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民歌四十年◆文/張怡文(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交流雜誌104年8月號第142期(歷史資料)》

每次想到民歌,心中響起的是「微風往事」,套句現代用語那「小清新」的感覺湧上時,彷彿回到二十多歲的青春年華,一天的煩悶頓時一掃而空,腦海裡還會浮現一些舊畫面,像之前和好友們一起在KTV狂飆過的民歌,還有那些快要叫不出名字的民歌手的臉,一一閃過腦海。

提到民歌,你心中響起那一首歌?

原來,民歌的記憶,對四、五年級進入後中年時代的人來說,竟可從腦中撈起這麼多的記憶。有人開玩笑說,人老了能擁有兩個憶,一是記憶,另一是回憶,雖然不曾把民歌的流傳當一回事,卻沒想到早在年少時期,就被深深植入記憶中,那「阿美阿美」音樂一起,就會唱了,所以當一○一美食街第一次出現「快閃」時,不少人心中忽然被挑起的悸動,難以形容,到今年初板橋車站「民歌快閃」時,這才確認,原來民歌是這群人共同的語言。

雖然喜歡民歌,卻從來沒有認真學唱過或研究過民歌,反而為了顯示跟得上時代,忙著學蔡依琳、周杰倫、五月天的歌,從來沒有想過,民歌不用學就自然儲存在人腦的舊檔中,一直未曾刪除。今年轉到中時電子報工作,人還沒到,就常聽到現在的長官大談民歌,進入新工作沒多久,果然因為「民歌四十」演唱會將來臨,身為工作人員之一,也就一頭栽進民歌世界。

民歌歷史從一九七五到一九九○

「一九七五年,先總統 蔣公逝世、微軟公司正式創立、香港金鐘道正式通車,西洋音樂頑童傑克強森、英倫足球明星貝克漢出生,歌手陳綺貞、蔡健雅、五月天阿信…也都在這一年誕生」,眾所期待下誕生的「民歌四十」演唱會,活動前的宣傳就是這樣寫的,因為就在一九七五年六月六日,楊弦在台北中山堂唱自己的歌,校園民歌運動從此滋長萌芽。

從一九九五年的「民歌二十」、二○○五年的「民歌三十」,到二○一五年六、七月剛圓滿演出完成的「民歌四十」,更創下演唱時間最長的一次。當中時電子報採訪「民歌四十」主辦單位,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理事長李建復時,他私下半開玩笑地說,過十年後的民歌五十可能就變成追憶會了。

歷經四十年歲月洗禮,民歌手們都已近花甲之年,再十年後能否仍能在舞台上又唱又跳,情況真的又大不相同。也因此,對四、五年級生而言,「民歌四十」是人生退休前最美好的音符。

「民歌四十」的迷人之處

「民歌四十」之所以令人期待,票房比前兩次高、甚至一票難求,更讓觀眾在廝喊六個小時後,心滿意足地回家,除了等待十年時間外,之前所累積的多次驚喜也是讓「民歌四十」更迷人、更感動的原因。「驚喜」指的就是二○一三年到二○一五年間的三場大型「驚喜快閃」,從第一場在一○一美食街、第二場在北京國貿到第三場在板橋車站,高達二百多萬人次觀賞傳閱的影片,賺走不少人的淚水,是開心、感動的淚水。

李建復不但是「民歌四十」的主辨人,更是「驚喜快閃」的主要推手。在不滿二十歲那年,他的一首「龍的傳人」,雖然已在全世界華人區傳唱近四十年,但大家都忘了,原來在兩岸未開放前,這首歌的詞曲創作人侯德健,為了找創作靈感,違法造訪大陸,甚至還加入六四天安門學運,這下事情大條了,「龍的傳人」也因此在兩岸被禁唱多年。

當李建復再提起民歌時代種種往事時,和觀眾最接近的,應該就是今年農曆春節假期前,在板橋車站大廳的第三場「驚喜快閃」,全程皆演唱當年的校園民歌,包括今山古道、微風往事等,就是為了在「民歌四十」前夕,紀念已故的民歌手或創作人,包括李泰祥、馬兆駿、黃大城、潘安邦、梁弘志、施碧梧等,當快閃影片在網路瘋傳,看到的人心中一陣悸動。原來,那民歌帶來的感動竟仍如此清晰。

最不像歌星的群星們

要追溯台灣的民歌世代,其實僅約短短十五年,從一九七五開始傳唱後,在一九九○年就正式結束。最主要原因,是這些出自「金韻獎」或「大學城」的校園民歌手,幾乎都有不同的人生規劃,他們相繼拋出民歌世代火苗後,台灣唱片界開始流行清新派歌曲,十多年後,漸漸被不同世代曲風取代。到一九九○年「向前行」的林強,和陳昇等創作成為市場主力後,民歌世代正式宣告結束。

一九七五年後出道的校園歌手,是最不像明星的創作或演唱人,就如李建復所說,「龍的傳人」一推出就很紅,後來還唱了八點檔連續劇主題曲「守著陽光守著你」,跑遍各電視和廣播接受訪問,但他一張明星照都沒有拍,大學畢業後就當兵,當兵後出國唸書,在美國工作多年,直到現在都不曾直接從事演藝相關工作,「快閃」和「民歌四十」都是他的業餘任務。

當年很多的民歌手也和他一樣,出了校園就走自己原本規劃的路,留下來的並不多,隨著年齡轉型,當年的校園民歌手,是最不像歌星的一群愛唱歌的學生,當民歌二十、三十到四十,讓這些民歌手們再相聚時,所有民歌記憶再次活化,幾乎不用準備歌詞,演唱會現場觀眾都能一路跟著飆唱,也難怪他們說:「我們每個人輪流唱二、三首,現場觀眾卻要連唱五、六個小時,比起現場觀眾來說,台上演唱人反而輕鬆多了」。

民歌、快閃、網路世代

「民歌四十」演唱會在台灣從年初熱鬧到年中,七月初台中加演場劃下完美句點,不過,很多人都期待著第四場快閃出現!

「驚喜快閃」是李建復和一群志工好友的傑作,曾擔任過台灣雅虎第一任總經理,李建復的「驚喜」真的沒讓人失望,每次的「驚喜快閃」點閱率都突破二百多萬人觀賞,其中幕後最大贊助者,是李建復找來「天使投資人」李鎮樟,因為沒有任何商業模式,讓最喜歡研究商業模式的李建復來說,是最讓他快樂的地方,正也因為這樣,大家才會在網路上瘋傳、感動。

歷經四十個年頭,民歌從校園走上了舞台,更透露快閃的演出新模式,直接進入網路世代,李建復說自己還在尋找下一個「天使投資人」,讓「民歌四十」能繼續快閃,在網路世界中永遠流傳下去。

兩岸校園民主和民歌

想到校園民歌,很多人會將校園民主聯想在一起,但台灣民歌的發展,雖和校園民主的醞釀有關,卻沒有和學運產生直接的關係。台灣民歌興起於七○年代,那時台灣還沒有解嚴,兩岸尚未開放交流,許多心聲想藉由歌曲演唱來紓發,「龍的傳人」、「今山古道」等大山大海的中國風歌曲,就在這種氛圍下產生。

七五到九○年間雖是台灣民歌的年代,大多數當年成名或大紅的民歌手都不曾參加學運,直到九○年三月台灣第一場大規模學運—野百合學運正式登場,那時台灣民歌高峰期早已過了,而野百合學運出現的歌曲,都是為了這場學運創做的歌。去年的太陽花學運所唱的「島國天光」等歌曲,也是支持相同理念的音樂人所製作。

相較於大陸的學運,傳唱最有名的是「血染的風采」,但這首歌是紀念「中」越戰爭的歌曲,其他如崔健的「最後一槍」、「黑不再面對」等,都是專門為學運所作,並非早就流傳的民歌。香港去年的「占中」學運,傳唱最多的是「海闊天空」,那是香港團體Beyound,在九三年紀念自己出道十年來一路的歷程。

一九八○年代末期,台灣社會氛圍改變,也是校園民歌運動沒落的主要因素,開放黨禁、解嚴後,台灣的本土化運動興起,大學內的氛圍轉向批判大陸文化霸權,本土草根文化的風格從此取代清新派的「校園民歌」。之後,民歌手如胡德夫和楊祖珺等,繼續以歌曲創作,支持台灣學運等各種抗爭運動。

台灣民歌世代的民歌手們,就和多數的四、五年級生一樣,在民歌的歌聲中長大,更一路見證台灣民主進步和發展,四十多年人生的歷程,以及台灣或國際社會的飛速演變,今非昔比,這也是為何這麼多人再重溫民歌舊夢時,都會忍不住紅了眼眶。

民歌世代雖然早在二十多年前結束,但民歌創作的精神卻永遠留存,這也是民歌二十、三十到四十演唱會,主辨單位和歌手們最想傳承的理念。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