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推動文化復興 大陸要「影」響世界◆文/黃清龍(旺報社長)《交流雜誌105年4月號第146期(歷史資料)》

二○一六年農曆春節七天假期,大陸電影市場總票房突破三十五億元人民幣,比前一年多出一倍,也超越同時期好萊塢北美市場。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二○一五年全年電影票房達四百四十點六十九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百分之四十八點七;觀影十二點六億人次,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點零八。如此龐大且成長迅猛的市場,讓好萊塢不敢輕估,除不斷遊說美國政府要求大陸開放更多電影片額,各家製片公司更主動刪除對大陸不利的題材,或者邀請華裔影星參與演出,添加華人元素的內容,以迎合大陸市場。

伴隨著大陸電影市場的飛躍成長勢頭,大陸商業地產龍頭兼電影院商萬達集團,近期展開連串與電影產業有關的對外併購行動,先是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營運商AMC百分之百股權以及澳洲第二大院線公司Hoyts,今年一月再以三十五億美元(約二三○億人民幣)收購美國著名影視製作公司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三月初,萬達集團又透過百分之百持股的AMC,以十一億美元收購全美第四大院線營運商Carmike Cinemas,雙方合併後院線屏幕總數達到八千三百八十個,超越第一位Regal Entertainment Group的七千三百六十一個。不僅如此,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還計畫併購曾發行《變形金剛》、《鋼鐵人》等賣座電影的美國老牌電影製作公司派拉蒙,倘收購成真,萬達影視控股將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電影企業。


展現企圖  大陸企業紛進軍好萊塢

此外,有大陸梅鐸稱號的大陸傳媒大亨黎瑞剛,旗下的華人文化控股最近宣布入股美國好萊塢頂尖的製作公司Imagine Entertainment。華人文化控股早前已投資電影《星球大戰》背後的特效公司Base FX、並與華納兄弟合資成立旗艦影業,再與英國默林集團打造大陸的樂高樂園。黎瑞剛說,優質內容是影視產業的核心,藉入股Imagine Entertainment,華人文化將與好萊塢最頂尖的製作班底合作,提升大陸在世界影視業界的發言權。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由比爾蓋茲創辦的美國科比斯影像公司(Corbis Images),也在今年一月被中國視覺文化公司以一億美元(約台幣三十三億元)買走。這家公司擁有五千萬張原版照片版權,是全球最大圖片庫,許多二十世紀知名照片的版權都將隨之轉移,包括發明家愛迪生、影星奧黛莉赫本、瑪麗蓮夢露、李小龍、黑人民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以及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吐舌照」、「六四事件」時震撼人心的「坦克人」照片等。

這幾件發生在農曆春節前後的「文娛產業消息」,雖不如北韓核爆與南海紛爭來得受矚目,卻具體顯現大陸在經濟崛起之後,正邁開大步,欲建構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大國,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化霸權」挑戰。

「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一詞,是義大利新馬克思主義學者安東尼奧.葛蘭西所提出的哲學和社會學理論,意指一個社會階層可以通過操縱社會文化的信仰、解釋、認知、價值觀等,支配或統治整個多元文化社會。擴而延伸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文化霸權」更被形容為以歐美為主的西方社會,透過各種文化工具,如文化理論、文化產品、文化資源、文化人才等對其他國家社會進行思想意識的支配,達到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方面占主導地位的效果。


反西方霸權  抗拒文化與政治滲透

長期以來,大陸認為「文化霸權」理論等同於西方中心論和西方優越論,一貫堅持反西化的文化論述,因此在上世紀八○年代初期有「反精神污染」及「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九○年代初期則有反「全盤西化」與反和平演變,都是大陸在重新與資本主義接軌的同時,防禦西方中心主義所採用的文化意識形態策略。

但隨著大陸社會融入全球化體系日深,人民受到西方的影響越來越大。大陸專家認為,西方強勢國家向世界各國輸出文化產品,不但獲得高額利潤回報,同時在文化產品消費過程中,其所賦予的符號表徵性含義,更能達到政治與文化滲透的效果。例如美國好萊塢電影不只是讓人欣賞到古老的建築藝術、異國特色的風土人情、金髮碧眼的俊男俏女、風景迷人的夏威夷海灘以及無法複製的巨闊場面與製作技術,影片中精彩的人物對話、行為舉止、生活習性、思想觀念,甚至有可能對觀影者潛移默化地進行價值觀的重組與建構。

為了降低西方價值觀對大陸社會的負面影響,扭轉文化話語權弱勢局面,大陸除了政策性限制西方文化商品進口,例如嚴格審查內容、實施「國產電影保護月」等;隨著經濟實力日增,更思考如何藉助國內龐大市場的能量,帶動自產文化商品發展,為「文化走出去」政策預為綢繆。二○一一年十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除了討論大陸文化體制改革及文化發展的方向,更強調要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首要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且「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展現大陸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政府帶頭  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

中國文化走出去工程內容龐大,包括「支援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支持重點主流媒體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並「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和仲介機構」以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其他還包括「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建設」、「設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貢獻獎和國際性文化獎項」等。

其中,泛影視產業無疑是最大的焦點。大陸專家指出,貓熊、花木蘭原本都是代表中國的文化產物,卻被擁有先進製作技術的美國好萊塢拍成電影《花木蘭》,《功夫熊貓》,風行全球,變成西方的產品。據傳美國還計畫將《楊家將》,《天仙配》,《西遊記》等中國故事拍成好萊塢大片。日本也瞄準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進行二度創造,《孔明傳》,《西遊記》,《水滸傳》,《三國誌戰記》等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成為日本網路遊戲公司擁有知識產權的暢銷產品,但情節、主角、造型完全不同,許多大陸青少年還誤以為那才是真正的三國演義或西遊記。

這些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產品被許多國家開發,不但造成中國文化資源流失的危機,且對中國文化產業造成競爭與排擠。正是為了導正這股「歪風」,近年大陸影視業者十分熱衷拍攝傳遞中國符號的題材,今年春節推出的賀歲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代表性作品之一。而萬達集團大肆併購美國院線商、電影公司,旨在為大陸電影產品直通北美市場鋪路;華人文化控股投資美國製作公司,則是要為大陸影視帶來世界領先的內容創造力量,推動中國文化向全球傳播。至於中國視覺文化公司買下全球最大圖片庫,更可視為「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展現大陸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的一環。

然而,大陸雖然是一個文明古國和文化資源大國,但還不是一個文化傳播強國,文化產業競爭力不強,因此,大陸推動文化「走出去」仍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缺乏知名民族文化品牌、文化輸出政府色彩過濃、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數量和品質還不符合國際需求等。就以去年寫下大陸電影史上票房紀錄的《捉妖記》來說,在大陸票房高達二十四億人民幣,但到了好萊塢,票房一星期不到三萬美元,兩者天差地遠。


政府的孔子學院  不如民間Hello Kongzi

大陸政府如何在海外傳遞正能量,也是很大的考驗。二○○七年大陸外宣辦耗費巨資在美國及歐洲推出北京奧運宣傳片,卻絲毫沒能改變西方人對大陸的成見,聖火傳遞所到之處抗議四起。又如近年大陸在海外廣設「孔子學院」,原擬藉以宣揚大陸的文化軟實力,但採用的論述、運作模式,皆與大陸國內的官方話語一致,被西方人認為是在「洗腦」、「政治左右學術」,效果適得其反。

相對地,由深圳博林集團董事長林友武贊助支持的Hello Kongzi全球公益巡展則大受好評。二○一五年二月巡展首站從台北孔廟開始,萬世師表孔子化身問好、作揖與拂鬚三種形象的半身公仔,傳達孔子智慧老人形象及對禮的重視,其後並陸續至華山一九一四文創園區、國立故宮博物館前廣場、信義誠品水幕廣場、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受到熱烈歡迎。今年農曆春節,主辦單位又與一群大陸留美藝術家合作,在紐約中央車站展出數百個Q版孔子娃娃,運用全息投影等技術,讓Q版孔子與人交流,透過投幣遊戲展示「論語」,並設有專門區域供遊客與孔子娃娃自拍,同樣受到美國人的喜愛,打卡熱情暴增,不亞於日本的Hello Kitty。

看來大陸要「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展現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還得從體制改革下手,讓民間的活力與創意取代官方的刻板思維,或許效果還會大一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