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新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文/范世平(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兼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交流雜誌105年6月號第147期(歷史資料)》

五月二十日,蔡英文總統就職,台灣完成了第三次政黨輪替。但是未來蔡英文如何處理好兩岸關係,將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值得探究。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以民意為後盾

四月二十七日,蔡英文在陸委會表示,民主選舉的原則非常重要,新的民意產生反應國人對兩岸關係有新的期待,她對維持一個可以持續長久、沒有意外的兩岸關係,很有信心。蔡英文說,她主張「維持現狀」,和過去八年最大的不同,在於未來兩岸關係推動必須基於民主原則和普遍民意,並超越黨派的立場,唯有如此,才能讓兩岸關係可長可久,「維持現狀」才有真正的意義。

事實上,二○一六年的台灣總統大選,雖不能說是對於「九二共識」的公投,但朱立倫與馬英九在選舉中沒提出太多政見,反而把選舉主軸放在「九二共識」,對蔡英文的最大攻擊也是「九二共識」。但是,蔡英文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下高票當選,證明台灣人民並不在意此點,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恐嚇牌」沒有效果,也代表「九二共識」四字已經被馬政府的執政成績所拖累,甚至被「污名化」。因此,期待蔡英文在五二○就職演說承認「九二共識」,並不實際,因為她不可能違背龐大的民意。

三月十四日「台灣指標民調」顯示,「兩岸同屬一中」如果是同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百分之八十一點六不能接受;而「兩岸同屬一中」如果是同屬中華民國,也有百分之六十不能接受。三月二十九日陸委會發布的民調也顯示,超過七成的台灣人不認同中國大陸「兩岸同屬一中」的說法(達百分之七十二點七)。四月十四日「兩岸政策協會」發布民調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九點七的台灣民眾認為蔡英文不應在就職演說提到「兩岸同屬一中」。

由此可見,「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在台灣並未普遍受到歡迎,中國大陸不斷強迫蔡英文接受,只會讓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印象更為負面。台灣早就是「由下而上」的社會,執政者的一切施政是以民意為依歸,因此蔡英文有民意做為兩岸政策的後盾。反之,中國大陸迄今仍相信「由上而下」,好像只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台灣人就全部接受了,這顯然與台灣的民主價值背道而馳。


蔡英文對中國大陸的善意獲得美國肯定

二○一五年四月十五日,蔡英文強調民進黨處理兩岸的基本原則是「維持兩岸現狀」。同年六月三日,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演講中指出,「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二○一六年一月二十一日,蔡英文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說,「在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

這一系列動作,已獲得美國的支持。美國國務院亞太首席副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五月三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蔡英文做了一些一致的公開承諾,包括推進台灣在世界上的發展及台灣人民的潛力,在維持海峽兩岸現狀上也有所承諾,持續與北京發展和平穩定的關係。蔡英文至今在公開場合的談話與行動都顯示,她做得非常好,且言行一致」,顯示美國在五二○前對蔡英文兩岸政策的高度肯定。

董雲裳說,「關於於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我們不會冒昧地去告訴總統當選人就職演說內容要說些什麼,而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應特別屬於像是台灣這樣的民主國家,它應該是個台灣的慶典,試著將所有人民團結在一起,並展現對未來的承諾」,顯示美國不會像中國大陸一樣,對蔡英文的五二○講話下指導棋,也不會逼她說出「九二共識」。

董雲裳強調,「至於兩岸關係,我認為,二○○○年以來,有好多事情發生,到了二○一六年已和當年有很大不同,兩岸間交流交往的程度已達『創紀錄新高』,美國也看到好長一段時間兩岸關係交流交往上的發展,我相信、也必須相信,兩岸雙方互相學習,也都從對方學到很多,包括如何相互傾聽」,顯示美國已經發現台灣主流民意的改變,並且予以尊重,希望中國大陸也能夠「傾聽」這股新的民意。

最後,董雲裳表示,「我不認為雙方之間現在有你說的僵局,現在就認為北京與蔡英文間存在僵局『言之過早』」。由此可見,美國對於兩岸關係仍然樂觀,並且積極防止兩岸間的誤判。

基本上,台灣大選後美國立即於一月二十日派遣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北京,前副國務卿伯恩斯(William Joseph Burns)一月十七日訪問台北,顯示美國積極介入兩岸關係,希望維持兩岸穩定,避免彼此誤判情勢。


兩岸和平穩定符合習近平的政治利益

習近平曾在福建工作十七年,被稱為有史以來最瞭解台灣的中國大陸領導人,他知道二○○○年陳水扁當選後,中國大陸冷卻兩岸關係,反而提供台灣社會反中的溫床。事實上,台灣新興獨派的「時代力量」在這次選舉中崛起,成為第三大黨,就是一例。

習近平也知道,如果在蔡英文執政後中國大陸冷卻兩岸關係,甚至對台進行報復,只會讓台灣更「一邊倒」的與美、日站在一起,不但「天然獨」繼續深化,台灣甚至可能成為結合港獨、藏獨、疆獨、法輪功、中國大陸民運的「全球反中基地」,他所說的「兩岸心靈契合」將難以實現;而從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的歷史大局來看,倘若「第一個一百年」(二○二一年,中國大陸建黨一百年),兩岸關係的成績單是一張白紙,這對習近平的歷史定位無益。特別是近來,美國要求台灣放棄南海十一段線的主張時有所聞,如果成真,將衝擊當前中國大陸主張南海主權的正當性。

當前,中國大陸正面臨與北韓關係惡化、美韓針對中國大陸設置薩德導彈、日本在東海與南海動作不斷、美國積極重返亞洲、中菲進行海權仲裁、中越存在領海糾紛等週邊問題,這使得台海的穩定更為重要。更遑論內部正面對中國大陸十九大召開前的激烈權力鬥爭、經濟增長趨緩、股市「熔斷」等的嚴峻挑戰。因此,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符合習近平的政治利益。

習近平三月五日出席全國人大「上海團組會議」時說「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但他沒點破何謂「核心意涵」,保留了模糊空間。卻有人添油加醋的將此「核心意涵」窄化為「一中原則」,表面上是支持習近平的論述,卻窄化了習近平與蔡英文間的模糊空間與灰色地帶,此恐非習近平所樂見。


蔡英文將採取「親美、友日、冷中」的兩岸政策

基本上,蔡英文在執政之後,將採取「親美、友日、冷中」的對外戰略。

雖然中國大陸仍然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國對中國大陸貿易的進出口,占總體進出口的比重,從二○○八年以後也都維持在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二左右,但可以發現出口比重從二○一○年開始逐漸下滑。

事實上,兩岸經貿的「高峰期」已經接近尾聲,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快速,兩岸產品的差異性縮小,「紅色供應鏈」已經成形,使其許多產品毋須向台灣採購。這也顯示兩岸經貿關係開始從「合作」走向「競爭」,大陸對台灣來說,從「機會」逐漸變成「威脅」。


蔡英文趁勢降低兩岸經貿關聯性

在民進黨執政後,兩岸經貿關係將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台、美、日與東協的新經貿關係。

蔡英文在選前已表達有條件的開放美豬進口,顯見台灣將儘快加入TPP,如此台美經貿關係將更為緊密。而參與TPP的十二個國家貿易代表,已在二月四日於紐西蘭奧克蘭簽署了成立協議,正式宣告TPP的成立。另一方面,蔡英文希望藉由「新南向政策」,取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希望對於東南亞觀光客實施免簽證與發展回教的清真市場,以取代對於陸客的依賴。

特別是當前陸客來台的所謂「一條龍」產業鏈,獲利的都是港資的旅行社與特產店,造成台灣業者大多退出陸客市場,台灣一般民眾更享受不到陸客來台的「外部利益」。


不挑釁中國大陸不製造衝突

如果蔡英文不搞法理台獨,不挑釁國際,加上台灣的民主成果斐然,則中國大陸不具對台動武或武力威脅的正當性。中國大陸當前推動「大國外交」,以大國自居,如果對台進行武力威脅的理由不充分,進而造成區域危機,將有損其大國地位。

特別是中國大陸對台進行武力威脅,要面對的不只是台灣,還有美、日,因為他們不樂見台海成為中國大陸的內海。美國長期與台灣進行緊密的軍事合作,台灣對美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台灣海峽更是日本石油運輸的重要「生命線」,台灣更與釣魚台、琉球群島相連,攸關日本的東海與南海安全,而日本的「集體自衛權」也沒有將台海排除在外,顯見台灣與國際互動,牽動兩岸關係發展,新政府尤需謹慎處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