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習近平訪美,學習讓雙方更接近和平?◆文/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交流雜誌104年10月號第143期(歷史資料)》

若中共當局將和平崛起一詞改為和平發展的目的,是要讓國際社會不用擔心大陸綜合國力大幅提升,會衝擊既有的政治經濟秩序,或是對區域安全造成威脅,因而選出一位名字中帶有和平者擔任國家領導人,以昭公信,過去幾年的一些發展如南海的填海造陸、遠洋的軍事演習、網路駭客竊取重要它國情資、及最近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70th Anniversary of Victory of World Anti-FascistWar)所舉行的閱兵和各種先進武器的展示,不僅未創造出和平氛圍,反而讓人擔憂美「中」兩大強權是否正朝著正面衝突的路上邁進。基於此,我們殷切盼望習近平的美國國是訪問,能夠虛懷若谷,真正學習讓雙方更接近和平,而不是衝突。

目前的美「中」關係,大概是近年來的低點,雖然雙方經貿往來仍然密切、政府官員互動依舊頻繁,但不可諱言的是,當北京不再奉胡錦濤時代的「韜光養晦」(high your strength, bide your time)為圭臬,而大談「中國夢」時,國際社會看到的是一個有信心、但又可能具威脅性的新強權,身為規範國際政治秩序霸權的美國,當然不願本身的支配地位受到挑戰,因此,歐巴馬政府建構的重返亞洲(pivoting to Asia) 或再平衡亞洲(rebalancing Asia)戰略,推動經濟整合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TPP),以至於在今年四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時,達成美日安保法「 防衛合作指針」(The U.S.-Japan Defense Cooperation Guidelines)的修訂,都明顯有圍堵containment)大陸的意圖。

這是區域安全戰略的部分,美國另一個對抗大陸的利器,在於對大陸經貿及人權作為的批判。經貿方面,除這幾年最熟悉的「匯率操縱國」(currency manipulator)指控外,就是對大陸投資及市場開放的限制有所不滿。人權方面,習近平這幾年在大陸對集會、言論及宗教自由方面的限制,以及拘禁維權律師等作為,更成為美國朝野及公民社會大加撻伐的對象。

在美「中」兩國於網路安全、南海航行自由、經貿投資及智慧財產權、民主及人權價值等各議題都有對立或矛盾的情況下,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是訪問及想要的高規格接待(二十一響禮炮、白宮草坪歡迎儀式、國宴、聯合記者會)等,歐巴馬政府都能配合,但若想從華府獲得其它方面的承諾或讓步,將會有其難度。

十位參議員及十二位諾貝爾得獎主的呼籲


在習近平訪問美國前一個月,十位重量級、跨黨派的聯邦參議員聯名寫信給歐巴馬,要求他在與習近平的高峰會上,提出美國對大陸人權問題的關切,除了民主黨外交委員會的資深委員卡登(Benjamin Cardin)及共和黨的軍事委員會的麥侃(John McCain)外,
另外兩黨各有四位參議員加入,包括台灣小組成員的俄亥俄州參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德州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新澤西州參議員孟南德茲(Bob Menendez)等,反映出美國兩黨即使在意識形態及政策方面有很大的差異,但在外交議題方面卻能達成共識。他們關切美「中」之間各項的議題,但最終則是要求習近平釋放劉曉波,並關切兩位維權律師徐志勇及浦志強的狀況。

另外, 有十二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在南非大主教屠圖(Desmond Tutu)率領下,也寫信給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歐巴馬,要求歐巴馬公開向習近平喊話,釋放劉曉波並允許他妻子劉霞出國就醫。除屠圖外,簽名的尚有達賴喇嘛、波蘭前總統華勒沙(Lech Walesa)、伊朗人權律師伊巴迪(Shirin Ebadi)等過去四十年來不同世代的得主。或許這和二○一二年劉曉波剛獲獎時,有超過一百三十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寫信給當時即將掌權的習近平,要求釋放他的人數相比,規模有些差距,但透過民主國家領導人及和平獎得主的歐巴馬傳達訊息,可能還更直接一些。

華盛頓郵報的主筆海亞特(Fred Hiatt)則是發文表示,若歐巴馬要在白宮設國宴款待習近平,應在餐桌上留一些空位給大陸遭到迫害的異議人士或維權律師,包括劉曉波及劉霞夫婦、浦志強、民運領導人王炳章、女性維權律師王宇、及維吾爾族經濟學家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等,還強調白宮無法容納大陸約兩千名的政治犯,以諷刺歐巴馬政府作為不夠積極。

教宗方濟各在習近平前訪問白宮,並非巧合


在習近平出訪西雅圖時,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正在白宮與歐巴馬見面。美國政府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做此安排,只有白宮幕僚最清楚,畢竟在同一星期、同一場域,一位是世界各地極受推崇、具道德高度、享有正面政治形象的全球性宗教領袖,一位是對國內進行高度管控、對外毫不保留展現綜合國力、具挑戰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威權體
系領導人。前者傳達的訊息是包容、愛與和平,後者雖然大談「中國夢」,但至少也應強調和平,並且以實際的行動和宣誓,讓國際社會看到背後的誠意。

習近平與方濟各同一天先後抵達美國,然而除紐約時報及企業界必讀的華爾街日報外,其它報紙很少提到習近平訪美消息,反倒是教宗在猶太人最主要傳統節期之一的「贖罪日」(Yom Kippur)來訪,獲得各媒體大篇幅報導。

同時教宗與習近平在華府有一天行程的重疊,也引發部分大陸天主教徒的奇想,希望這兩位世界管理人口最多的領導人(大陸人口近十四億、全世界天主教徒超過十二億),能夠有機會碰面,幾乎忘了目前梵蒂岡是中華民國的邦交國。

方濟各在訪問白宮後,還對國會兩院進行演說,這是習近平想要卻獲得不到的殊榮,也是今年四月份日本首相安倍訪問美國時曾享有的機會。當習近平還在為二十四日晚上與歐巴馬的工作晚餐做準備時,方濟各已在美國國會進行演說,坐在他後面的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拜登(Joe Biden)及眾議院議長貝納(John Boehner)兩位分屬民主黨及共和黨的政治領袖剛好是天主教徒,從電視上看到他們深受感動。台下的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目前擔任民主黨少數黨領袖的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女士(Nancy Pelosi)及正在爭取共和黨總統提名的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三位天主教徒,顯然為其信仰感到驕傲。當鏡頭轉到古巴裔的蘿絲蕾婷娜(Ilenna Ros-Lehtinen)眾議員時,這位前外交委員會主席早已熱淚盈眶。

這就是教宗的魅力,一位深具平民作風的宗教領袖,雖然講話語調非常平和,英文亦有強烈的西班牙口音,有時還不容易聽懂,但這些在他熱愛生命、關懷弱勢的訊息中,顯得微不足道。儘管梵蒂岡的教宗長期以來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但方濟各卻是一位願意與其它宗教對話、具同理心及包容力的教宗,這也是為何他成為第一位對美
國國會兩院演講的教宗。

習近平在西雅圖與美國企業界的座談和喊話等重要示好訊息,也因教宗方濟各的新聞及談話而受到排擠,讓美國民眾尚未有機會體認他完整行程前,所看到的已是他到華府與歐巴馬的會面,而這兩位領導人的談話及氣氛,也被拿來與教宗做客白宮比較。此外,習近平還得面對美國目前基本上對大陸並非友善的國內氛圍。習近平上任三年來,美國皮歐研究中心所做的美國人對大陸人印象調查中,有五成以上的印象為負面,不到四成是正面,是近年來的新低,這些印象也反映在共和黨一些總統參選人的談話中。

出訪期間正逢共和黨初選,大陸成為箭靶


共和黨初選期間,修理中國(China bashing) 或妖魔化中國(demonizing China)成為各候選人競相在外交上強勢表態的方式。在民調中領先的川普(Donald Trump),認為北京不應允許人民幣貶值,讓大陸搶走美國的生意及就業機會,建議用麥當勞的大麥克而非國宴招待習近平;威斯康辛州長華克(Scott Walker)則批評歐巴馬政府給習近平國是訪問的尊榮是項錯誤,應予取消,他該做的是要求後者為企圖破壞美國利益負責。

另一位同樣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目前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召集人的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指出大陸正在擴充軍力、利用駭客在網路上盜取情資、破壞人權、及經濟行為的不守規範,但美國政府卻沒有做出適切的回應。在北京不斷升高其侵略時,歐巴馬一昧姑息大陸領導人。魯比歐雖沒有像華克一樣,要求取消習近平的訪問,但他認為應當將其下修到工作會議層次。魯比歐同時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會增加國防預算,讓美國能夠在陸海空、網路及外太空挑戰大陸,也會要求大陸遵守自由市場原則,並且禁止違反人權的大陸官員到美國訪問。

紐澤西的州長克里斯提(Chris Christie)建議美國面對大陸的挑戰時,需要採取「軍事途徑」。在共和黨第二次電視辯論時,一向溫文儒雅的傑布‧布希(Jeb Bush)表示,他不能茍同華克有關取消國是訪問的說法,卻提出採取攻擊性戰術(offensive tactics)的說法,以加強對大陸的制裁。

儘管這些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發表的言論有針對性,但這就是選舉。同樣曾參選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前美國駐陸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就指出,初選時出現這些現象並不為奇,畢竟候選人要在世界舞台上表現得強悍。由於有這些政治語言的充斥,歐巴馬也不太可能在接見習近平時,做出任何的讓步。

美「中」關係歧見仍深,但合作在所難免

綜上所述,美「中」關係目前處在一個新低點,雙方歧見很深。儘管美「中」在政經體制仍有很大的差異,且在一些經濟及區域安全方面屬於競爭關係,但畢竟它們是世界兩大強權,有許多重要的國際議題需要合作。若習近平想要讓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相信大陸走的是和平發展的路線,卻沒有對國內異議分子有更寬容的對待,是很難有說服力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