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人民幣國際化隱藏的政經意涵◆文/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交流雜誌105年6月號第147期(歷史資料)》

強勢的貨幣是一國政經實力的展現。大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始於週邊化、區域化、最後是國際化。換言之,就是先讓人民幣作為區域流通及貿易結算計價的貨幣,再逐步開放金融體系,包括建立外匯借貸、人民幣清算及人民幣債券等市場,提升人民幣的貨幣交易和儲備及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功能。自二○○九年七月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伊始,在短短的六年間已有長足進展。


人民幣「入籃」展現政經實力

中國人行不餘遺力地爭取人民幣「入籃」,國際貨幣基金(IMF)終於在二○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中,人行多年的爭取,總算塵埃落定。而且人民幣在貨幣籃子中的權重達到百分之十點九二,僅次於美元和歐元,一舉超越日圓和英鎊。人民幣「入籃」凸顯的意涵是,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已得到正式認可;也意謂中國大陸在國際政經舞台上的大國角色獲致肯定。


人民幣「入籃」展現政經實力

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現況,可由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金額、持續啟動匯率改革、與其他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狀況、全球各國以人民幣做為儲備貨幣情形、擴大自貿區做為人民幣國際化先試先行、建立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等不同面向來觀察,茲簡述如下。


跨境貿易結算 成長相當迅速

自二○○九年在上海和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五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後,結算金額已由三十六億人民幣成長至去年第一季的一點六五兆元。此額度在國際支付貨幣中所占的比率達百分之二點七九,一舉超越日圓,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僅次於美元的百分之四十四點八、歐元百分之二十七點二及英鎊百分之八點四五。各年度的跨境貿易總計、貨物貿易及服務貿易統計如表一所整理。

匯率漸進改革 升貶雙向變動

國際化的貨幣必須是有升有貶的雙向變動,中國人行自二○○五年起重啟匯改,接著於二○一○年六月啟動人民幣匯率機制形成改革;但二○一二年四月,又將浮動區間從百分之零點五放寬至百分之一;到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人行擴大人民幣單邊波幅至百分之二、二○一五年八月十一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被大幅下調一一三六個基點,與前一日中間價比較,共跌百分之一點八六,創下一九九四年人民幣官方與市場匯率並軌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一連串的匯改,顯示人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

自二○○八年末迄今,中國大陸至少已經和三十二個國家及地區分別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Currency Swap,亦稱換匯),金額超過三點一兆人民幣;此外,同時簽署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國家也超過十個,顯示這些國家對人民幣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

居於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截至二○一五年六月,已有超過六十個國家央行與貨幣當局在中國大陸境內持有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而在亞投行開始運作後,預期大部分的貸款項目將以人民幣計價,對人民幣國際化更有實質幫助。


擴大自貿區域 國際化先試行

中國大陸國務院於二○一三年八月通過上海成為大陸境內第一個自由經貿試驗區,二○一五年三月又陸續啟動天津、廣東及福建三個自貿區;特別在上海及福建自貿區中,加速金融的開放,包括利率市場化、金融業對外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先試先行;並在自貿區內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國際及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台,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

為瞭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透過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來觀察允有必要;目前已有三種指數建構,一、中國銀行每月所發布的「跨境人民幣指數(CRI)」:這指數由二○一一年的一百成長至二○一五年八月最高的三二一,可看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效斐然;但自去年八月的高點逐漸下降,二○一六年三月中國銀行CRI指數為二五七點,較上年末下降十九點。二、中國銀行每月公告的「離岸人民幣指數(BOC Off-shore RMB Index,ORI)」,可反映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發展水準、顯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狀況。自二○一一年第四季公布後,也是呈現持續上升的走勢,最新的數據顯示,二○一五年三季末中國銀行離岸人民幣指數(ORI)為百分之一點四,較上季末上升零點零三個百分點。再度創下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使用水準的新高。三、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在二○○九年底該指數僅有百分之零點零二,但二○一四年底已達百分之二點四七,在五年間成長一百二十多倍。

目前,人民幣是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六大外匯交易貨幣,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有望在兩年內超過日圓,屆時人民幣將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顯見,人民幣國際化已有相當的長效。

人民幣「入籃」後,中國大陸將加快推動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穩健推動金融自由化與市場化及資本帳開放的政策,諸如:鬆綁資本帳管制,從正面清單改為負面清單管理;在人民幣利率的市場化及外匯市場自由化方向,前者以深化人民幣的債券市場為目標,逐步解除利率管制;而後者則是透過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進而邁向新的里程碑。


配合「一帶一路」 既相輔又相成

「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二○一三年九月所提出的國家策略,有其重要的政經目的。不僅是中國大陸對外輸出經濟力,展現經濟實力的表現;進而消弭美國在亞太經濟主導地位的戰略。因「一帶一路」的實施,係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大宗商品貿易,除可規避使用美元計價帶來的匯率風險,促進中國大陸與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的增長外;更可讓中國大陸與沿線國家開展基礎設施、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和跨境電子商務帶來的結算融資需求,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進而奠定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二者實有相輔相成之效。


人民幣「入籃」後 債市將更蓬勃

人民幣「入籃」後,中國大陸勢必要逐步開放資本帳流動,降低外匯市場干預;此舉將大幅提升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平情而論,中國大陸債券市場已位居全球第三大,隨著更多國家增加人民幣儲備,以及更多債券指數納入中國大陸債券,將有望提升外資在中國大陸債券市場的比例,推升債券市場長線發展。

另,人民幣確定「入籃」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即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指數的編製係按國際貿易得出的權重來衡量人民幣兌十三種貨幣的表現,美元權重為百分之二十六點四、其次為歐元(百分之二十一點四)和日圓(百分之十四點七)。並以二○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一百點。筆者以為,人行雖然表示「人民幣匯率不應僅以美元為參考」,並稱匯率要綜合反映一國對多國的貿易與投資情況。但新指數將衡量人民幣兌一籃子貿易伙伴國貨幣的表現,其實已宣布,未來將逐步與美元脫鉤。


速催生亞投行 爭金融話語權

長久以來,美國主導世界經濟體系的規則,把持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如在IMF中掌握百分之十六的股權,也控制了投票權,中國大陸投票權僅百分之五點四七。而美日在亞行的股權占百分之十五,兩國聯手主導這個組織,產生許多為人詬病的不公平待遇,早已引起中國大陸在外的各國不滿。進一步言之,中國大陸於一九八六年三月加入亞行,目前是該行的第三大股東國,投票權亦處於第三位,占百分之四。日本和美國分別為亞行第一、第二大出資國。但自一九六六年成立以來,亞行行長均由日本人擔任,這慣例也不斷受到質疑。職是之故,中國大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人民幣漸漸走向國際化後,登高一呼籌組亞投行,希望能當家作主,掌握話語權。因此,它挑戰一向由美歐及日本主導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體制,建立中國大陸主控的國際開發金融機制,也是爭取國際經濟金融的話語權。

人民幣「入籃」後將伴隨著中國大陸資本帳的開放,大量的人民幣流到各國,人民幣及以人民幣表彰的資產漸漸成為各國金融市場交易的標的。在此狀況下,各國金融市場乃至經濟的穩定,無疑地會受到影響。再者是人民幣匯改將持續,匯率波動因而加劇,對全球股匯市影響必然更加顯著。


人民幣國際化指日可待 不可等閒視之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表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美元獨強已讓美國足足稱霸世界幾十年。中國大陸處心積慮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似乎已看出端倪。美元的變動,足以撼動全球金融市場,往例斑斑,足為佐證。然而,人民幣國際化指日可待,人民幣巨幅的升貶也對全球金融市場發揮巨人般的影響力,不可等閒視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