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都會有機農業新趨勢◆圖.文/陳映慈《交流雜誌105年6月號第147期(歷史資料)》

五年多前,台灣找不到「魚菜共生」相關資料,現在如雨後春筍噴發,進而輸出至中國大陸、中東地區。魚菜共生之所以備受關注,來自於它的規模可大可小,不受天氣、地形限制,技術門檻不高,更重要的是全程不用排水、不需使用化肥及農藥,省水、省電,是有機、對環境友善的永續種植方法,可同時解決都會耕地不足、食安疑慮問題,成為都會農業的新顯學。


從陽台到農場  差點被蟲害難倒

位於新北市林口的魚菜共生展示農場,創辦人陳登陽是台灣魚菜共生的先趨者。五年多前,一九五六年次的他即將從工作三十年的外商銀行退休,計劃在自家陽台種點東西,他大學唸的是森林系,唸書時對水耕很好奇,事隔幾十年後再上網搜尋時發現水耕有種種問題,如排放養液造成環境污染、過程難以避免使用化肥等,上網找資料的同時,意外地在美國、澳洲網站發現之前沒聽過的「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Aquaponics)的原理是結合水產養殖和水耕,養魚產生廢水,經過自然界的硝化菌作用,轉化為蔬菜生長所需養分,水經過蔬菜吸收後,成為乾淨的水,再回流給魚使用。魚菜共生的精髓在於全程以生態的力量,架構起這個平衡的、永續的、相輔相成的系統。

陳登陽回憶第一次發現魚菜共生的概念時,心中不禁懷疑「這是不是一種噱頭?」畢竟在台灣聽都沒聽過,但在深入研究國外相關資料與實際案例後,覺得確實可行,二○一一年六月在林口自家二樓陽台花了四萬多元建置他的第一個約六坪大的魚菜共生系統。

陳登陽花了幾個月時間上國外網站自學,混入國外魚菜共生討論區發問,最後根據美、澳的標準建置魚菜共生系統,先後成功種出小白菜、小黃瓜、小蕃茄等蔬果,他還同步開設部落格,大方分享成功與失敗經驗、數據,吸引很多網友慕名參觀他家陽台的魚菜系統。

為了更全面推廣及證明魚菜共生系統可以量產、產業化,二○一四年陳登陽與他情同兄弟、交情超過半個世紀的國小同學陳慶賢合作,在林口竹林山觀音寺附近建置一個六十五坪大的魚菜共生展示農場。走進網室的農場裡,第一眼會被裡面整潔的環境、青翠得像是洗過的葉菜嚇一跳,完全顛覆傳統「種菜」的印象。

「都會農耕就是要乾淨,讓大家看到會『哇』一聲,發現種菜的環境可以這樣乾淨」,陳登陽說。林口的魚菜共生展示農場有三個大魚桶,各養殖約三百條的紅尼羅、加州鱸、錦鯉等淡水魚,九百條魚的養分供養三組十八公尺長的筏式植床,上面種植不同葉菜類,如小白菜、萵苣、A菜等,及五個發泡煉石介質,植床種植高麗菜、蔥、小蕃茄、辣椒等生長期較長的作物。農場每週六開放參觀,另外也提供教學課程。

陳登陽沒養過魚及種過菜,魚菜共生系統從陽台到農場沒難倒他,不過農場第一年遇到的「蟲害」讓他「感覺要失控了」,菜快被蟲吃光,菜長得不好,魚也會出問題。跟Google大師請益並實驗後,他發現最好用的是「天敵防治法」,處理蔬菜天敵蚜蟲,可去有機土耕的農園抓十幾隻瓢蟲放到魚菜共生農場裡,瓢蟲一看到蚜蟲冒出來,就會迅速把牠吃掉。

  對於魚菜共生會遇到蛾類、蚜蟲類等病蟲害問題,陳登陽建議基本功就是做好門禁管制及隨手關門,透過加強巡視防微杜漸,也可使用有機認證的天然植物製劑,如苦楝油、辣椒水、大蒜水,這些都會自然分解,不會殘留、也不會影響魚菜共生的生態系統。


魚菜共生成功關鍵

總結這幾年經驗,陳登陽表示只要掌握以下原則,魚菜共生就易成功。一是日照,建置時需選擇陽光照射充足的地方,雖可用人工光源替代,但他不鼓勵,因為耗能,背離永續、友善環境的訴求。二是建置網室,就算是陽台小型規模,只要菜種得多,就會有蟲害。三是魚、菜分開養,「有些人會將魚直接養在菜的下方水槽,但魚會吃菜的根,魚的排泄物也不易清理,進而影響水質」,他建議農場規模可在魚桶外加裝排泄物過濾機制。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步驟─培養硝化菌,這是魚菜共生達到永續運轉的關鍵。系統建置完成放魚前,先讓水循環一陣子,讓微生物和硝化菌繁殖,一般約需五週的時間。培養硝化菌,做法很多,如可以每天丟一點魚飼料進系統,讓其分解以產生阿摩尼亞,促進硝化菌的繁殖。這需耐心等候,也需要持續透過試劑檢測水的PH值、氨、氮濃度。


生長效能比土耕高、蔬菜味道更甘甜

與陳登陽一起經營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的陳慶賢,本身有幾十年土耕經驗,現在則變身魚菜共生的「鐵粉」,他覺得管理魚菜共生比土耕輕鬆,「土耕需每天澆水、除草,種了菜就很難出門」,魚菜共生只要設定魚飼料自動餵食,出門旅遊幾天回來,菜剛好長大。

「魚菜共生種的菜,清洗後就可以直接生食,纖維較細,口感爽脆、甘甜」,陳慶賢說。魚菜共生不像土耕會有人畜共通的疾病或寄生蟲卵寄生,魚也沒有溫體動物的大腸桿菌問題,再加上沒有使用農藥,相當適合生食,不只蔬菜長得好,連魚的品質比一般養殖好。

相較於土耕,魚菜共生初期成本會較高,包括網室搭建、整平地面、購買設備等,但魚菜共生是密閉循環系統,不需澆水、除草、施肥及使用農藥,每月水電費也有限,以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為例,平均一個月水電費一千元不到,整體而言可以節省人力與成本,養殖的魚與蔬菜都是產出,再加上生長期比土耕短兩成以上,長遠看,魚菜共生成本不會比較高。


從台灣到中東、中國大陸

「魚菜共生的部落格第一年的時候,久久才一個人上來留言,一看到留言就好開心」,陳登陽回想剛開始在陽台做魚菜共生時知音難覓,但到了第二、三年部落格人氣攀升,在部落格與臉書詢問的人越來越多,粉絲來自台灣之外,還有孟加拉、喬治亞共和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美國。

去年八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水資源與環境保護高級官員也到林口魚菜共生展示農場向陳登陽取經,「過去一年多,台灣應該是全世界發展魚菜共生最快的國家」,陳登陽說。五年前台灣沒人投入魚菜共生,現在臉書的魚菜共生社團超過六十個,較大的社團成員超過一萬五千人,若有六○%已落實,全台至少九千人做魚菜共生,再加上沒上臉書的人,已有破萬人投入魚菜共生,這樣發展的速度在實施魚菜共生多年的美國、澳洲都沒發生。

加拿大獎學金信託(Canadian Scholarship Trust)公布的二○三○年十大新興行業工作,魚菜共生名列其中。為將魚菜共生推向產業化,去年二月陳登陽成立「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目前協會有一百多位成員,當中已有建置一五○、三○○坪的量產型魚菜共生農場,並開始獲利。

「新的農場可在三個月內建置完成,產量與品質都沒問題,現剩下通路」,陳登陽說。目前量產型的魚菜共生蔬菜銷售管道與有機蔬菜相似,上架有機通路成本約是售價的一半,「整合全台魚菜共生農場,創建可靠平台,是現階段想做的」,他希望打開通路,完善魚菜共生產業。

近來陳登陽與兩家公司合作,將推廣與服務的觸角延伸至中國大陸與中東,他負責提供設備與關鍵技術,公司則負責業務推廣與環控,中國大陸方則有當地團隊負責全國推廣,他說「中國大陸目前的魚菜共生農場以休閒為主,台灣魚菜共生的優勢在於設計簡潔、施工維修容易、低耗能,從價格到效能都較有競爭力」。


台灣量產型成功案例 樹林二十五歲城市漁農夫

今年二十五歲、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研究所的李俊樺,是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成員之一。他撰寫碩士論文無意間接觸魚菜共生,畢業後決定創業,向家人借貸一百多萬元創業,去年四月在新北市樹林區北大特區設立一五○坪的魚菜共生農場,市場反應給了他獲利與信心,今年將擴大到四五○坪。

李俊樺的農場每週生產一○○~一五○公斤蔬菜、養殖兩千隻鱸魚及吳郭魚,魚菜銷售通路包括臉書下單、社區媽媽團購、企業送禮合作、供應附近餐廳,蔬菜售價與有機蔬菜同級,「餐廳覺得我種的菜較甜、較有味道,且強壯耐洗」,李俊樺說。經營農場至今,遇過蟲害、颱風影響收成,不過他認為「穩定的通路」還是目前發展最大的考驗。

為增加通路多元性,李俊樺導入「開心農場」概念,開放家庭或個人採月租認養農場蔬菜培植板,保證一個月可以獲得一‧八公斤的蔬菜量,農場全程負責種植與照顧,主人可以隨時去「巡菜園」。他規劃未來隨著規模擴大將跟物流公司合作,將新鮮無毒的魚菜送到全台灣,他的未來要與魚菜共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