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邁向兩岸關係正常化:馬習會的歷史定位◆文/葛永光(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暨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交流雜誌104年12月號第144期(歷史資料)》

眾所矚目的「馬習會」於十一月七日假新加坡成功舉行,會後各媒體民調顯示,多數人支持並滿意馬習會。例如,聯合報民調指出,三七‧一%民眾滿意,三三‧八%不滿意。兩岸政策協會的民調結果顯示,四三‧九%贊成馬習會,三二‧二%不贊成。艾普羅民調公司的民調指出,四六‧一%支持馬習會,二一%不支持。Yahoo網站民調也指出,四九%民眾支持馬習會。蘋果日報的民調雖指出,有四七‧五一%受訪者認為馬習會沒有實質新進展,但有四二‧七二%受訪者認為馬習會是兩岸關係重大突破。在一個對兩岸關係看法嚴重分歧的台灣社會,這樣的民調並不令人意外,但有多數人支持並滿意,也是難能可貴的成果。此外,國際各媒體也都肯定此次歷史性會晤。

馬習會雖然剛結束,也許對它的歷史評價,需要更長的時間去觀察,不過,兩岸領導人在隔絕了六十六年後首次會面,其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兩岸從軍事對抗走向政治對峙,再逐漸走向民間交流、政治和解與經濟合作,如今兩岸領導人會晤,則象徵著兩岸關係邁向正常化的開始。

馬習會的重大意義

「馬習會」對兩岸關係發展而言,具有以下重大意義:

一、大陸對中華民國的默認

多年來,我方一再要求陸方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強調中華民國是台灣與大陸間一個重要的「連結」(link)。切斷了這個連結,將使得台灣與大陸間的臍帶被切斷,兩岸兄弟間的感情將日益淡薄,而台獨意識將日益強化。

過去,大陸的立場是「中華民國已不存在」,中華民國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因此,在國際和大陸內地都不允許中華民國及其象徵符號如國旗出現,大陸訪台人士更是避開中華民國國旗及國歌而唯恐不及,因此鬧出許多失禮及不愉快的事件。這些其實都會傷害兩岸兄弟間的感情,因為它未能體現兩岸互相尊重及對等的原則,也違背了兩岸「一中各表」的精神。筆者去(二○一四)年七月十七日應邀參加饒穎奇資政組織的兩岸民代交流訪問團,在北京與政協主席俞正聲對話「一中各表」時就指出,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逐漸變成「一中你表」,只有你可以提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在國際上或大陸提「中華民國」或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就會遭到來自大陸的干擾,久而久之會讓人懷疑「九二共識」的價值。

這次雙方領導人的會面,雖然互稱「先生」,但無法遮掩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總統的事實。會後記者會上,馬英九的名牌印的是「總統」,陸方願意在此種場景上同意和馬英九會面,瞭解兩岸關係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突破,是一種善意,也是一種默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加上大陸中央電視台在報導馬英九出國前在總統府召開的記者會,不忌諱的播出中華民國國旗的畫面,這些都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馬習會後,筆者在大陸與一位陸方智庫的重要人士會談,他雖然不承認這是默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也承認這是大陸對「一中各表」的默認,既是對「一中各表」的默認,則對中華民國的存在也是某種程度的不否認。如大陸真能落實馬習會的精神,不但符合馬英九所講的「主權不承認,治權不否認」的精神,同時對兩岸關係的精進必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肯定過去,框架未來

習近平在「馬習會」的開場白中一開始就點出,「過去七年,台海局勢安定祥和,兩岸和平發展成果豐碩,……正因為有了這七年的積累,兩岸雙方才能進入今天歷史性的一步。」習近平的發言,說明馬習會的舉辦,是對過去七年的肯定,雖然習近平感謝的是許多人的貢獻,但過去七年正是馬英九執政期間,習的談話也是對馬英九過去七年對兩岸和平發展的貢獻予以肯定,同時寄望未來台灣的領導人,能在此基礎上繼續對兩岸和平發展做出貢獻。

兩岸過去七年能獲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其關鍵就在於「九二共識」,因此,習強調要「堅持九二共識」,馬則主張要「鞏固九二共識」,如此,才能維持台海和平現狀,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尤其重要的是,馬英九提出維持兩岸和平繁榮現狀的五點主張:鞏固九二共識、降低敵對狀態、擴大兩岸交流、設立兩岸熱線、合作振興中華。這「馬五點」形同一個維持台海和平現狀的框架,為未來的台灣領導人提出一個負責任的建議,也是為未來兩岸關係長遠的和平發展建構一個框架。

三、邁向兩岸關係正常化

兩岸關係正常化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目前兩岸關係的定位是「一國兩區」(onecountry, two areas),也有人定位成「一國兩府」(one nation, two states),但這個「一國」是尚未統一的「一國」。在這樣的定位下,兩岸關係要正常化,包括推動通商、通航、通郵,以及兩岸直航、陸客觀光、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等。自二○○八年六月迄今,兩岸簽訂二十三項協議促使兩岸邁向全面性交流,到兩岸兩會制度性協商進入陸委會和大陸國台辦負責人的會面,一直到兩岸領導人的會面,這些都逐漸體現了「主權不承認,治權不否認」的精神。接下來,如果兩岸能繼續發揮創意,完成互設辦事機構,簽訂「終止敵對狀態」或「兩岸和平協議」,同時,兩岸領導人間也能設立熱線,並最終在國際上能創立一個和平共存互助的模式,則兩岸關係正常化的目標可順利達成,而這一切都應從這次兩岸領導人的會面開始。

四、有利區域穩定和平

筆者在二○○○年左右應邀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世界退伍軍人大會」,當時的新加坡總統印度裔的納丹(S.R.Nathan)在歡迎酒會上主動過來與我寒暄,一開口就說:「台灣千萬不要搞台獨,這會影響亞太區域的穩定與和平」。過去七年,兩岸在九二共識上交往,不但促進了兩岸的和平發展,也消弭了區域內國家的憂慮,有利於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這次「馬習會」的舉行,美國、歐盟及許多國際媒體都公開表示歡迎與肯定,認為有利於區域的穩定與和平。馬英九總統在與習近平會談時提到九二共識內容完全不涉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因為這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容許的」。台灣方面明確的表明反對台獨,不但大陸方面安心,國際方面也表示歡迎,因為這使台海議題不會成為危害區域安全的衝突熱點。

在會談中,習近平也強調:「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心的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既是一家人,有問題當然要用和平的方式及溝通的態度來解決。習近平又說:「當前,兩岸發展內容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這是大陸方面對明年台灣政局可能發生變化的憂慮,也擔心台灣方面可能走向台獨,讓兩岸兵戎相向,重演兩岸戰爭的悲劇。為了避免歷史悲劇的發生,兩岸領導人會面,肯定過去道路的正確,確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重要性,並對未來可能的變化加以因應、喊話。

五、台灣的國際角色:和平締造者

馬習會大幅度的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visibility),馬英九「總統」的角色被國際媒體廣泛的報導,兩岸領導人六十六年來歷史性的會晤,被視為是兩岸邁向和平的重要一步。大陸近年來因為南海議題被塑造成區域霸權的形象,習近平藉由馬習會為大陸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和平的國際形象。對台灣而言,馬總統一直強調,台灣要在國際上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從「東海和平倡議」、「南海和平倡議」的提出,到七年來致力於兩岸關係的改善及這次馬習會的召開,都說明於馬英九總統及台灣方面致力扮演「區域和平締造者」的角色,而不是「麻煩製造者」。

大陸方面在為東海及南海議題所困之際,藉由馬習會的召開,成功地進一步改善兩岸關係,使台灣方面不致一面倒向美、日,成為美、日圍堵大陸的一個棋子。馬總統在馬習會上強調:「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該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既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台灣在東海及南海主權問題上,都會有既有的堅持;同時,台灣方面也無意成為美日同盟的一份子去圍堵大陸。台灣希望兩岸和平互助,共同振興中華。台灣希望在區域強權間能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在美、日、大陸間扮演平衡的「和平締造者」的角色。

儘速落實馬習會的議題

馬習會結束了,它是兩岸關係邁向正常化的一個重要開始,也是鞏固兩岸過去七年多和平發展路線的一個重要總結。馬英九和習近平都各自奠立了其歷史地位,但重要的是,馬習會後如何落實兩岸領導人在會中所談到的一些議題:如馬英九提出的「馬五點」:(一)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二)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三)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四)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五)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具體而言,這些議題包括:如何落實深化「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精神,如何落實熱線設立、如何降低敵意(簽訂終止敵對狀態協議、撤飛彈)、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台灣國際空間(尤其是台灣民間人士參與聯合國NGO的問題)、台灣參與RCEP及TPP等。唯有透過不斷解決兩岸所面臨的議題,才能逐步鞏固和深化兩岸長遠的和平發展。

馬英九在記者會上說:「習先生是一個務實、坦率、和具有彈性的人」,兩岸關係也需要用這樣的態度來處理問題。我們誠摯的希望,在兩岸領導人歷史性的會晤後,他們所設定的精神與原則,所討論的重要議題,所達成的共識,都能成為下一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框架,兩岸相關人士都需全力落實,以為後世子孫奠立一個永久和平互助的基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