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電商助小農蔚為風潮◆文/劉菡《交流雜誌105年8月號第148期(歷史資料)》

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現代人無論是在資訊的取得、人際社交的互動,乃至食衣住行的點點滴滴,幾乎都與網路運用密切相關,網路正默默地主導人類新文明的發展。目前全台上網人口已達一千八百八十餘萬人,上網率超過百分之八十,加上智慧型手機、行動上網、物流及支付工具的進步,電子商務儼然已成為台灣下一個高度成長的產業新藍海,而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功能,也確實能為弱勢產業與族群帶來顛覆性的宣傳效果與行銷管道。

台灣八大電商聯合協助促銷農產品

網路行銷購物是現代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重要媒介,從中國大陸「阿里巴巴」的崛起,我們不僅看到電商平台主宰中國大陸民眾的消費模式,也看到了網路行銷購物的強大磁吸效應。為此,國內綜合性的電商平台無不群起效尤,以積極擴張版圖為首務。但常言道:「力量愈大,責任愈大」,為支持台灣本土農業發展,國內東森購物網、GoHappy 快樂購物網、momo 購物網、PChome 線上購物、台灣樂天市場、udn 買東西、森森購物網與Yahoo奇摩等八大電商平台,捐棄爭強之利,首度自發性地攜手合作,在今年五月宣布共同推出「五五農業黃金周」聯合網購節活動,希望透過大型電商的合作幫助台灣小農電商化,提高台灣農產品能見度。

持平而論,推動「電商農業」,既可省去中間盤商剝削,降低成本,也讓消費者可以較低價格購買到優質農產品,對於打造台灣新農業時代,具有一定的催發作用。誠如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所言:「相較其他通路,網路可用最低成本接觸到最多人,且具有陳列空間不受限、能銷售最多元商品的特性,而綜合型電商平台更具有大流量的優勢,可以和大量的消費者溝通,且已具備完整的金流、物流系統,相較於農會、小農自行架設網站,綜合型電商平台更能有效地販售農產品,透過網購,除了可以讓重量重、材積大的商品便利送達外,更能打破地緣限制,讓銷售範圍更廣」。

農業可望成為電商新助力

根據二○一六年四月,Yahoo奇摩委託雲林縣農業大學針對一五九位農業自營作業者進行調查發布的「台灣農業經營與行銷現況調查」指出,有近三成小農月薪低於二十二K(新台幣二萬二千元),有百分之七十六以上的小農認為現在農產業人力匱乏,極需農業電商化吸引青農返鄉及提升收入,關鍵是透過電子商務讓台灣農業去中間化、縮短供應鏈進而提供台灣小農合理利潤,活化台灣青年投入農業的意願與動機;更有近九成的小農希望消費者可以透過手機即可訂購到農產品,甚至多數小農期望可以將自己的農產品銷售至其他國家,顯示小農對於農業電商化和行動購物的接受度非常高。然而,目前僅有百分之四的小農有實際使用電商平台作為銷售通路,大部分仍選擇較保守且傳統的銷售方式,顯現農業電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源於這股強大的需求,在台深耕七年的Yahoo奇摩超級商城,除了投注資源扶植小農轉型,更運用獨步業界的「網路影音生產履歷」,讓消費者看到農作物實際成長過程,小農也能透過互動方式呈現培植情形,除了能夠讓消費者安心購買,農民更可藉此活化行銷,進一步建立品牌。整體而言,這是一種新科技、新行銷與新消費結合後的三贏模式,以新北市農會真情食品館在Yahoo奇摩超級商城的業績為例,所有產品都是由新北市農會自全國各地農民團體中精選出來,涵蓋以國產原料所生產加工的優良農漁產品,具有地方特色的特產,還有時令蔬果,業績逐年遞增百分之二十以上,該館更在今年一月創下成長百分之兩百的歷史紀錄。而來自高雄美濃的「小農食代」,則是由一群青年農民返鄉務農組成的團隊,該團隊為直接觸及更多消費者,也在今年開始進駐Yahoo奇摩超級商城,期許成為一個販售安全季節蔬果、米食、農產加工品的平台。

此外,台灣樂天市場也在今年六月推出台灣水果和伴手禮博覽會,至日本推廣跨境販售台灣的芒果等伴手禮,由台灣及日本樂天電商顧問團隊挑選日本消費者喜愛的品項等,透過活動與電商平台-樂天超級點數和生態圈經濟推廣台灣農產品,讓全球消費者享受台灣的美食和農產品。以電視購物起家的momo購物,目前營運網購業績已佔三分之二,其強項則是運用說故事的方式,把小農的故事包裝、產品分級,希望將台灣農產品推到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

除了八大電商平台合作促銷農產外,過去幾年早有許多以幫助小農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為訴求的電商平台。例如 二○一○年由金欣儀(又稱「買買氏」)創辦的「直接跟農夫買」,就透過粉絲團和自建平台銷售,集結上百位小農,在運銷上協助小農自產自銷。新創團隊「挺農易」也是協助有機小農銷售的電商平台,但由於大型電商平台擁有較高能見度,小型電商恐須與大型電商平台合作,才能增加曝光率。

台灣農業產值排名全球第四十五名,每年的食品消費額約一兆五千億元,以各國農產品網路購物約占食品消費額百分之一估算,台灣農產品電子商務產值預估高達一百五十億元,經濟部更擇定「農業電商」為重點發展之電子商務,可見農業電商已是市場趨勢。

中國大陸地方政府結合電商助農致

至於中國大陸方面,由於「阿里巴巴」電商平台逐年壯大,電商平台的發展較台灣過之而無不及。有鑑於「阿里巴巴」銷售額屢創新高,各地政府也紛紛與「阿里巴巴」合作,協助農產品銷售,「阿里巴巴」更於二○一五年九月推出「千縣萬村」計畫,結合當地政府,以淘寶代購、農資下鄉、農產品進城和農村金融為基礎,搭建起農村電子商務的完整通路。以河南焦作市為例,該市政府與「阿里巴巴」和焦作聯通公司三方合作打造網絡銷售平台,對入駐平台的電商,聯通運營中心為他們提供店鋪裝修、上傳產品、活動策劃、引流推廣、客服培訓、產品拍照等電商運營服務,小農只要學會在網上接單、發貨即可,而入駐平台的電商必須經過市政府和「阿里巴巴」的雙重審核,確保所賣商品的原產地,且具有優良品質。據統計,該聯通運營中心自上線以來,已入駐小農電商四○三家,線上產品銷售五千餘種,日均訪問量近三萬人次,許多小農因而得以擴大銷售網,將產品行銷全中國大陸。

又如山西介休市,成為「阿里巴巴」首批試點後,也逐漸解決農民買難賣難問題,誠如介休市中小企業局副局長韓文豪所說:「以往的介休一煤獨大,人們賺過了大錢,看不上小錢,一直走不出煤炭的影響,現在農村電商讓人們看到了小批量、大規模產業的致富之路,對發展縣域經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過去兩岸農產品的生產運銷,農民只負責最上游的栽種,農產品分級、包裝、產銷履歷等中下游事務,多由盤商或通路處理,因此只能大量銷售給盤商和通路,無法處理運銷的事項。透過電商平台,農業雖有機會逐漸往零售化邁進,但目前整體產業鏈的完整性仍有待加強,例如物流業中的冷鏈配送還略顯不足,不利相關農產品對外輸送,未來唯有持續增加零售需求,物流業者才可能增加對冷鏈配送的投資。

在兩岸電商競相投入協助小農的此刻,我們一方面欣喜於小農業者與消費者兩相得利,一方面也期望產業鏈能夠儘速補強,唯有如此,才能進一步吸引青年返鄉投入農業,解決農村人口老化、農村土地荒廢的問題。

從上述「台灣農業經營與行銷現況調查」來看,僅有百分之四的小農有實際使用電商平台作為銷售通路,有如此大的成長空間,何愁新樹不開花!

回頁首