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在陸台商看選後-蔡英文的「維持現狀」還不夠◆文/賴湘茹《交流雜誌105年2月號第145期(歷史資料)》

政黨輪替,兩岸交流走向新局,「民共」之間還在摸索,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備受關注,字字句句、一言一行都讓台商繃緊神經。站在第一線,台商們深知大陸身為全球第二大市場的重要性,亦深諳兩岸關係、不只關係到兩岸;在大陸「一中原則」下,台商都在關注蔡英文能為台灣撐出多少空間。

「維持現狀」還不夠

對於兩岸未來的經貿互動,在大陸逾二十年、現任上海台商協會會長李政宏形容,「當前是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時刻,完全沒辦法預測」。 儘管從蔡英文的背景來看,世貿談判代表起家、曾任陸委會主委,擁有外交、經濟、兩岸經驗,但李政宏觀察,在蔡英文當選的中外記者會上,同時出現中華民國國旗與民進黨黨旗,「這是過去前所未見」,換言之,「很難按照以前的路徑或蔡英文過去的背景來思考未來」。 一月十六日選舉當日,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先後在中外記者會及競選總部用不小的篇幅來論述她的兩岸政策立場,包括「維持現狀」、「未來我處理兩岸關係,會積極溝通,不挑釁,也不會有意外」、「將會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的兩岸關係」。 而後,蔡英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進一步闡述「維持現狀」的關鍵四元素,包括: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以及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過去二十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台灣的民主原則以及普遍民意。 其實,自二○一四年年底地方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綠營執政可能性大增以來,「民共」雙方不斷隔空喊話探測底線。至去年十一月兩岸領導人會晤前後,蔡英文表述「沒有否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歷史」,陸方則表述「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嗅出雙方開始尋求對話基礎的可能。 蔡英文選後拋出的球,北京還沒正式接招,外界多半認為,北京還在等今年五月二十日蔡英文的總統就職演說。但是,台商們顯然對於「維持現狀」一詞感到著急。東莞台商協會會長翟所領表示,雖不認為蔡英文主政下的兩岸關係會「倒退」,但在世界局勢快速變動下,「如果只是維持現狀,是不夠的,進步的慢其實就是倒退」。 翟所領擔憂的,更多是台灣當前面臨經濟停滯甚至倒退,以及在全球經濟整合被邊緣化的困局,「對於兩岸談判與區域經濟整合,我們已經落後太多」;當前,前朝內閣進入「看守」,蔡英文也表明沒有多數黨組閣的空間,翟所領憂心忡忡表示,四個月的看守期,就是一年的三分之一,但是時機卻不會再重來。 兩岸協商,外界當前最關注的是貨貿談判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貨貿談判在「中」韓FTA的壓力下更顯緊迫,且由於我方與韓國出口大陸的主力產品高度重疊,隨著相關產品關稅減讓上路,我方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從蔡英文當前端出的政策來看,「拼經濟」將是未來四年的施政主力。但是,對於兩岸經貿前景,台商仍惴惴不安。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蔡英文數次提了美方主導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卻未曾提過陸方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翟所領認為,蔡英文的「國際合作」,大陸應該要包含其中。

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

過去八年,國民黨執政下的兩岸經貿交流,屢被批評過度依賴大陸。數據顯示,大陸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出口比重有四成在大陸,二至三成在東協國家。去年以來,台灣外銷訂單持續負成長,去年全年數據更創下金融海嘯以來、近六年最大衰退幅度。其中,隨著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我對陸出口訂單衰退問題日益顯現。 蔡英文或許在摸索一條減少對大陸依賴、或者嘗試繞開大陸因素的道路。但李政宏表示,若單只從數據來看,就說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這其實是缺乏國際視野的說法。他指出,自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歐經濟陷入困頓,大陸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很重要的一股力量,是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數據顯示,在TPP當前的十二個成員國當中,在二○一四年,有八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是大陸。換言之,台灣要加入TPP,首先要面臨的不只是國內產業對於加入高標準、高門檻自貿協定是否已有充足共識、做好開放準備,在TPP採「共識決」的參與機制下,台灣加入必須尋求所有參與國的同意,大陸終究是台灣繞不開的大石。 李政宏表示,當各國拼了命與大陸政府打交道,看準的是大陸為當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未來十年、二十年內很可能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沒有人能棄這個市場不顧。他也坦言, 確實,大陸陷入經濟增長的緩慢平穩期,但即便是百分之六的經濟增長率,在世界仍名列前茅。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必須分散風險,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但是,台商要問的是,如果過去「過度依賴」大陸將成危機,那「分散風險」具體配套在哪裡? 李政宏指出,觀諸其他新興市場,印度也展現了不輸大陸的經濟成長力道,但是,對於台商來說,相較大陸,印度的市場准入門檻更為複雜,包括相異性更大的文化背景。此外,「分散風險」,政府有沒有具體評估,風險要分散到哪裡?俄羅斯、巴西、印度還是東南亞?我們的利基、優勢是在哪裡?怎麼去發展? 李政宏認為,就因為兩岸問題不只關係兩岸,更牽動美「中」、亞太區域,因此新政府更應該以更宏觀、國際化的角度來思考兩岸問題,「不應該讓政治凌駕一切,失去宏觀、精準的判斷,這不是人民之福」。

紅色資金來襲 是阻力也是助力

去年,大陸紫光集團入股台灣半導體產業,引起台灣產學界極大震撼,大陸經濟崛起,已經不只是在陸台商面臨「紅色供應鏈」下的「斷鏈」危機,現在陸方的主動性更強,「紅色資金」來勢兇猛,瞄準的,是台灣數十年打拼、積累起來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 台商多數認為,大陸資金來台投資是好事,但同時,適度管制也是必須,當前政府要做的,是找出產業發展的下一步,整合聲音,擘劃出一條具有策略性、可行性的發展道路。 台商坦言,大陸經濟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包括嚴峻的外貿情勢、股匯市劇烈波動、產能過剩等,但是,對岸當局也不乏中長期的策略布局,比如一帶一路、亞投行、五年一次的規劃,台商要問的是,台灣未來數年的經濟策略大方向在哪裡? 李政宏表示,外資投資我國主力、具競爭力產業確實應該要慎重,但不能讓政治超越一切。如果美國資金可以,為什麼大陸不行?我們能夠善用大陸的投資力量到什麼地步、來進一步發展自身產業,為產業轉型發展找到契機,「紅色資金,是阻力,但也可以是助力」。 李政宏認為,大陸在經濟轉型過程要發展自己的供應鏈,這是趨勢、也是已經擺在眼前的事實,台灣要找的,就是增加雙方合作互補、減少競爭,「這些,都必須溝通、溝通、再溝通」,換言之,兩岸政府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互信基礎做為前提。他表示,過去數年兩岸談成二十三項協議也不是那麼容易,中間經過多少折衝、進退,但重要的是,兩岸的溝通絕對不能斷。

不確定性 就代表有機會

近年,大陸大力推展「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著眼全球、天津針對東北亞、廣東瞄準港澳及東南亞,而福建,很明顯的就是對台。外界研判,大陸的意圖很明顯,將在未來數年大力把台灣的資金、人才、技術引入,發展福建。 身處福建自貿區三大片區之一、廈門台商協會會長陳信仲表示,當前兩岸確實處於不確定的氛圍,不過陸方對於福建自貿區的摸索卻沒有因此停下腳步。 陳信仲指出,名為「試驗」,就是很多都在摸索,充滿不確定性,有些內容,大陸官方可能自己都還不清楚會有什麼成效,但「摸石頭過河」的過程,或將產生很多機會。 李政宏總結,新政府上任後,除了要有再進一步的兩岸政策、與大陸建立政治互信,並且端出完整的產業、經濟發展藍圖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修補選舉期間產生的人民情感裂痕,特別是在青年政策、青年溝通上要更加著力,給予更宏觀的國際視野,瞭解大陸的發展脈絡、市場,以及台灣發展與生存的空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