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亞洲矽谷計畫」的機會與挑戰◆文/花佳正(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所長)《交流雜誌105年8月號第148期(歷史資料)》

蔡英文總統所領導的新政府已於五二○就職,面對目前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的諸多困境,新政府的產業政策主要聚焦於「新經濟發展模式」,將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期望能達成改善企業利潤、提高勞工薪資等目標。在策略方向上,將打造創新的環境,由創新來帶動產業升級與轉型,以升級轉型來提高企業利潤。產業能夠創新升級,就能創造大量且優質就業機會,企業便有能力提高勞工薪資和待遇,使經濟成長果實,務必落實在每一個階層的民眾,要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在經濟成長的道路上,發揮個人的能力,擁有更多的機會和財富,實現分配的正義。

集中火力發展策略性產業

林全院長所領導的內閣,為落實上述「新經濟發展模式」的理念,必須針對幾項策略性產業集中火力,避免過去產業政策發展面向過大造成的問題。因此,新政府規劃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做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核心。此五大產業一方面符合台灣下個世代的需要,主要針對國家安全、能源自主、智慧城市、高齡化社會等問題和需求;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力求北中南均衡發展,讓各產業在北中南都有發展機會,透過產業聚落方式推動,連結國外產業聚落,引進國際人才、連結國際市場,希望為台灣的經濟帶來新的長期成長動能。因此,國發會在六月中旬通過了「亞洲矽谷推動方案」,這個計畫主要的目標包括:

連結矽谷與國際創新中心

連結全球先進科技的研發能量,帶動國內科技與技術進步,以及學習國際創新創業經驗,促進國際人才交流。

搶進下一世代產業供應鏈

發揮台灣製造的優勢,連結矽谷潛力企業,整合台灣資通訊、機械、材料等在地產業聚落的優勢,並掌握數位經濟快速發展的國際趨勢,透過以桃園為核心,連結台北軟體能量與新竹科技基礎,建構完善創新生態環境,使台灣成為全球網路、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新群聚的基地。

成為亞太青年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

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系,積極吸引國際人才來台(改善簽證、居留、稅務、國際生活聚落),提升國內人才競爭力(透過產學合作、國際交流、矽谷實習),以及打造國際生活機能圈與教育環境。

「亞洲矽谷」這項計畫的關鍵並非想複製矽谷,事實上,矽谷也無法複製;這項政策的主旨乃是在於連結矽谷,透過產業生態系統、人才、資金的連結,以及技術合作,以期打造台灣成為亞洲區域重要的創新創業基地。然而一項政策的發想與推動,亦如同許多新創企業一樣,需要經過許多回合淬煉,不斷精益求精,才能獲得投資人關愛,最後獲得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機會,新政策的推動亦是如此。從政策發想到執行,勢必引起諸多相關單位的挑戰或質疑,新政府除強化政策溝通與說明外,亦可參考外界建議或批評,適當調整政策的執行內容,方能逐步落實政策。

落腳桃園 連結鄰近供應鏈

「亞洲矽谷」計畫首先面對外界的疑問是為何選址在桃園,而不是台北、新竹或利用其他城市既有建築物改建。其實不難理解部分創新業界的朋友會有這樣想法,畢竟現今網路創新的時代,地點確實不是最主要考量因素。然而,「亞洲矽谷」賦予的期待並不僅是成為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亦有其他層面考量,像是希望協助推動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而物聯網可以脫離特定產業專業而獨立存在的並不多見。許多物聯網的創業,其解決方案均需要相關產業界支持,而桃園具備台灣最完善且密集的各項產業供應鏈,鄰近亦包括十四所優秀大學,不僅可提供創新體系的優秀人力,亦可連結鄰近的供應鏈體系,深具發展的潛力。此外,桃園擁有桃園國際機場、台北港雙港合一的地理優勢,未來機場捷運開通後,將使桃園與台北、新北、新竹的連結更加便利,故落址桃園,也是一個適當的選擇。

然而,有些創業界朋友,聽聞要花上百億在桃園蓋一個所謂的「園區」,也擔心將來可能會成為蚊子館,並提出許多建議。事實上,對於這樣的疑慮,國發會官員也提出澄清,預算金額係屬外界推測,實際仍未公布。「亞洲矽谷」著重創新連結系統功能面等軟體面建置,硬體建設不會是本計畫重點,因此並不是要打造一個新的園區,而是成立管理中心與單一服務窗口,並提供新創團隊所需的相關資料,再利用和鄰近工業區連結(例如幼獅工業區),讓創業者可以快速進行試作,並進一步引入國外資源,來台灣設立研發中心或試驗園區。調整國內相關法規亦是重點,像放寬高階及技術人才簽證及移民條件,完善天使基金等機制,或是合理化薪資所得稅率,以及鬆綁學校以及師生參與創業的相關規範等,來建構一個友善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

促進台灣人才與國際人才交流

此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人才是關鍵的重要因素之一。過去台灣有許多學生前往美國西岸留學,並留在美國工作,到了一九八○年代後,有不少留學生回台服務,讓台灣的科技業快速發展起來;當時沒有回台的留學生,有許多留在美國工作,現在他們擁有資金、技術,也有成立一些天使基金,更重要的是,在美國的這些僑胞朋友,有不少人想為台灣的產業盡一份心力,這是台灣和矽谷人脈目前還能進行連結的一個契機。但這樣的契機也許再過五年,這批先進逐漸退休後就會消失。

另一方面,許多美國大廠也認為在亞洲市場設立研發中心有其必要性,但現今中國大陸的工程師成本高、流動性又大,所以要在中國大陸設立高階或具未來性的研發中心環境並不好,日、韓企業和美國又以競爭為主,彼此合作的空間較少,而台灣相對亞洲許多國家而言,擁有深厚的科技基礎,產業供應鏈又相當完整,美國企業有需求、也會有興趣把研發中心設在台灣。因此,希望透過這個方案,讓台灣能夠有更多機會和美國連結,未來不管是協助台灣年輕人到美國企業進行長期的學習交流、參與矽谷新創生態的運作,瞭解全球市場的脈動與發展趨勢,或是引進國際研究團隊來台,都有助提升台灣與美國再次連結,並促進台灣大專院校更國際化,以及鼓勵世界各國年輕人來台灣交流、創業,創造國際人才交流的正向循環,讓我國成為亞洲研發人才的交流中心。而透過本計畫在與國際連結的同時,亦可作為檢視我國自身條件、環境及法規,跟矽谷落差有多大與如何改進的依據,以加速台灣國際接軌的進程。

帶動民企投資下世代產業

政府角色仍偏重環境的營造,其次才是投資的鼓勵與帶動,然而在既有的產業大多發展成熟時,更需要投資下世代的產業,才能帶來更好的成長動能。投資下世代產業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才能看到比較具體的成效,讓民間企業確信政府是有決心來推動產業發展,民間企業會比較願意跟著政府的腳步來進行投資。因此,新政府強調以連結國際、在地產業與未來趨勢為核心,並連結國際先進企業、資金、人才、技術以及市場,來促進台灣產業升級、人才國際化,把桃園地區做為IOT(物聯網)的試驗或研發基地,以呼應產業跨世代、跨境、跨領域、跨虛實的發展趨勢,成為驅動台灣下一世代產業成長動能的趨動核心。

新政府產業政策應著重具體的落實,加強落實各部會、各產業及產官學研間的資源整合與推動,讓規劃的成果逐步實現。如何掌握下世代產業發展趨勢,依據台灣條件和比較優勢,規劃推動前瞻性的創新研發中心計畫,篩選出先進技術國家,在技術、人才、資金、市場上,與台灣充分連結,串連各創新研發基地,促進跨領域的創新,以及跨區域的整合,逐步發展台灣成為創新研發中心,為在地和全球連結奠定基礎,將是未來新政府、企業與人民必須共同來努力的目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