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安全展翼 翱翔兩岸《交流雜誌104年10月號第143期(歷史資料)》

第十一次兩岸兩會高層會談圓滿落幕,眾所矚目的租稅、飛安兩項協議完成簽署,對台商減輕稅負與民眾飛航安全有了更堅實的保障。

詩人余光中筆下「一灣淺淺」的台灣海峽,如今每天都有百餘班直航對飛的航班,但這淺淺一灣海峽,卻繞行將近一甲子。兩岸直航,為民眾往來搭起一道直通的橋樑,飛安協議將進一步提升民眾搭機的安全與便利。

在兩岸互信基礎不穩固的九○年代,台商在大陸投資想爭取合宜減稅措施、增加投資競爭力,都是一種奢求,遑論兩岸面對面協商。如今協議順利簽署,民眾權益獲得保障,歸功於制度化的兩會協商與交流,那是一股穩定的力量,隨著歷史的繼承與創新,可望為兩岸續創新局。本期我們特別以「精進與深化-兩岸兩會第十一次高層會談」為題,幫助讀者迅速掌握此次會談成果、飛安與租稅兩項協議的效益。相信讀者會從中發現,一個開放、穩健的兩岸政策,是台灣和平繁榮的基礎。

一九七八年,對大陸人民來說確立了部分改革開放的路線,大力吸引外資,從此積極融入世界;對台灣人民而言,大陸走向世界,在國際分工的背景下,台商前往大陸投資布局,兩岸產業鏈自此有了連結。只是,三十七年後的今天,全球競爭更激烈,世界經濟更為險峻,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經濟成長趨緩的困境,也不斷端出對策。本期有幸邀請東華大學高長教授,就今年的北戴河會議,為讀者剖析大陸當前的經貿情勢發展,以及伴隨綜合實力逐漸增強的態勢下,如何透過「一帶一路」的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在「調結構」與「穩增長」的目標上取得平衡,調整自身角色的轉變,而這樣的轉變又將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無獨有偶,鄧小平的「黑貓、白貓」論在三十年前吹響了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號角。然而,長期作為世界工廠的大陸,追求經濟高度發展的背後,卻反映出高污染、高耗能等問題,環境保護議題屢屢佔據媒體版面。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自然災害頻仍的時代,這次,大陸不只告別「黑貓」式經濟成長,推動「綠貓」計畫,試圖創造新一波綠色
奇蹟,更制訂嚴格法規確保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台商該如何利用此一趨勢為自己取得致勝關鍵?未來兩岸企業又該如何攜手落實社會責任?且看政大企業倫理研究發展中心劉世慶研究員和工總大陸事務組黃建群副組長的第一手分析觀察。

為避免龐大的人口稀釋經濟成長的效益,大陸自一九八○年起開始實施俗稱「一胎化」的計畫生育政策。該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來,對於抑制人口成長的確發揮一定的效果,卻也出現人口結構失衡、性別比例差距擴大、老齡化加速、小公主小王子等令人憂心的現象。同樣地,台灣也面臨高齡化社會的衝擊。本期特別邀請台大社會系薛承泰教授,分別就兩岸政府的人口政策以及社會結構問題,為讀者做深入剖析與說明,期能幫助讀者從正反兩面思考一個政策該如何「與時俱進」。

視角轉向國際,從美「中」兩大強權以政經實力揭開新一輪競賽的序幕,探索一條兩強共存共榮的新道路,惟雙方各項新舊爭議未解,雙方的對抗似乎也從實體層面延燒至虛擬空間,「網路」成了新的戰場,一場屬於資訊時代獨有的新型態戰爭,正在進行。

同樣地,兩岸看得到的軍事衝突或許已不復見,但看不見的產業戰爭,卻早已悄悄開打。傳統產業結構轉變,尋求提升生產力與競爭力的策略成為智慧製造興起的關鍵,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蔡禎輝副所長對台灣「生產力4.0」帶來產業新思維的精采解說,更增添未來互聯網思維生產模式的無限想像。

一灣海峽,曾經讓兩岸鴻雁輾轉。有了接觸,雙方才能建立起情誼;有了溝通,彼此才會產生同理心,為熟悉而又陌生的海峽兩岸,搭起一座友誼橋樑,重新開始認識彼此。在發現彼此的歧見後,還能保有真摯的情誼,便是一種包容和尊重。

政治認同或許有文化的差異,但愛與希望卻是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淺淺的台灣海峽,承載著滿滿的愛與關懷、良善與真誠,大大拉近兩岸民眾心的距離。誠如本期交流副刊的兩篇文章,從民眾的角度,紀錄兩岸交流的變動歷程,刻畫兩岸人民彼此牽動的情懷,傳遞互動過程中的感動與反思。

回顧過往、展望未來,我們相信,隨著兩岸交流愈加深化,將會有更多振奮人心的事蹟、更多感人的故事等待報導。即便國際戰略格局再起漣漪,期盼兩岸關係在和平發展道路上穩步前進的願望卻是有志一同。且讓我們在前人奠定的基礎上,增進理解、促進合作,不斷精進,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