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持續穩健協商 厚實互信基礎《交流雜誌104年10月號第143期(歷史資料)》

和平與繁榮,已是兩岸關係發展中不變的目標。過去七年來政府努力打造一個穩定的基礎,創造了兩岸隔海分治六十六年以來最好的兩岸關係,但兩岸的和平與繁榮仍然要向前行。

經過將近一年半的籌劃與協商,眾所矚目的兩岸兩會第十一次高層會談在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假大陸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簽署了「海峽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及「海峽兩岸民航飛航安全與適航合作協議」兩項協議。其中之一的租稅協議,是早自二○○九年起,兩岸主管機關就開始進行業務溝通,歷經六年協商,以及多次組團到大陸向台商溝通說明,並與社會大眾及國會溝通,兩岸兩會終於達成共識、簽署協議,這可說是二○○八年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耗時最久、難度最高的協議。

至於另一項飛安協議,則是對於日益繁忙的兩岸空中交通深具重要性。在飛安協議簽署生效前,兩岸直航班次已達每週八百九十班,但由於產品及零組件未能相互認證,每趟飛行均須有合格維修人員隨機,在落地後執行適航檢查及航機簽放作業,倘若有零組件需求甚至得從另一地空運過來,可能導致航班誤點、造成旅客不便。飛安協議生效後,雙方航空公司即可委託對方維修機構執行航機維修、簽放作業,有助於降低航空公司營運成本及飛航安全,減少機械因素導致班機延誤,提升民眾搭機的安全與便利。

為順應社會大眾針對兩岸協商與簽署協議的過程,能夠建立更制度化的溝通、說明與監督機制的訴求,儘管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程序尚未完成,但這次會談所達成的兩項協議,在簽署前都已依兩岸條例的規定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之意旨,經過嚴謹的溝通程序與國安審查的評估,做好與社會各界溝通,透過這樣的處理過程,一定可以使民眾對兩岸制度化協商及所簽署的協議更具信心。根據陸委會在今年七月所做的民調,有高達七成二的民眾肯定兩岸制度化協商,有助務實解決兩岸交流衍生問題。

誠如馬總統在會談後,於總統府接見國外學者時表示,這次簽署的雖然看起來並不是「很偉大的協議」,但與當時才發生砲戰的朝鮮半島相比,我們努力是有具體價值的。誠然兩岸之間和平穩定的架構,正是由這些初看似不怎麼起眼的協議,與不斷擴大、深化的各方面交流合作,一點一滴地逐步累積、建構而成。過去七年多以來,海基會與海協會除了舉行十一次高層會談、七次經合會例會、兩次協議成效檢討會議外,並持續不斷的進行業務溝通與磋商,每一次協商,都讓兩岸間互信獲得提升;而各式各樣的官方、半官方、民間團體、學術單位的交流互訪,也都提高兩岸的互相理解與認同,拉近了兩岸民眾的距離。

目前兩岸處在六十六年來最佳的「維持現狀」關係,而要維持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現 狀,主要繫乎有「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過去二十三年來,無論任何人都可以看清一個事實:「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誠如馬總統在「辜汪會談」二十二週年,赴陸委會視導時所說:「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九二共識』相合則旺,相離則傷,相反則盪」。「九二共識」也許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萬靈丹,但確實可在兩岸間搭建溝通的橋樑,帶來和平與繁榮。我們瞭解和平與繁榮是兩岸共同的核心價值,是多數國人的期待。期盼兩岸兩會在既有的良性互動基礎上,再接再勵,共創兩岸新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