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堅持民主價值 共創美好台灣《交流雜誌105年2月號第145期(歷史資料)》

今(二○一六)年一月十六日,我國第十四任總統及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平和落幕,順利產生新一任的總統與新一屆的立委。投票過程平和有序,充分體現台灣日益成熟的民主政治。選舉結果必定有贏有輸,但最大的贏家不是候選人,也不是政黨,而是根植在台灣社會中、流淌於台灣人民血液裡的「民主價值」。 中華民國作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過去七年多來,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目的就是守護這份珍貴的普世價值。當國人在日趨成熟的民主制度下,用自己手中的神聖一票行使民主權利,選出自己國家的領導人時,中華民國的主體性由此顯現。 如果說,民主制度是中華民國立國的磐石,那麼,「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就是在兩岸雖互不承認主權,卻互不否認治權的情況下,雙方透過良性互動,創造互惠互利的成果,其外溢效果幫助中華民國走進世界舞台,同時又能保有中華民國主體性的關鍵之鑰。 許多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二○○八年六月,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與我國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形成良性循環,讓中華民國路越走越活、越走越廣。在這段期間,我國與美國、日本、歐盟、東協、紐澳等國在安全、經貿、文教各方面的關係,都是三、四十年來最好的狀態。以日本為例,七年多來我國與日本簽訂了二十八個協議,占六十多年來雙方所簽六十一項協議的四五%,成就有目共睹。給予我國免簽證與落地簽證的國家與地區也大幅增加,從二○○八年前的五十四個,到目前的一百六十一個,共增加了一百零七個,幾乎是過去的三倍之多。 除了雙邊關係外,在多邊的世界舞台上,也有越來越多中華民國的身影。從二○○八年起,我國已連續七年派衛生署長或衛福部長出席睽違三十八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二○一三年,我國民航局長也列席了睽違四十二年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此外,我國也在二○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下的「政府採購協定」(GPA)。這些都彰顯了我國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自主能力,也是我國在一九七一年失去聯合國代表權以來,在國際參與上最顯著的成就。 我國在國際參與上越走越寬,實有賴於兩岸的「互信」所提供的空間。自二○○八年兩岸大交流時代拉開序幕以來,兩岸透過無數次的互訪、交流、協商、溝通,一點一滴堆積起雙方的互信。當兩岸的互信累積到相當程度,去(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馬習會」的重大突破,自然就水到渠成。「馬習會」所代表的意義,並不僅僅是兩岸分治六十六年以來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而已,更是向國際社會昭告,兩岸領導人已建立起和平處理爭議的溝通機制。 也在去年十二月三十日,我方陸委會夏立言主委與陸方國台辦張志軍主任首度以兩岸事務首長的身分進行熱線通話,完成「馬習會」達成的第一項共識;同時,兩岸針對「專升本」,就是大陸專科畢業生來台讀二年制大學也達成協議,從今年開始名額增加到一千五百人,實踐了「馬習會」的第二個共識。此外,兩岸針對陸客中轉的協商於今年初曙光乍現,陸方開放南昌、昆明、重慶為首批試點城市,作為落實「馬習會」的另一個成果;至於「馬習會」關切的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協商也有了進展,在今年一月上旬的第九次業務溝通上,雙方確認辦事機構具備促進兩岸各項交流合作、保障己方民眾權益、急難救助、辦理旅行證件、通報及人道探視等服務功能內涵。 這些兩岸關係近期的重大發展都意味著,兩岸互動已進入機制化、常態化的階段,為了兩岸人民的福祉與權益的保障,這樣的制度化發展應予延續與傳承,莫因國家領導人的更替而有所變化。互信建立不易,應用心予以呵護。我們期待新一任的國家領導人在處理兩岸議題上,能珍惜這長期累積所建立起的互信,繼續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核心價值,為台海長期和平及台灣繁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選舉已經結束,但建設美好家園的腳步並不會停歇。過去七年多來,政府堅持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悉心呵護民主自由的果實,在這一次選舉上有了充分的展現。台灣人民的自主選擇任何人都應予尊重。國際社會曾將我國稱為「華人世界的民主燈塔」,至盼這個燈塔能夠繼續發光發熱,照亮世界其他陰暗的角落,也溫暖周遭的地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