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戰略下台灣因應之道◆文/譚瑾瑜(國政基金會經發財政組研究員)《交流雜誌104年6月號第141期(歷史資料)》

大陸近年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策略上展現企圖與新意,除了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路徑圖倡議、持續參與正在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之外,大陸推動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下簡稱亞投行)之構想,預計在二○一五年底投入運作,並在二○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公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一帶一路路線圖),正式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區域發展戰略,配合亞投行設立,將開啟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新的方向與競合,位居亞太地區的台灣必須正視並提出因應之道。

以打破歐亞大陸之間自然藩籬為核心思維

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路線圖,分就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大陸各地方開放態勢、大陸積極行動、共創美好未來等八大部分進行詮釋。綜觀一帶一路路線圖,一帶一路希望建構連結東亞經濟圈及歐洲經濟圈的新陸權時代,就亞洲而言,長期以太平洋為主的環太平洋亞太地區海權思維,將會轉為以歐亞大陸為主體的新陸權時代。

一帶一路希望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大陸輻射貫穿亞歐非大陸。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三大路線,路線一是經過中亞及俄羅斯,到達歐洲(波羅的海);路線二是經中亞、西亞,到達波斯灣及地中海;路線三則是往東南亞、南亞、印度洋;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分兩路,從大陸沿海港口過南海後,路線一到印度洋再延伸至歐洲,路線二則延伸至南太平洋。

從路線可以看出,絲綢之路經濟帶難度高過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一帶一路路線圖中提及的亞歐大陸橋、「中」蒙俄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大陸—中亞—西亞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大陸—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都需橫越大陸邊防險峻大山,因此打破自然屏障向西向南拓展,是大陸一帶一路路線圖的出發點。

以共商共建共享降低建設邊防阻礙

由於打破自然屏障所費不貲,加上陸路拓展涉及鄰國邊防,一帶一路採用共建原則降低自身及鄰國財政負擔,並以共同商討及共同享用的一同參與方式,降低一帶一路建設邊防的阻礙。換言之,一帶一路路線圖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合作,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部分加強合作,媒合連結歐亞非大陸所需的資源與需求,達成推進沿線國家發展的目標。

其中最引起大家興趣的仍在於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希望藉由共同建設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連接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而能源基礎建設及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路建設,也是當前全球經貿組織及區域貿易協定難以突破的合作重點,倘若成功於一帶一路策略中合作,將對連結歐亞大陸軟硬體設施大有幫助。

亞投行結合歐亞大陸眾利參與成員踴躍

二○一三年十月二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雅加達提出籌建亞投行的構想,希望整合大陸週邊亞洲國家資金進行基礎建設開發。二○一四年十月二十四日,二十一國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

原來以亞洲國家為主要成員的亞投行,在對融資需求及供給者都有好處之下,歐洲國家亦因著眼於亞投行貸款獲利預期及開發亞洲基礎建設的利基紛紛加入。在英國正式申請後,目前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共計五十七個,其中域內成員三十七個、域外成員二十個。

雖然亞投行與亞洲開發銀行職能有若干重複,然而亞洲地區每年平均八千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資金需求,仍有相當大的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加上大陸提出一帶一路路線圖,更加大基礎建設資金需求,亞投行適時成立,並得到歐洲國家支持申請加入,實有助於實踐一帶一路基礎建設之共建。

儘速評估一帶一路路線圖實踐可能

透過順利招募亞投行成員,一帶一路策略已經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在基礎建設資金籌措上取得歐洲國家支持,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已先後於二○一四年十一月底、二○一五年一月、三月、四月、五月舉行五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商定亞投行章程草案,並於六月底前簽署章程,預計於二○一五年底前正式成立亞投行。

一帶一路路線圖是否能完全實現,尚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亦需時間來推動,然而我們已經看到歐亞國家踴躍參與大陸倡議的亞投行,顯見歐亞國家看好亞投行未來前景。因此,台灣應預先針對一帶一路路線圖之規劃,衡量一帶一路路線圖實踐之優先順序,並依此考量以歐亞大陸為主的新陸權時代來臨的可能性及時程,預先做好準備,並延展台灣在歐亞大陸的經貿實力。

積極加入亞投行

首先,台灣應當積極加入亞投行,依循國際慣例,以「中華台北」名義主動申請加入亞投行。台灣參與亞投行,除了多一個融資建設的管道之外,更重要的是,台灣因此進入亞投行資金互聯體系。亞投行不但可以補足亞洲開發銀行資金不足之處,亦提供台灣多一份資金保障,加上台灣一直希望金融業能打亞洲盃,倘若進入亞投行參與國際聯貸,絕對有助於銀行走出國門、走入亞洲、走向世界。

此外,透過亞投行,台灣可以參與亞投行基礎設施互聯體系,打破WTO一直想突破卻未果的政府採購國內壟斷陋習,並預防亞投行可能採取的限制性招標模式,才有可能藉此加入大陸所提出的一帶一路計畫,以及東亞地區的公共建設標案。

由於參與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有助於強化台灣產業承接基礎建設的能力,政府應在台灣企業參與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合作上,扮演重要中介角色,協助廠商突破跨國承攬工程的困難度。

台灣加入亞投行的過程,亦可作為兩岸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範例,如何在善用兩岸既有溝通管道加快台灣參與亞投行的速度,將有助於台灣日後申請加入RCEP。

掌握一帶一路在十三五規劃中的台商利基

一帶一路策略明確地將台灣列入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並具體點出希望台灣能夠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然而在一帶一路路線圖中,此部分的規劃仍限於既有的自由貿易區規劃,並在區對區合作中過於強調單區對單區的對接功能,反而侷限了兩岸在一帶一路中擴大合作的可能。

事實上,以一帶一路路線圖範疇之廣大,首先在區對區合作應當從單點到多點對接合作,亦即台灣除了可以與預定規劃的福建自貿區進行合作之外,兩岸應研擬台灣與上海自貿區進行更密切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除了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外,台灣亦有可能藉由絲綢之路經濟帶,拓展中亞市場。換言之,除了掌握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沿海建設之外,經濟部及外貿協會等可研擬台商搭便車拓展中亞市場的可能性。

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區域發展戰略,將開啟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新的方向與競合,有可能形成新陸權時代。亞投行已經倡議成功,台灣應當積極加入,並善用大陸一帶一路策略,進一步參與連結歐、亞、非洲的大建設,掌握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的新商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