資」,為台灣培育戰略性的新興產業。

為配合發展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台灣產官學界則需思考如何因應大陸福州、廈門、平潭的前沿城市開放戰略以及「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布局,避免錯失良機,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相關部會則宜儘速蒐集相關資訊法規供給台商參考,並密切注意此規劃之連續性,找出台灣產業界在三個自貿分區最適合銜接的大陸生產網絡產業。一方面可使兩地的產業順利轉型或升級,另一方面可讓台灣的產品順利在大陸銷售,並藉由「一帶一路」布局行銷東南亞、中亞與歐洲等國家。

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管道 使台商保障加倍

最後,部分顧問強調,調整並升級台灣以全球化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與大陸的產業做出區隔及分工,有賴兩岸的協調合作,優勢互補,擴大發展,互惠互利,確保台灣產業的競爭優勢,避免大陸的片面戰略獨斷。尤其大陸中小企業經營能力逐漸提升,帶給許多台資中小企業龐大的競爭壓力,時有台資企業被陸資企業以非法手段奪取的事件,例如台資中小企業被侵害智慧財產權、惡意挖角、惡性搶單等情況,建請政府深入調查兩岸中小企業互相競爭的概況,從中發掘不當競爭案例,加以整頓及導正。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管道,制訂一套合理的競爭規則,讓兩岸中小企業得以良性互動,使台商更有保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